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 深燃
近日,嘀嗒出行向港交所重新遞交了上市申請。申請顯示,公司2020年及2019年全年經調整后凈利潤分別為3.43億元及3.16億元,但又顯示2020年內虧損21.94億元,2019年內虧損7.56億元。這到底怎么回事?
據了解,這其實是通用國際財務報告準則與非國際財務報告準則計量選取的問題。實際上,嘀嗒出行2020年全年經調整后利潤為3.43億元。
為何要做這樣的調整?據嘀嗒出行招股書顯示,年內虧損數據的主要來源為2020年和2019年的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公允價值變動,分別為10.36億元和24.58億元。
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之公允價值變動,并非公司業務運營虧損,當公司上市后,優先股將自動轉換為普通股,這部分“虧損”就消失不再計入報表,這一過程并沒有對企業造成實際的虧損。因此,如果按照以上通用國際財務報告準則計量,其實并不能客觀反映公司的核心經營業績及財務表現。也因此,相關企業會同時選取非國際財務報告準則計量,采用經調整后的利潤數據。
快手、小米、美團等都曾出現過因會計計量標準不同導致賬面大幅虧損的問題,但因為“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之公允價值變動”主要是由于公司估值增加所致,反而更是公司價值成長的證明。
嘀嗒出行是出行領域第一家于2019年即實現盈利的公司。2020年全年,嘀嗒出行交易總額(GTV)為人民幣90億元,同時,2020年營業收入為7.91億元,同比增長36.3%。
據最新招股書顯示,嘀嗒出行是中國領先的技術驅動型移動出行平臺,旨在創造更多的交通運輸能力,同時減少對環境的影響,以“讓出行生態系統更高效和環保,讓每次出行變得溫暖和愉悅”為使命,采用雙輪驅動的策略,專注順風車和出租車業務發展。
據悉,嘀嗒出行目前是中國最大的順風車平臺,同時,在出租車網約市場中排名第二。
作者 金玙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