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fi 進行數據通信的過程和以太網類似,但是相對來說更復雜一些,基本都要經過信號掃描,連接申請,通過驗證、數據傳輸、完成等幾個階段,這些階段的實現,主要是通過將數據分為合理大小的幀來進行傳輸,最終實現通信的目的,在IEEE802.11 的規定中將幀分為三種類型:管理幀(主要有 Beacon、Association 等):一般用于廣播存在、建立連接等控制幀(主要有 RTS 幀、CTS 幀、ACK 幀):最常見的就是 ACK 幀,主要用于確認信息、避免沖突等數據幀(Data Frame,承載數據的載體,):主要就是需要傳輸的數據載體。在 802.11 幀頭部中的類型字段中會標識出該幀屬于哪種類型。
802.11 幀和以太網數據幀最大的區別就是具有 4 個地址段,每個地址段都可以存放一個 6 字節的 mac 地址,因為無線網絡很多時候是需要和有線網絡上的主機進行通信,為了標明幀的來源和去向,無法采用以太網的兩2 相關技術13個地址模式,根據研究證明,在常見的數據通信時,例如將一個數據幀從一個無線站點經過 AP 發送到一個路由器的接口,然后路由器連接到以太網中的主機,出于 Wifi和以太網互聯的目的需要 3 個地址段,地址 1 和地址 2 是類似于以太網的接收地址和發送地址,這里就是無線站點和主機的 MAC 地址,因為 AP 和無線站點可以看做是組成了一個小的網絡,這個網絡再連接到路由器上,所以,這里使用地址 3 來存儲路由器接口的 MAC 地址,以便于確定目的地的地址。而地址 4 一般只有在 AP 的自組織模式才用到,這里就不再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