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這里是科技前哨。
隨著“元宇宙”概念的爆火,下一代互聯網即將到來,也成了互聯網前沿熱議的話題,12月9日美國眾議院的聽證會上,共和黨議員Patrick McHenry甚至宣稱,要調整現有的監管規則,以確保Web3革命發生在美國。
對風口最為敏感的投資機構也正積極搶灘,著名風投紅杉不久前也宣布要布局其中。
熱點之下各種新名詞自然層出不窮,Web3、Web3.0、DAO,一時間互聯網圈內人士也不太搞得清楚。
那么這些前沿的名詞都是什么意思?它們背后又隱藏著哪些值得你關注的趨勢?
如果你也關心這些問題的答案,科技前哨已經特意為你梳理了這些概念,以及他們背后的歷史脈絡。
聽完你不但能預防即將出現的各種忽悠與狂熱,還能看到一幅互聯網產業變遷的歷史圖景,下面就讓我們來一睹所謂的下一代互聯網,在今天的認識中到底是什么樣!
丨火熱的Web3.0和Web3竟然是不同的東西
一聊起Web3,現在不少人都會說是Web3.0的簡稱,但實際上這個容易讓人搞混的稱呼,最早誕生在區塊鏈圈子,而且正是為了和Web3.0有所區別,才特地把后面的“.0”給省略了。
最開始的Web3,粗略的說就是一系列以區塊鏈技術為底層的App,在最初的設想里,一些人認為,未來區塊鏈會成為互聯網的底層技術。
而按照區塊鏈技術分布式計算的特點,各種應用和服務的提供者就不再是單一的平臺或者公司,而是所有參與其中的人。
打個比方,那時的外賣軟件不是運行在某個公司的服務器上,由一家公司管理維護的了,而是一個區塊鏈應用,每個運行這個應用的人都參與到其中,貢獻自己的力量,也享受相互間的服務。
不過隨著這個關于未來的設想不斷擴散,這場從區塊鏈角度出發的討論,在元宇宙的助力下,成為了一場關于下一代互聯網的大討論,區塊鏈技術仍然是避不開的技術要點,但下一代互聯網——Web3.0慢慢成了主角。
丨新的角度回顧互聯發展史
伴隨著這場討論的不斷發展,更多的人認為互聯網經歷了1.0和2.0的兩次飛躍,我們即將看到一個數據也擁有產權的時代出現。
這背后的邏輯梳理起來也并不復雜,正如我們在現實世界經歷了從原始社會只能依靠大自然的產物生活,做被動的接收者;再到人類社會足夠龐大,能夠自己創造食物相互交換,形成更大的群體;最終到每個人生產的東西都有明確的產權,人們能以此組織更多的資源,創建企業公司,帶動大規模的生產。
今天在不少互聯網人看來,虛擬世界中也將迎來這樣一場變革,因為互聯網的歷史也經歷了這樣的過程。
1.網站主導的Web1.0時代
今天再回看互聯網歷史時,普遍將蒂姆·博納斯·李創建第一個網頁瀏覽器world wide Web 為標志,由少部分門戶網站主導的1.0時代自此開始。
那時互聯網中,大部分人是消費者,只能被動地接受信息,登上自己喜歡的網站,觀看其中的內容,是互聯網最主要的作用。
2.人人參與的Web2.0時代
Web2.0的概念1999年就有出現,不過今天大部人在談到這個概念時,常把社交網絡的誕生當作它的標志。
隨著每個人都能自互聯網上創作內容,從最開始的簡短文字的微博,到公共號文章,再到視頻、游戲以及APP,可以說過去公司的能做到的事情,今天一個小團隊,甚至一個人都能做到。
這時每個人不單單是接收者,也是創造者,在虛擬世界中,創意的生產和消耗已經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3.規模爆炸的Web3.0時代
概念的出現總是會早于現實很多年,Web3.0的討論在很早以前就已經出現。
不過今天,很多人更愿意把2008年11月,一個網名為中本聰的人發表《比特幣白皮書》當作其出現的標志,因為從那時起區塊鏈技術正式誕生,互聯網上正式擁有了一個無需第三方就能確定每個人所有權的新方法。
在今天的Web3.0討論中,一些人認為從這時起,互聯網上不但可以生產創意、消費創意,也可以借由明確的產權組織起“創意”的規模化生產。
丨Web3.0會是什么樣的未來
其實順著這套邏輯想下去,放大區塊鏈技術的優勢就能看到大多數人想象中的樣子。
開放、透明、可信任就是關于這個“未來”最好的解釋。
因為區塊鏈的不可篡改的特性,每個未來的應用或者項目創造者,都只是最初規則的發起人,他能借此享受到很多回報,卻不能主導這個項目,因為新來者只要符合最初的規則,并不需要征得他的同意就能參與到項目里,而隨著參與的人不斷增加,決定權就會到大多數人手中。
加上區塊鏈的開放性,每個人被記錄到其中的數據都可以被看到,沒有人能抹除你的過去,也沒有人能竊取你的貢獻,所以也就有了那句“不信任、只驗證”的金句。
只要能在區塊中被驗證,就是可信任的,這就好比菜市場里每個人都有了大家以前的交易記錄,一個人如果今天賣你的白菜標價10塊錢,你翻賬本一看,就知道他前一單賣的是不是這個價,你只需要專心買菜就行,不必浪費時間砍價。
今天非常火爆的D、A、O,DAO就是建立在區塊鏈上的組織或者說社群,發起人建立一套關于這個社群運行的基礎規則,每個認可并符合條件的人可以自行加入,所有的協作都通過區塊鏈進行,你任何微小的貢獻都能被看見。
丨Web3.0真的離不開區塊鏈嗎?
但正如所有的互聯網爭論一樣,有人認同,就必然有人反對。
一部分人認可未來數據也擁有產權的看法,不過在他們眼中,這并不需要耗能巨大的區塊鏈來處理,依靠人工智能和新的數據結構就都能解決。
康奈爾大學研究法律和科技的教授詹姆斯·格里默爾曼(James Grimmelmann)則更為直接,在他看來依托區塊鏈技術的Web3.0,只是很多人對現狀不滿而誕生的想象,因為今天的數據大部分被企業掌握,而區塊鏈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就認為區塊鏈會成為未來互聯網的底層,這個邏輯本身就違背了互聯網至下而上的發展邏輯。
他表示,互聯網永遠都會處于分布和集中,碎片和聚攏的拉鋸戰里;區塊鏈技術很有潛力,也肯定會成為下一代互聯網重要的組成部分,但并不意味著下一代互聯網就要圍繞它來建立。
丨歷史新的押韻?
如果回顧一下1998—2000年互聯網概念最火熱時的討論,你會發現今天關于區塊鏈的很多想象當時就有提到,互聯網可以讓人人完全平等,高效協作的想法當時就屢見不鮮了。
時至今日,或許正是因為這些問題并沒有完全被解決,才讓很多人又拿起了過去的想法,期待新的變革能帶來不一樣的結局。
你認為區塊鏈會成為下一代互聯網的基礎嗎?這場人人期待的變革能多大程度上解決過去遺留的問題呢?歡迎你在后臺留言分享你的看法,更多精彩內容明天的科技前哨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