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企業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依賴云服務和計算服務。借助云計算,數據中心內對新通信連接的需求急劇增加,并將繼續保持這種增加趨勢。
因此,企業不應忽視對現代通信布線系統的投資。
得益于結構化布線網絡系統,該過程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容易。結構化布線消除了各種不必要的擔憂,因此企業可以放心,他們的認證技術人員在向其基礎設施系統添加新連接時可以輕松找到無需中斷服務的解決方案。
那么,什么是結構化布線?簡單來說,結構化布線是美國國家標準協會和電信行業協會(ANSI/TIA) 所定義的一組標準,用于設置住宅或商業布線分配系統的所有點。它是一種解決方案,標準化了數據通信在建筑物內的流動方式,無論是商業、政府還是教育建筑。
ANSI/TIA-568是第一個結構化布線標準,于1991年發布。它包括用于客戶駐地的通用通信布線 (C.0) 和商業建筑通信基礎設施標準 (C.1)。自然地,隨著技術的進步,結構化布線標準已經更新。
布線系統的組件均按照電氣傳輸、電阻、電纜長度、連接器和電纜制造的特定標準制造。這些標準只是企業和技術人員遵循的流程。
所有這一切都是說,結構化布線簡化了布線基礎設施內與數據傳輸相關的布線問題的安裝、維護和故障排除。
為什么這很重要?運營商或提供商只需要將他們的部分連接運行到建筑物的入口點。之后,他們對布線過程的參與就完成了,數據中心經理或IT服務提供商有責任確保連接到達他們需要的地方。
結構化布線標準用大容量多服務基礎架構骨干網取代了單個客戶端電纜,該骨干網將電信或運營商服務連接到數據中心內的多個預定分布區域。
結構化布線系統網絡的 6 個基本子系統組件
入口設施(EF)
入口設施 (EF) 被定義為本地服務提供商或專用網絡將外部連接引入建筑物的點。
網絡連接需要通過導管穿過外墻的開口。從這一點開始,布線直接進入部署其他設備和網絡連接的房間。此連接所需的電纜通常由運營商負責,而不是企業主的責任。但是,重要的是要注意,這是運營商的責任結束的地方。其余電纜將由用戶負責。
設備間(ER)
設備間 (ER) 定義為入口布線連接到建筑物內部布線基礎設施的區域。
這是建筑物的支柱。它包含布線、水平布線和中間布線。設備間還可以容納其他網絡必需品。一些設備間也可以進行氣候控制以保護內部設備。
主干布線
主干布線,也稱為立管布線,是將入口設施和設備間電信連接到建筑物各樓層的必要垂直布線。
主干布線中包含三個子系統。每個子系統指的是一組在特定點之間運行的電纜。
布線子系統2具體指水平交叉連接(HC)和中間交叉連接(IC)之間的布線。
而布線子系統3是指 IC 和主交叉連接之間的布線。布線子系統1是水平布線。它是一個大型子系統。因此,它在下面有自己的部分。
電信機房 (TR) 和電信機柜 (TE)
電信機房應該是環境受控的專用區域或房間。電信機柜也可以是更大機房中的特定外殼。建筑物中可能有多個電信機房空間,通常每層一個。
將這些房間想象成電纜集線器。這些空間中的硬件終止主干布線(包括水平布線)。這也是在接線板上使用本地電纜(也稱為跳線或跳線)交叉連接不同電纜的地方。
如果需要額外的資源,也可以在 TR/TE 中安裝 IC 和主交叉連接 (MC)。
水平布線(布線子系統 1)
水平布線是一種在水平面上移動通信資源的布線系統。
最常見的是,水平電纜將從用戶的設備連接到機柜。標準規定,無論電纜類型如何,機柜和用戶站之間的水平電纜不能超過295英尺(90米)。
水平布線包括TR/TE中的電纜、連接器、接線板和跳線。它們還可能包括多用戶電信插座組件和整合點,以在單個連接器中連接多個設備或電纜。
工作區 (WA)
工作區是從墻上插座中的連接器或插孔到使用電纜的用戶設備的區域。
工作區包括面板和基于以太網的設備之間的所有組件。這包括面板和以太網設備之間的跳線。每個工作區都由通常位于同一樓層的電信配線柜提供服務。
工作區是結構化布線系統的最終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