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隨著人們越來越擔心作為亞洲第四大經濟韓國經濟增速的放緩,韓國政府已經提議進行全面的資本市場改革,以刺激對初創企業和創新型企業的投資力度,實現經濟復興。
《金融時報》指出,這一系列改革將于明年初正式提上日程,其中的舉措包括放松投資監管,以期讓小型企業,尤其是首爾本地剛剛起步的初創企業更容易獲得外部融資。
近幾年,人們越來越擔心韓國傳統制造業的長期發展前景,韓國政府也開始有意依賴科技企業創造出“創新的經濟增長點以及更多體面的就業崗位”。
與此同時,許多科技公司對美國龐大、繁瑣的法規怨聲載道,這些法規旨在保護小投資者的利益。
“我們正處于資本市場亟需迎來變革的時刻。”韓國金融服務委員會(Financial Services Commission)主席ChoiJong-ku表示,該委員會預計將主要負責此次經濟改革工作。
“考慮到目前有超過1.176萬億韓元(約合9800億美元)資金集中在市場基金和短期存款上,我們的問題其實并不是缺乏資金,而是在于提供資金的機構沒有恰當地履行職責。”ChoiJong-ku補充道。
通常來說,中小企業非常依賴銀行貸款融資來展開業務,而這也正是監管機構試圖解決的問題。根據韓國金融服務委員會提供的數據顯示,在目前韓國中小企業籌集的資金中,只有約2%來自資本市場,但卻有超過70%來自銀行貸款。
與美國和中國相比,韓國中小企業所獲得的投資額幾乎微不足道。
該委員會給出的數據顯示,韓國本土中小企業平均融資額為17億韓元(約合151萬美元),這一數字大約是美國初創企業平均融資額的11%,不到中國初創企業平均融資額的8%。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韓國證監會提出了放松監管的措施,其中包括將企業申請融資的上限從10億韓元提高至100億韓元(約合890萬美元)。該委員會還建議將通過眾籌平臺籌集的資金上限增加一倍,并取消目前對此類活動設置的7年期限。
“一旦這些措施落實下去,中小企業的融資環境將得以改善,創新也會隨之加速。”Choi Jong-ku說道。
研究人員指出,盡管有政府的支持和公眾對新興技術的廣泛興趣,但韓國一共就只有三家獨角獸企業,分別是Coupong、Yellow和L&PCosmetics,還沒有一家市值超過100億美元的“十角獸企業”出現。
根據韓國青年企業家精神財團掌握的信息來看,對公務員和公共機關的偏愛是阻礙韓國年輕人創業精神的原因。根據該財團的調查結果,影響年輕人創業的各種因素中,“偏好安穩職場”、“害怕失敗”排在第一、二位。此次調查也發現,80%的韓國人都沒有創業的想法,11.7%的韓國人計劃兩年后創業,有創業意向的韓國人僅占19.1%。
另一方面,造成這一情況的原因在于韓國寡頭企業集團在國內的絕對主導地位,因為包括三星和現代等超巨集團會快速收購可能對自己構成威脅的初創企業。
然而,這些寡頭集團近期也因為中韓在傳統支柱制造業和電子產品領域日益激烈的競爭而面臨壓力。
“韓國資本市場研究所”(Korea Capital Markets Institute)高級研究員黃世勛(HwangSe-woon)表示,他對這一經濟改革持積極看法,因為這一改革順應了市場更廣泛的利益群體。
“對初創企業而言,這種改變將是一種持續改善。我們還需要繼續等待,看看政府的這些措施從長遠來看會如何發揮作用”。黃世勛說道。(綜合/湯姆)
【來源:騰訊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