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西工大著名的“為國鑄劍,隱姓埋名”雕塑,寓意西工大人為國奉獻的豪邁情懷,也凝結著西工大的立校之魂。(圖片來源:西北工業大學官方微博)
9月5日,國家計算機病毒應急處理中心和360公司分別發布了關于西北工業大學遭受境外網絡攻擊的調查報告。調查發現,美國國家安全局(NSA)下屬的特定入侵行動辦公室(TAO)使用了40余種不同的專屬網絡攻擊武器,持續對西北工業大學開展攻擊竊密,竊取該校關鍵網絡設備配置、網管數據、運維數據等核心技術數據。
調查報告揭開了“黑客帝國”的虛偽面紗,也讓西北工業大學一時間備受關注:為什么美國對這所深居西北的高校虎視眈眈?網絡攻擊無所不用其極,美國究竟是何居心?
扎根西北,為國鑄劍,西工大創造了新中國歷史上多個特色鮮明的“第一”
西北工業大學(后文稱“西工大”)坐落于陜西西安,隸屬于工業和信息化部,是我國從事航空、航天、航海工程教育和科學研究領域的重點大學,擁有大量國家頂級科研團隊和高端人才,承擔國家多個重點科研項目。
走進背靠秦嶺的西工大主校區長安校區,一座巨大的雕塑吸引著目光:一個將頭深深低下的人,雙手捧著一把鋒利的劍——這是西工大著名的“為國鑄劍,隱姓埋名”雕塑,凝結著西工大的立校之魂。
1937年7月,盧溝橋一聲槍響,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華北等地迅速淪陷。為了躲避戰火、存續中國高等教育的力量,華北、華東、東北地區的多所高校紛紛組成聯合學校,遷往后方。其中,由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南開大學南遷至長沙、昆明組建的“西南聯大”多為世人熟知。
與此同時,還有一些高校選擇西遷,組成了“西北聯大”。國立北平大學、國立北平師范大學、國立北洋工學院三所國立大學和北平研究院遷至西安,組成西安臨時大學,后又遷往陜西漢中,不久后改名為國立西北聯合大學。1938年7月,國立西北聯大改組為國立西北大學、國立西北工學院、國立西北師范學院、國立西北農學院和國立西北醫學院五所獨立的國立大學,而這正是西北工業大學的前身。
1946年,國立西北工學院遷至咸陽,新中國成立后更名為西北工學院。1952年,交通大學、南京大學、浙江大學的航空工程系在南京組建華東航空學院。為適應新中國建設需要,華東航空學院“西遷”后更名西安航空學院。1957年,西北工學院與西安航空學院合并成立西北工業大學。1970年,哈爾濱工程學院航空工程系整體并入西北工業大學,三脈匯聚、強強融合成為今天的西工大。
回望西工大的建校歷史,這所淬于戰火之中的高校幾次搬遷、更名重組,始終不變的是矢志科技報國的家國底色。
在“西北聯大”時期,學子們積極投身抗日救國活動,除了定期下鄉宣傳、為前線將士捐款捐物,還利用西北土產研制戰爭和生活急需的各種化工產品。改組五所高校后,西北工學院與西北大學聯合,建立西北科學研究室,從事西北開發研究;并組織西北科學考察團,前往甘、寧、青、新、內蒙等地實地考察。
1961年,西北工業大學劃歸國防部國防科學技術委員會管理,被確定為國防工業院校,因此也被大家親切稱為“國防七子”之一。西工大創造了新中國歷史上多個國防特色鮮明的“第一”,全國第一架小型無人機、第一臺地效飛行器、第一型50公斤級水下無人智能航行器和第一臺航空機載計算機均誕生于西工大。歷史上,鑄造、航空宇航制造工程、飛行力學、航空發動機、火箭發動機等6個學科的全國第一位工學博士,均由西工大培養。
作為同時具有航空、航天、航海“三航”工程教育和科學研究的全國重點大學,西工大為我國“三航”事業培養了大批人才,為國防領域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安全可控和西部建設提供了有力支撐。
在航天領域,西工大曾重點參與載人航天與探月、神舟系列飛船研制等航天項目,是“為中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作出貢獻單位”的兩所高校之一;在航空領域,一半以上的重大型號總師、副總師是西工大校友,西工大也被社會譽為“總師搖籃”;在航海領域,同樣有大批西工大校友活躍在船舶工業、水中兵器行業的重要管理崗位與核心技術崗位上……
據不完全統計,在西工大為國防科技事業發展和國民經濟建設輸送的20多萬名畢業生中,走出了65位共和國將軍、48位兩院院士,還有6位中國十大杰出青年。
西工大在科研方面擁有強大實力,某些方面的技術水平領先于美國,這讓其成為美國的肉中刺、眼中釘
7月4日,一則消息從西工大傳來:由該校航天學院空天組合動力創新團隊牽頭研制的“飛天一號”火箭沖壓組合動力在西北某基地成功發射,國際首次驗證了煤油燃料火箭沖壓組合循環發動機火箭/亞燃、亞燃、超燃、火箭/超燃的多模態平穩過渡和寬域綜合能力,突破了熱力喉道調節、超寬包線高效燃燒組織等關鍵技術,飛行試驗圓滿成功。
西北工業大學在科研方面擁有強大實力,某些方面的技術水平領先于美國,這讓其成為美國的肉中刺、眼中釘。為了掌握這所高校的一舉一動,獲取相關技術研發進展和核心機密,美國再次暴露出“黑客帝國”“竊密帝國”的真面目。
關于西工大遭受境外網絡攻擊的調查報告顯示,美國國家安全局為了隱匿其對西工大等中國信息網絡實施網絡攻擊的行為,做了長時間準備工作,并且進行了精心偽裝。
值得注意的是,網絡攻擊只是美國的卑劣伎倆之一。以所謂“國家安全”為幌子,美國頻頻對中國揮舞制裁大棒,將中國企業、機構、高校等列入“實體清單”,其中就包括西工大。
左手發起網絡攻擊竊取信息,右手進行無端打壓阻礙發展。近年來,美國政府不斷對中國科研院校、科研重地、科技企業“下黑手”,行徑愈發瘋狂。
據彭博社9月2日報道,拜登政府正在考慮采取新的措施,限制美國對中國科技公司的投資。
“美國泛化國家安全概念,人為對中美經貿往來和科技交流設置障礙的做法,與市場經濟原則和國際經貿規則背道而馳,有損國際社會對美國營商環境的信心,也將會反噬美國自身。”9月5日,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在例行記者會上強調,科技應該造福全人類,不應該成為限制或者是遏制別國發展的手段。
據統計,從2018年3月到2021年12月,美國政府及其職能部門共把600多家中國公司、機構及個人納入出口管制的“實體清單”。今年8月23日,美國商務部再次以國家安全和外交政策問題為由,將7家中國實體納入出口管制的“實體清單”。
美國將中國的科技進步視為挑戰威脅,妄圖通過壓制中國以維持其“科技霸權”
“近年來,伴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增強,專門遏制中國科技發展的‘技術民族主義’思想在美國甚囂塵上。”北京理工大學法學院教授肖君擁告訴記者,美國對華科技遏制政策旨在對中國技術進行限制,包括進出口管制、出入境投資限制、電信和電子產品許可制度、簽證禁令、金融制裁等。
美國為什么如此執著于動用國家力量,對中國的科技企業和機構進行打壓遏制?背景正是中國科技的快速進步。
近十年來,我國基礎研究經費提高3倍,國內發明專利、PCT國際申請量躍居全球第一。中國研發人員總量連續9年穩居世界首位。8月9日,日本文部科學省科學技術和學術政策研究所發布的最新報告稱,中國科學論文三大指標躍居世界第一,數量質量均超美國。而更讓美國“如坐針氈”的是中國在信息和通信技術制造領域的快速追趕。
2021年12月,美國哈佛大學貝爾弗中心發表的一份報告指出,在人工智能、5G通信、量子技術等技術上,中國在某些領域已經成為世界第一,從目前趨勢來看,在另一些領域也可能超過美國。
美國將中國的科技進步視為挑戰威脅,不斷濫用國內法打壓中國尖端科技產業,妄圖通過壓制中國以維持其“科技霸權”,謀求特權壟斷和巨額財富。
“渲染‘技術民族主義’,不僅是美國全球戰略的核心,也是支撐美國其他霸權的基礎。”肖君擁表示,近年來,美國政府針對中國和其他新興經濟體在科技遏制方面頻頻推出各類披著法律外衣的霸權舉措,已經對全球科技合作與供應鏈布局產生了惡劣影響,使得全球科技“鴻溝”非但未能彌合,反而日趨增大。
科技成果應該造福全人類,而不該用來給他國發展“使絆子”
“棱鏡計劃”“怒角計劃”“星風計劃”“強健計劃”“上游計劃”“電幕行動”……隨著一件件丑聞的曝光,在引發國際輿論嘩然的同時,美國維持其網絡霸權的野心也暴露無遺。
“美國為了鞏固其全球霸主地位,利用技術資源優勢,經常打著‘國家安全’‘人權保護’的幌子,自詡為國際社會的‘網絡衛士’‘人權衛士’。但實際上,美國從未停止過對他國政府、企業、個人的無差別監聽、竊密與攻擊。”肖君擁說。
美國的科技霸權戰略雖然重點在針對中國科技企業,但在打壓中企的同時,一旦發現包括盟友在內的任何國家和地區對其霸主地位造成影響,同樣會毫不留情打擊。
“2021年,美國商務部以提高芯片供應鏈透明度為由,強令三星、臺積電等芯片大廠提供芯片商業數據,幾家企業最終無奈就范。”肖君擁表示,這種為所欲為的科技霸權行徑,已經警醒眾多被其“科技奴役”的國家。
面對美國政府頻頻采取的損人不利己的打壓措施,我國應該如何應對?多名專家表示,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走上自主研發的道路是必然趨勢。
核心技術、關鍵技術,化緣是化不來的,要靠自己拼搏。“十四五”規劃綱要中,圍繞實現科技自立自強,打出了一套“組合拳”——制定實施基礎研究十年行動方案,重點布局一批基礎學科研究中心;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健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新型舉國體制,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全方位培養、引進、用好人才,充分發揮人才第一資源的作用……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大背景下,即使美國發動‘科技冷戰’,采取種種壟斷施壓的行為,也不可能令中國‘脫軌’全球貿易。”有專家表示,面對“卡脖子”挑戰,中國仍需重視國產科研成果,加大科研資金投入,帶動中國企業的積極性,使得尖端科技行業不再被動,方可早日“破局”。
越是面臨封鎖打壓,越不能搞自我封閉、自我隔絕,而是要實施更加開放包容、互惠共享的國際科技合作戰略。“目前,中國已經與16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科技合作關系,參加國際組織和多邊機制超過200個。”肖君擁認為,中國樹立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深入參與全球科技創新治理,對世界科技創新貢獻率大幅提高,正成為全球創新版圖中日益重要的一極。
科技開放合作應當正大光明,而不是搞竊聽竊密的“小動作”;科技成果應該造福全人類,而不該用來給他國發展“使絆子”。美國網絡攻擊等犯罪行徑注定會被識破揭穿,實施網絡霸權的種種逆時代行徑必遭到國際社會唾棄與反制。歷史一次次證明,遏制打壓注定是一場徒勞,任何想要卡中國脖子的做法,只會加速中國的進步發展。
來源 中國紀檢監察報|作者 柴雅欣 李云舒
編輯 曾佳佳
流程編輯 劉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