聲明:本文來自于微信公眾號 深燃(ID:shenrancaijing),作者 | 黎明、編輯 | 魏佳,授權轉載發布。
生鮮電商最激進的兩個玩家——每日優鮮和叮咚買菜,又打起來了。
先是4月初,叮咚買菜完成7億美元的D輪融資,創下前置倉生鮮賽道歷史上最大融資紀錄,另外有消息稱叮咚買菜考慮最快年內赴美上市;一周后,有消息稱每日優鮮已于不久前向美國SEC秘密遞交了招股書,最快6月中下旬正式公開交表,IPO預計募資5至10億美元。
當這些消息傳出時,叮咚買菜正在北京的一些小區里,瘋狂做地推,北京是每日優鮮的大本營,也是美團買菜的根據地。
“叮咚買菜今年太猛了,一直追著每日優鮮打,投資人敢燒錢。”一位美團買菜地推人員對深燃說。
一位關注生鮮電商賽道的投資人,對這一現象感到驚訝,“本來以為行業競爭告一段落了,沒想到又打起來了。”他已經很久不再看前置倉生鮮電商,因為“行業第一(每日優鮮)很早就已經跑出來了”,更重要的是,他認為“前置倉的盈利模型還沒有完全跑通”。
賺不到錢,一直是生鮮電商行業的大難題。方正證券在去年8月做過這樣一個統計:全國4000家入局者,95%虧損,4%持平,只有1%盈利。那95%虧損的玩家,大部分都被淘汰出局了。
每日優鮮是前置倉生鮮電商的代表。這個模式在過去備受爭議,去年還有行業專家稱,前置倉的單位經濟模型很難跑通,在專業的會計師準則下,平臺很難盈虧平衡。
每日優鮮成立七年,融資十輪;叮咚買菜成立四年,融資九輪;美團買菜背靠美團,也處在燒錢階段。無一例外,它們都沒有整體盈利。
如今,拿到了紅杉資本和DST投資的叮咚買菜,正在走每日優鮮昨天走過的路——增加前置倉、瘋狂地推,并且,挖走每日優鮮的用戶。但每日優鮮似乎無意迎戰。
每日優鮮想賺錢,叮咚買菜想燒錢;每日優鮮要效率,叮咚買菜要規模。在生鮮電商這條狹窄的小船上,這兩個對手擠到了一起。但他們也明白,在找到盈利的“解藥”之前,他們都在一條船上。
前有懸崖,后有追兵
“我們平時碰不到每日優鮮的人,他們好像不怎么地推了,倒是經常看到美團的人。”4月上旬,北京豐臺方莊一小區里,叮咚買菜的地推人員正在堵人拉新。
在這個很普通的居民小區里,各家生鮮電商的小哥上演著地推搶奪戰。去年9月,美團買菜拿下這里,每日優鮮則已在這里深耕了兩年,叮咚買菜是來的最晚的一個。
論動作,叮咚買菜是慢了點,但勢頭很猛。去年4月,叮咚買菜正式進京,首批開設18個前置倉,當時它剛完成C輪融資。半年后,距離這個小區不遠的潘家園小區,叮咚買菜和美團買菜同時在那里地推,當時美團買菜同步已經推到了方莊小區,叮咚買菜并未跟進。再半年過去,到了今年4月初,叮咚買菜完成7億美元的D輪融資,緊接著就把地推部隊開到了方莊小區。
叮咚買菜正在加速攻占每日優鮮和美團買菜的根據地。每拿一筆融資,它的推進速度就加快一步。
相比之下,老大哥每日優鮮比較淡定,在叮咚買菜和美團買菜的地推人員打得火熱時,它并未出現。
“每日優鮮發展最早,大城市能推的小區都推得差不多了,現在只要守住就好了。”一位美團買菜地推人員告訴深燃,他在四年前做過每日優鮮前置倉站長,當時每日優鮮在北京大面積地推拉新。他未曾想到,自己會在四年后加入老東家的競爭對手。
更多人沒想到的是,生鮮電商這個九死一生的創業賽道,居然會在新冠疫情的黑天鵝撞擊之下,起死回生。2020年3月疫情徹底爆發之后,生鮮電商重新獲得資本青睞。每日優鮮分別在5月、7月、12月,連續獲得三輪融資,而此前它已經一年半沒有獲得新融資了。叮咚買菜也在2020年3月、2021年4月獲得兩輪融資。
資本的重新進場讓行業格局發生了微妙的變化。一個最明顯的特征是,對手比以往更敢燒錢了,這其中最彪悍的就是叮咚買菜。
要論資排輩的話,叮咚買菜不如每日優鮮。雖然這兩家公司都是成立于2015年前后,但叮咚買菜一開始叫叮咚小區,這是一個O2O項目,失敗了,在2017年5月才轉型為前置倉模式的叮咚買菜。而每日優鮮是最早的一批前置倉生鮮電商。
兩年的時間窗口,讓每日優鮮遠遠跑在了前頭。叮咚買菜轉型入局之前,每日優鮮已拿到了5輪融資,進入全國8個城市,開設了近300個前置倉。
這個優勢直到2020年疫情之前依然非常明顯。生鮮電商是一門燒錢的生意,前置倉也還在燒錢階段,就這兩點就已經嚇退了大部分想要入局的新玩家。所以在這個賽道,每日優鮮少有對手,一直是頭號玩家。
過去,只有每日優鮮打叮咚買菜的份。早在2019年5月,在北京地區站穩腳跟后,每日優鮮就號稱要投入10億元進軍上海,正面對決叮咚買菜,要拿下市場份額第一。而叮咚買菜直到一年之后,才開始進軍北京,攻打每日優鮮的地盤。
從結果來看,當時每日優鮮顯然過于樂觀了。叮咚買菜創始人梁昌霖在今年年初曾表示,叮咚買菜在上海的市場份額是每日優鮮的10倍。
彈藥充足的叮咚買菜還在加速擴張。去年打進北京、深圳等一線城市后,叮咚買菜在今年3月打進天津,加上之前已經覆蓋的北京、唐山、廊坊,京津冀幾大核心區域已經都布局了。
每日優鮮不再是前置倉賽道唯一能打的那一個。前有懸崖,后有追兵,每日優鮮和叮咚買菜終有一戰。
盈利的小船,說翻就翻
相比火藥味十足的點位爭奪戰,如何盈利,或許才是擺在每日優鮮和叮咚買菜面前更大的難題。
叮咚買菜還處在燒錢搶市場的階段,不可能盈利。
接近叮咚買菜的業內人士徐飛虹分析,叮咚買菜在去年6月的時候,幾乎每單都虧損,從大倉到前置倉,每一單大概虧4-5元,這還沒有計算總部的運營成本和營銷成本。“以上海為例,平均每周的訂單數量是65萬單,那一周的公司虧損就是325萬元(65萬單乘以5元)。”
這還是在叮咚買菜的大本營,是運營最成熟的城市,“我們在上海基本上已經不做地推拉新,我們只做廣告投放”。至于那些新開城的地方,還要多出來地推成本、建倉成本,虧損幅度更大。
如果說叮咚買菜還在擴張期,可以承受戰略虧損,那已經進入平穩期的每日優鮮,則無法回避虧損問題。
對于每日優鮮,過去市場最關心的問題,一是何時上市,二是何時盈利。對于上市傳聞,每日優鮮基本上每次都否認了,但在盈利這一點上,卻時不時放出一些風聲。
早在2016年7月的時候,每日優鮮就宣布在北京實現了區域性盈利;2019年5月,每日優鮮CFO王珺表示,每日優鮮已經實現了全國范圍內經營性現金流為正;2020年7月,王珺稱每日優鮮已于2019年底實現扣除總部人員成本下的盈利。
這三個消息,每個的口徑都不一樣。其中第三個被很多人解讀為每日優鮮已實現整體盈利,但其實如果算上所有成本,在正規的財務會計準則下,以上三個說法中,每日優鮮還不能算是整體盈利。
這就像是一道數學題,出題人可以決定假設條件,每變換一次限定條件,得出的結論就不同。
而且,有很多變量,會決定平臺的盈虧平衡,比如優惠券的發放力度、地推的強度、廣告費的規模,而這些變量是掌控在平臺自己手中的。
“其實盈利很簡單,但取決于你愿意損失多少。”徐飛虹說。
更大的變量,來自于競爭。平臺選擇盈利的代價,可能是放棄一些市場份額,或丟失一些時間窗口。
比如每日優鮮曾高調宣布要拿下華東市場,當時的戰術就是價格戰,這對短期盈利必然是有損傷的。尷尬的地方在于,即便是打了價格戰,也不一定能見到成效,反而還拖累了利潤。
每日優鮮從上海失利后,內部復盤得出結論:當時那波價格戰,打的效率并不高。“主要原因是上海市場持續燒(錢)很厲害,零配送是我沒法做的,我覺得拿來的量未來修正不了,還是要吐回去,投入不經濟。所以我們在上海就相對穩健的在做投入。”王珺曾說。
更大的不確定性,來自于巨頭攪局。
每日優鮮和叮咚買菜都是創業公司,屬于從零起步,一步一個腳印把市場打出來的草根玩家,但畢竟資金和資源實力有限,如果直接跟巨頭抗衡,并不一定能占到上風。
2020年疫情之前,生鮮電商賽道一片狼藉,呆蘿卜等項目關停,嚇退了很多巨頭。但疫情之后行業爆發,反而把不缺錢不缺資源的巨頭們,全都吸引過來了。如今火熱的社區團購賽道,美團、拼多多、滴滴、阿里、京東這些超級巨頭,已經全部下場,而且是重倉參與。
去年底王興曾說,他認為社區團購模式的美團優選,是最高效的模型。之前美團嘗試了小象生鮮、美團買菜等多種業務模型,最終將美團優選作為業務核心點。
如果社區團購是比前置倉更優的商業模型,在巨頭的聯合推動下,會不會對每日優鮮們造成降維打擊?每日優鮮和叮咚買菜,陷入了巨頭的夾縫中。
雖然,每日優鮮拿到了騰訊的投資,但一位每日優鮮內部人士說,“騰訊真正給我們導流基本上是沒有。”
對于每日優鮮們來說,這門生意一點不輕松。盈利的小船說翻就翻,同時還要防備巨頭的偷襲,沒有人知道生鮮電商的終局會是什么。
前置倉找到“解藥”了嗎?
上市或許是一個出路,但即便是上市了,也并不意味著前置倉就找到了盈利解藥。
前置倉,是每日優鮮、叮咚買菜、美團買菜的主打商業模式。平臺在離消費者較近的地方(如辦公樓、社區等),設置一個小型倉庫,覆蓋周邊3公里,產品由大倉提前發到前置倉里,用戶下單,最快半小時送貨上門。
這個模式最大的亮點就是“快”,屬于“即時生鮮電商”(社區團購是次日達),能很好滿足大城市用戶的即時性需求。
但弊端也很明顯——平臺擴張的速度取決于前置倉的開設速度,類似于自營的京東物流,資產很重。
在發展早期,不論是每日優鮮,還是叮咚買菜,首要任務就是開城拓展前置倉。通過前置倉,實現半小時送達,這也是他們宣傳的重點。
2018年9月的時候,每日優鮮曾喊出過“百城萬倉億戶”計劃(100個城市,10000個前置倉,1億個家庭)。喊出這個口號兩個月后他們公布了當時的成績:在20個城市開設了1500個前置倉。
但這個計劃顯然沒有完成。每日優鮮APP數據顯示,其目前只在北京、天津、杭州、上海、武漢、廣州等共16個城市,開通了極速達(同城送)的配送門店。也就是說,前置倉只覆蓋了16個城市。這距離“百城萬倉”的目標太遠了。
為什么每日優鮮放棄了大范圍的前置倉開設?
徐飛虹表示,前置倉模式只能在一線城市和非常發達的二線城市做到非常大的發展,“一旦去了三線城市,它的可能性就不高了,盈利模型很難去驅動。”
背后的原因也很好理解,前置倉主打的是最快30分鐘生鮮到家,這符合一線城市和部分二線城市人群的生活節奏,但在三線及以下城市,送達時效并不是那么重要,他們可能更看重性價比。相當于是說,一二線城市用戶選擇用金錢換時間,但低線城市用戶更喜歡用時間換金錢。
所以前置倉模式,被限定在數量有限的幾個一線城市和少數二線城市,“百城萬倉”并不現實。前置倉無法真正覆蓋全國市場,發展到一定階段,這門生意會遇到瓶頸。
每日優鮮似乎找到了折中方案。在那些前置倉尚未覆蓋的城市,用戶同樣可以下單,但要走第三方物流配送,1-4天送達。這類形式被每日優鮮稱為“云超特賣”,其實跟京東等電商平臺差不多。
這不禁讓人好奇,無法做到大部分城市極速達的每日優鮮,還是曾經的每日優鮮嗎?
相比之下,叮咚買菜看起來并不糾結,似乎打算將前置倉模式一條道走到黑。
叮咚買菜APP顯示,現在已經覆蓋了上海、深圳、北京、杭州、廣州、蘇州、成都等共29個城市,遠超每日優鮮,前置倉的數據達到了1000個。在這些城市有前置倉覆蓋的區域,叮咚買菜都可以實現即時達。
目前還沒有數據證明,前置倉模式是否完全跑通并具備了真正的盈利能力。對于每日優鮮和叮咚買菜而言,更現實的問題是,如果純粹toC的前置倉業務不夠有吸引力,那就要尋找新的故事。
今年3月26日,每日優鮮宣布將不再只限于做自營生鮮電商,而是要打造成社區零售數字化平臺,為社區零售板塊的商超、菜場和小店數字化賦能,幫助它們實現數字化改造。
另外,一位每日優鮮內部人士告訴深燃,供應鏈也是每日優鮮接下來想要突出的重點,“徐正(每日優鮮CEO)這兩年都在帶供應鏈,親自負責。”去年9月,每日優鮮舉辦了一場供應鏈生態大會,稱“第二個五年將重倉供應鏈,全部時間、精力、資源第一優先配置到供應鏈上”。
這是一個聽起來有點繞的新故事,之前美團等外賣平臺和阿里京東等電商平臺也講過,并且已經在做了,市場是否會對每日優鮮買單還是未知數。
徐飛虹透露,叮咚買菜有兩個戰略,一是建立源頭供應供給的能力,比如自己養殖雞鴨豬,這樣能保證供應鏈,二是開發類似于美菜跟美團快驢這樣的B2B業務。
總之,不論是每日優鮮,還是叮咚買菜,都不甘在一棵樹上吊死。它們一邊狂奔,一邊轉型,一邊尋找新故事,在上市之前,誰也無法松懈。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徐飛虹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