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對中國使用頂級網絡武器證據曝光
根據環球時報報道,美國針對包括中國在內的多國目標使用量子攻擊系統(網絡武器),劫持用戶的網絡瀏覽記錄。而諸如臉書、推特、油管、亞馬遜、乃至QQ等社交軟件都被列為攻擊目標。這次攻擊是無差別的,攻擊目標里甚至包含了美國的盟友。
網絡時代的戰爭悄無聲息而又瞬息萬變,因為“痛覺”不明顯,很多網友和企業并不清楚這樣的攻擊意味著什么。
據調查,這次攻擊竊取的數據包括了網絡配置文件、相關賬戶的名稱和密碼、商業和私人文檔、數據庫、聊天記錄及好友信息、電子郵件、攝像頭和麥克風的實時數據等。
對于個體而言,這意味著個人的互聯網隱私被徹底截獲,被作為大數據分析材料,用作政治和軍事斗爭的籌碼。
對于企業而言,商業文件和敏感數據被劫持自然會影響公司的市場競爭力。哪怕是口頭形式的訊息依舊可能被攝像頭和麥克風記錄,這意味著涉及企業戰略的高層密會也成為了動搖公司地位、行業發展乃至于國際貿易的基底。當個人和企業都受制于他國時,社會發展和經濟成長自然也會受阻。
在數字化的今天,信息安全就是企業安全、社會安全、國家安全!
面對不可控的外部網絡環境,普通的企業或個人應該如何獨善其身呢?
首先,養成良好的上網習慣。軟件下正版,wifi不亂連,Cookie常刪,社交媒體賬號設置多重防護措施等。只有建立信息安全意識,才能最大可能降低上網風險,保護個人及企業數據安全。
其次,加強保密意識。敏感信息要及時清除,包含個人隱私或商業秘密的文件要用安全的加密盤來保存,以防竊取。保密這根弦,無論是個人還是企業,任何時候都不能松懈。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安全的聊天通訊軟件。企業或個人很難依靠良好的安全網上習慣就能完全杜絕網絡事件,因此,必須在硬件上給予足夠支持,從根源上保護信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