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遞歸?
自己調(diào)用自己,當業(yè)務邏輯符合以下三個條件的時候,就可以考慮使用遞歸來實現(xiàn)。
- 一個問題可以分解為多個子問題;
- 當前問題與其子問題除了數(shù)據(jù)規(guī)模不同外,求解思路完全一樣;
- 存在遞歸終止條件;
二、為什么要使用遞歸?
理論上,任何遞歸代碼都可以使用非遞歸的方式進行實現(xiàn),那么為什么還要使用遞歸呢?
遞歸求解本質(zhì)上是使用系統(tǒng)提供的棧來實現(xiàn)的,由系統(tǒng)為我們自動遞歸求解;如果改成非遞歸的方式,那么我們其實就是在手動遞歸,本質(zhì)上這兩種方式?jīng)]有任何區(qū)別。但是相同的邏輯,兩份代碼,遞歸實現(xiàn)明顯更加地簡潔,更加有利系統(tǒng)的維護。
三、如何使用遞歸?
我們以一個實際的例子來演示如何使用遞歸。
假設,有n個臺階,我們一步可以跨一個臺階,也可以一步跨兩個臺階,那么這n個臺階總共有多少種跨法?
我們按照遞歸使用的三個條件來分析下:
- 是否可以分解為子問題?
- 是的,我們跨上第n階臺階時,要么是一步一個跨上去的,要么就是一步兩個跨上去的,所以問題就分解為“跨上n-1個臺階有多少種跨法”+“跨上n-2個臺階有多少種跨法”,遞推公式可以表示為f(n)=f(n-1)+f(n-2);
- 當前問題和子問題的求解思路是否一樣?
- 是的
- 是否存在終止條件?
- 是的,當n為1的時候,就一種跨法,當n為2的時候有兩種跨法,當n為3或者4的時候,可以拆解為子問題,所以終止條件就是f(1)=1,f(2)=2;
分析完之后,我們就得到了帶終止條件的遞推公式,再轉(zhuǎn)換為代碼即可:
int countSteps(int n){
if(n == 1) {
return 1;
}
if(n == 2) {
return 2;
}
return f(n-1) + f(n-2);
}
遞歸的求解過程確實很難一下子就理解清楚,這是由于我們?nèi)四X的機制造成的,誰都會感覺這樣。
我們應該假設子問題f(n-1)和f(n-2)已經(jīng)得到求解,然后在此基礎上去求解當前的問題f(n),得到一個遞推公式,如此只思考兩層之間的關聯(lián)關系會簡單很多,千萬不要試圖去分解和理解每個遞歸層次的過程。
四、使用遞歸需要注意什么?
4.1 堆棧溢出
當遞歸調(diào)用深度過深的時候,就很容易出現(xiàn)棧溢出的問題,此時最好的方法就是根據(jù)業(yè)務場景邏輯和JVM的棧大小確定一個合理的最大遞歸深度,當超過該深度值的時候,程序拋出異常;
4.2 重復計算
子問題的子問題可能會出現(xiàn)重復的問題,比如f(6)=f(5)+f(4),其中,f(5)和f(4)都會有子問題f(3),那么f(3)應該是不需要重復計算的。
我們可以將求解過的問題結(jié)果保存到散列表中,當遞歸調(diào)用執(zhí)行時,先檢查該問題是否已經(jīng)求解過了,如果是那么直接從散列表中獲取結(jié)果返回即可,只有沒有求解過的問題,才繼續(xù)遞歸調(diào)用;
int countSteps(int n){
if(n == 1) {
return 1;
}
if(n == 2) {
return 2;
}
// 先從散列表中檢查是否已經(jīng)對f(n)求解過了
if(resultMap.get(n) != null){
return resultMap.get(n);
}
int result = f(n-1) + f(n-2);
// 將當前問題f(n)結(jié)果保存到散列表
resultMap.put(n,result);
return result;
}
4.3 時空復雜度
空間復雜度方面,因為遞歸深度決定著棧的使用程度,所以空間復雜度為O(n);
時間復雜度上面,雖然入棧和出棧都是O(1),但是如果遞歸深度較大的話,函數(shù)上下文切換等造成的時間開銷也會比較可觀;
4.4 遞歸環(huán)
有時候,可能由于臟數(shù)據(jù)的問題,會導致遞歸環(huán)的存在,比如在找原始推薦人的時候,A推薦了B,B推薦了C,C推薦了D,然后有一條臟數(shù)據(jù),導致A的推薦人是D,那么在遞歸尋找原始推薦人的時候,就會陷入環(huán)中,可以設置一個最大遞歸深度來解決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