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媒體矩陣是什么?
新媒體矩陣是最近幾年剛冒出來的營銷新名詞,是當今媒體融合所出現的產物,也是時代進步的必然結果,是指品牌方或者商家通過多個平臺,通過不一樣的渠道去進行宣傳推廣的新媒體集群。就大家常熟知的兩微一抖,即微信,微博,抖音,這幾個是比較主要的渠道,然后再加以其他大小平臺,各展所長。
新媒體矩陣其實就是針對不一樣的用戶群體,通過多元化的媒體渠道運營,去為他們提供服務,增強自己的影響力,獲得更多的粉絲,以最終促成轉化,達成變現。
可以用兩個方向來看新媒體矩陣。
一是橫向矩陣
現在想做好營銷,很多時候都需要布局全媒體平臺。橫向矩陣就是向不同媒體平臺擴張的一個概念,包括自有的App。自有的網站。以及很多社交平臺問答平臺視頻平臺等都屬于媒體平臺。
二是縱向矩陣
縱向矩陣主要是指某單一平臺上的賬號布局,這里面最方便理解的就是微信了,像微信平臺的訂閱號、服務號、微信群、個人號以及小程序,或者說在同一個平臺開小號,都屬于一個縱向的擴張。
由此可見,搭建新媒體矩陣最大的作用就是在實現內容的多元化。全面覆蓋用戶的誓言,用戶在哪里,我們就在哪里。
因為每一個平臺的機制和內容都不相同,大家熟知的抖音就是一分鐘左右能看完的視頻內容為主。小紅書則是以滾動的封面圖加上短小精的文案為主。公眾號則更偏向于長文章,長圖文、圖文并茂的形式,整體閱讀的體驗感會更加豐富。B站主要是用視頻來進行宣傳。所以說在一些不一樣的平臺上建立賬號。可以合理的將我們不同的內容分發到不同的平臺,去吸引不同的受眾。比如共青**央,就入駐了抖音、公眾號、B站等平臺,豐富了內容形式的多樣化,擴大吸引粉絲人群,能夠更好的宣傳品牌,梳理品牌形象。
構建新媒體矩陣最大的好處就是協同放大宣傳效果,因為用戶的使用習慣以及喜好都不相同。我們可以變換內容的形式,根據每個平臺不一樣的調性特性,去形成我們內容上的互補,所覆蓋的人群也更廣。多個媒體賬號的發生,絕對是1+1大于二的,造成的交互影響因為營銷的本質不在于產品,而在于用戶對產品的認知和全方位一體的宣傳,可以讓消費者產生更加清晰的了解,進而忠誠。
二、怎么去做出一個新媒體矩陣?
是不是只要將同一個內容分發到不同平臺?就可以構建出一個新媒體矩陣呢?答案肯定是否定的,想要做好一個新媒體矩陣,還需要把握好以下幾個環節。
首先,需要做自我的認識梳理,每個企業的發展階段不同,營銷宣傳的重心也不一樣。在企業發展的初期,可以嘗試在有紅利的新平臺發力,這個階段更加著重于橫向矩陣的擴張,多涉及嘗試一些新的平臺,全方位的布局,我們整個矩陣。
在增長期時,整個媒體宣傳的外部矩陣基本已經形成,這時候需要在每個平臺生態進行縱向的精耕細作。以抖音為例,假如一開始只做了企業的官方賬號,在這個時期就可以進一步搭建企業的直播間、企業的小程序以及新增不同角度的企業賬號。如動物園的定義,可以給某一個明星用動物形象來打造一個賬號。
當一個新媒體矩陣完成搭建,并且都已正式投入運營后,就到了決戰的一個成熟期。要做好每一個平臺每一部分的內容,把握好節奏;把控每個平臺的發布規律;在效益不顯著的時候,更多進行一些品牌宣傳,以增強顧客的信任感。而當一個矩陣可以互相引流的時候,就可以在互聯網上開始我們的營銷造勢。
在這里舉個例子:作為一個旅游目的地的矩陣,他就可以在一個節假日鋪天蓋地的去宣傳優惠信息,在這整個假期當中。每天都定時大量得去發布活動信息,發布一些假期的盛況,去活躍一個話題、一個POI,而過來的游客也會大量的發布一些打卡內容。而且在所有平臺都可以看到有關信息,這就會給用戶造成一種熱鬧的景象。
這么一整套操作下來,不僅提高了收益,且在間接的過程之中也節約了成本,還能更好的擴大傳播效果,用戶的接受程度也有所提高。
三、矩陣運營的核心。
1、理解平臺
首先要去理解各個平臺,只有對我們所運營的平臺有深刻的理解才能依靠這個平臺的優勢去完成自己所需開展的商業活動,而對平臺的理解認知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當其沖的是對平臺的一整個底層機制的了解。在這里使用博客與頭條作比較,今日頭條的模式是基于算法根據用戶興趣。去分發。而博客則更多以訂閱為主,而且主要處于PC端,從這兩個產品上來看,今日頭條的可操作性會更高一些。
2、理解用戶
對平臺的活躍用戶去做研究,我們需要了解這個平臺的使用人群是不是符合我們所需的目標客戶群體,他們之間的這個匹配程度有多高,這個動作不僅要在搭建初期去進行,在這一整個運營的過程當中都要動態的跟進研究。舉個例子,有一個圖片創作分享的社區平臺,JJ一開始的時候這個平臺的用戶人數并不算多,但是在實際運營的過程中發現某一個年齡層的人,很喜歡圖文結合的去發布自己的作品去發布自己的作品,所以根據這一喜好的內容進行的改版,吸引了更多的該年齡層的人群。
3、理解作品
只有充分了解了平臺的機制,了解用戶的喜好習慣,我們才能進一步的去制定我們的內容方向。也就是說,我們還需要去理解我們的作品,這里不單單是說我們了解我們的內容,而是我們這些內容需要發揮怎樣的作用,去觸達哪些人群,產生怎么樣的影響。以抖音為例:
例子1:圖文作品和視頻作品。在內容質量都很好的情況下,在工作日的上班時間,會更傾向發布一些圖文作品,而視頻作品會留到下班之后的休閑時間再發布。這就是從一個時間層面上去了解我們的作品。上班普遍都是不太方便接受聲音信息的,所以沒有聲音的圖文消息在上班時間的傳播效果更好。
例子2:內容方向一致,但調性不同的視頻作品。拿我們之前做的一款視頻案例佛跳*來說,因為我們主要做直播引流的,在投放作品方面,主要使用商品的畫面,介紹產品的制作過程的形式,前期處于起號階段,點贊數只有兩百多個;后續也在尋求其他風格的作品測試流量,各方面的數據也都在提升。找了個同樣產品的抖音視頻作參考,他們制作的作品主要是圍繞去探店的小故事展開的,數據可觀。所以,研究透平臺的調性,跟著受歡迎的形式去選擇作品展示風格,會吸引到更多的受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