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日操夜夜添-日日操影院-日日草夜夜操-日日干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精品一区二区三区高清免费不卡

公告:魔扣目錄網為廣大站長提供免費收錄網站服務,提交前請做好本站友鏈:【 網站目錄:http://www.ylptlb.cn 】, 免友鏈快審服務(50元/站),

點擊這里在線咨詢客服
新站提交
  • 網站:51998
  • 待審:31
  • 小程序:12
  • 文章:1030137
  • 會員:747

代碼編輯器/編譯器的江湖是競爭激烈的戰場,Visual Studio Code作為一個后生晚輩,是如何在一眾神器之中崛起的,它的故事值得一看。

 

VS Code 之父 Erich Gamma 作為設計模式 “四人幫“ 作者之一,軟件模式發展的先驅,開發了 JAVA 單元測試框架 JUnit,更輝煌的是,在 IBM 主導開發了 Eclipse IDE 編輯器,是當年最流行的 編輯器/IDE。

可是,Erich Gamma 覺得有點不太對,未來是屬于自己的 Web ,我要在 Web 打造像桌面端一樣的開發體驗。

在那個 IE 6 瀏覽器很香、jQuery 是最先進前端框架的年代,大佬果然是大佬,至少比一般人往后看10年。

同時 IBM 也江河日下,這個時候微軟拋出橄欖枝,“入伙吧,未來是云時代,來做 Azure 的 Web 端編輯器”。Azure 剛于2010年發布,需要一個 web 端的編輯器。

雙方一拍即合!

2011 故事開始 - Monaco Editor

因為有 Eclipse IDE 的開發經驗,很快擼了一個 Web 端的編輯器。猜測是因為 Erich 喜歡去摩納哥旅游,起名叫 "Monaco"。

這是一個 純 Web 的 Editor,VS Code 前身。也是目前 VS Code 使用的 editor,很快提供給 Azure 用戶使用。

Monaco 的特點就是“快“。性能吊打 Ace 和 CodeMirror。這也是 VS Code 至今的原則:不使用任何 UI Framework,這是為了追求極致的性能,盡可能接近 DOM,做到每一個性能損耗點都能完全控制。

2013年:全面轉向 TypeScript

JS 語言設計的時候太過倉促,留下很多怪癖,且動態類型導致很多問題在運行時才能發現,開發像 VS Code 這樣的項目難堪重任。

想一下如果沒有 TS 的類型校驗,重構一個大型的 JS 將會是怎樣的災難!

這一次,幸運又一次降臨在 Erich。他是同事兼好基友 Anders Hejlsberg 開發了 TypeScript。

從 2011 年 Monaco 就使用 TS,感覺越用越好,2013 年決定全面切到 TypeScript。更幸運的是:據說 Anders Hejlsberg 有一個怪癖,喜歡用一個文件寫所有代碼(待求證),所以大文件特別多,他也是 Monaco 的重度用戶,有他的加持,Monaco 性能不逆天才怪。因為轉到了 TypeScript,給 VS Code 的技術打下來堅守的基礎。

2013年:差點掛掉的一年

開發了 3 年的工具,雖然性能逆天,但致命的缺點是月活只有 3000 用戶!“你到底為公司創造了什么價值?” Erich 也面臨靈魂拷問。算了一下,用戶數至少 x10 才能存活。但做 Web Editor 大概也只能這些用戶,繼續搞 Monaco 還是換一個新賽道?怎么辦?

2014年:機遇來了

2014年,微軟開始全面轉型到生產力工具和云優先。從只考慮 windows 平臺主要考慮 macOS、linux、Windows 跨平臺,并全面擁抱開源。但微軟缺少一個跨平臺的開發工具,尤其是這個時候 Web 開發者開始迅速增長。

Erich 意識到機會來了。但 2014 年的瀏覽器還是不夠給力,前端項目越來越重,需要大量的文件處理。不是一個 Monaco 在線編輯器可以搞定的。

Erich 面臨艱難選擇:繼續發展至來的 Web 編輯器 Monaco 還是改到 Desktop 版的 Editor/IDE???

最終:結果大家都知道了,Erich 選擇了比開發者更能接受的 Desktop Editor/IDE。

方法也簡單,用 Electron 包殼 Monaco。并改了個網紅潛質的名字 “VS Code“,幾個月就搞好了。

2015年:終于它來了 - VS Code

為了盡可能多的 MS 人使用,提升業務價值,VS Code 選擇在 BUILD 大會上正式發布。當時最成功的一個 demo 是演示 Linux 下調試 .NET 應用。但當時很多功能停留在 Demo 上,比如很多人期待的 Extension 擴展 API,是在 6 個月后上線的。

2016年:多語言支持:LSP(Language Server Protocol)

開發過 VS Code 插件的朋友應該很熟悉 LSP,可以擴展其他語言支持。

微軟,做IDE還得看它

 

LSP第一個使用 LSP 接入支持的就是 Java。在一個 Hackathon 上完成啟動。

2017~2019年:開發 VS Code Remote

WSL 幫了大忙,不需要處理不同操作系統文件系統的差異。2020年:重返 WebVS Code Desktop 版本深度依賴了各種 Node.js File API。所以即使是 Electron 應用移植到 Web 也是需要花不少時間的。

微軟,做IDE還得看它

 

也是在 2020 年,出現很多在線的 IDE/Editor 開發工具,低代碼工具滿天飛,他們都應該或多或少感謝 VS Code。

好了,歷史科普到此結束。結論以下是我個人總結,為什么 VS Code 能翻盤

1、性能夠快!

相信很多從 Sublime/Atom 轉過來的用戶,包括我自己,都是因為當初被 VS Code 性能折服對于工具來說,任何時候“快”都是競爭力。快是因為有足夠的技術積累。

2、順應時勢

要有預見未來的理想主義,也要能從現實中找到一個可行路徑。

雖然 Erich 在10年前就押寶 Web 編輯器,但當時時機確實不成熟啊,如果不轉成 Electron 套殼,活不過2014年。

3、積累豐富,傾聽用戶聲音,持續優化,堅持 10 年

定好了大方向 Web Editor/IDE,解決了生存問題(幫助微軟做跨平臺開發),接下來就看誰能扛的久。

去年 2021 年1月份數據,VS Code 解決了 100K 個 issue。這是時間的味道,想象一下,修 10萬個 bug 的軟件細節能不好嗎。

有 Anders Hejlsberg 這樣的超級用戶,并給他帶來了TS

強大的生態,豐富的擴展。生態和產品像雞和蛋的問題,如果產品不好也沒法做大生態。所以本質還是 VS Code 本身功能夠好,架構優雅,方便擴展。

4、運氣好

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當微軟2014年宣布轉型的時候,恰好需要跨平臺編輯器,Monaco 剛好準備好。

順應了微軟大的轉型。在商業公司里做開源,懂的都懂,開源不帶來營收,如果無法解決“業務價值”問題,注定發展不大,很容易在資源搶奪過程中被拆解,看看 React 團隊的人員更換速度。

提前 10 年,押中了 Web 的崛起,因為他是 Erich。

如果能做到以上幾點,先積累個10年,“一夜成名“ 的確問題不大,這可能就是“翻盤”吧。

原文鏈接:
https://mp.weixin.qq.com/s/0cVNKR3IFvmPk472mo_R4Q

分享到:
標簽:IDE
用戶無頭像

網友整理

注冊時間:

網站:5 個   小程序:0 個  文章:12 篇

  • 51998

    網站

  • 12

    小程序

  • 1030137

    文章

  • 747

    會員

趕快注冊賬號,推廣您的網站吧!
最新入駐小程序

數獨大挑戰2018-06-03

數獨一種數學游戲,玩家需要根據9

答題星2018-06-03

您可以通過答題星輕松地創建試卷

全階人生考試2018-06-03

各種考試題,題庫,初中,高中,大學四六

運動步數有氧達人2018-06-03

記錄運動步數,積累氧氣值。還可偷

每日養生app2018-06-03

每日養生,天天健康

體育訓練成績評定2018-06-03

通用課目體育訓練成績評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