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下面的內容里,我會和大家分享以下內容
A.為什么需要NAS
B.如何選擇盤位與網速
C.如何選擇網口速度
D.高性能NAS有何不同
E.在NAS里使用獨立顯卡
F.推薦一些產品
需要提前說明兩件事:
第一,我推薦的產品主要是QNAP威聯通的產品。不僅僅是和早年的市場推廣負責人有過幾分交情,更是因為它家的產品更有性價比。至于“撿垃圾”和diy,B站上有不少專門研究的大佬,ET就不在這里班門弄斧了。
第二,我認為NAS的主要使用場景還是在局域網,也就是家里或工作室內部。想要隨時隨地訪問和分享,還是建議看看各種“云又或者國內廠商的“輕NAS”型產品。
好了,鋪墊了這么多,讓我們正式進入主題吧。
為什么需要NAS
NAS與DAS(U盤、移動硬盤、USB/雷電陣列盒)的最本質區別在于連接方式,即通過網絡連接實現了多設備的同時訪問。它的優點是能讓有多臺電腦的“Pro”用戶,或工作室、中小企業更方便的管理數據,也能構建家庭多媒體中心;不足則是安裝、設置需要一些網絡經驗,不能像U盤等產品一樣即插即用。
目前,市售NAS可以根據專業性、易用性分成“傳統NAS”和“輕NAS”兩類(這是我自己命名的)。傳統NAS的代表品牌就是QNAP(威聯通)和群暉,而輕NAS則是聯想、雷克沙等側重外網分享、手機備份的產品。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設備、操作能力進行選擇,又或者干脆都買 —— 它們各有所長,并不能說誰更好,或者誰能替代誰。
號外:QNAP即將正式支持百度云,“傳統NAS”也在不斷進步中!

如何選擇盤位
盤位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NAS容量上限(雖然我們也可以通過外部設備擴展,但真有這個需求的基本會上更專業設備了)。如果想用得久一點,我個人的建議是盡量選擇四盤位以上產品,給后期裝入更多硬盤留下一些空間。
ET生怕這篇文章寫得太長,讓大家看不完,所以長話短說,拋出幾個小結論:
- 并不是所有的NAS都會支持RAID(磁盤陣列),但用“傳統NAS”的朋友最好建立RAID。
- RAID只是冗余而不是備份,它能避免硬盤突然損壞造成的數據丟失,但不能讓你的重要數據萬無一失。
- 個人用戶不建議使用RAID5。
- 綜合冗余+備份,硬盤的可用率一般不超過50%。
前面3點大家看一下就好,后面具體產品環節會給大家再說明。這里講講為什么“空間利用率一般不過50%”。比如我們用兩塊硬盤建立鏡像陣列(RAID1),一份數據同時寫入兩塊硬盤,這樣只有兩塊硬盤同時損壞才會讓數據丟失。但只有這個陣列的話,不能完全防范使用者自己誤操作(錯誤的覆蓋、刪除)又或者病毒帶來的數據丟失,所以我們最好再用一個硬盤對這個數據陣列進行定期備份(也可以使用快照等高級功能)。像這樣用3塊硬盤保存同一份數據,那么可用率只有33%。
ET說這些并不是在“吐槽”,而是讓你明白多盤位的意義(是不是現在覺得四盤位也不算多了)。無論是磁盤陣列還是多盤備份,都是在用容量或者說成本來提高數據的安全性。個人建議四盤位及以下選擇RAID1或RAID0+1,而6盤位則可以考慮使用RAID 6或者RAID Z2(可承受最多2塊硬盤故障)。

▲四盤位以下NAS還是選擇RAID1更實用

▲RAID 6或者RAID Z2可承受最多2塊硬盤故障。
如何選擇網口速度
目前在售的NAS至少具有千兆網口。是不是聽起來很快?但這里有一個“位”和“字節”的換算(8b = 1B),所以千兆網口的實際傳輸速度只有約120MB/s,甚至不能喂飽新一代的“UHS-I超頻卡”。
一些常見接口、設備的速度我會放在本節最下面,供有興趣的朋友參考,這里拋出結論:在目前的應用和周邊設備條件下,2.5GbE網口是性價比最高的,因為:
- 越來越多的電腦整機、主板開始標配2.5GbE網卡
- 為老電腦升級2.5GbE網卡的價格通常不超過百元
- 2.5GbE有線網絡幾乎無縫銜接Wi-Fi 6(160MHz 2.4Gbps)
- 剛剛好用滿7200轉機械硬盤的傳輸速度而不需要考慮SSD
- 可以讓絕大多數SD卡實現全速備份
- 可以直接使用原有的千兆網線
這里應該給老伙伴QNAP頒發一個“2.5GbE推廣大使“的證書。他家真的很早就開始推出2.5GbE網口的NAS了,無論是家用還是企業使用,2.5GbE以上網口已經成為了標配(不少機型還是雙2.5GbE)。
如果你有在NAS上剪輯4K視頻的訴求,就需要考慮5GbE網口、10GbE網口以及設置SSD高速存儲區了 —— 從2.5GbE再向上一步,整體成本會有一個臺階式的提升。
▲QNAP的M.2 SSD采用了免工具免螺絲的快拆設計
最后,如果一個NAS具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高速有線接口,那么對個人、小型工作室就可以省去一個交換機的花費了。QNAP部分型號NAS還具有PCIe擴展槽,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加裝網卡或其他擴展卡。實測下來QNAP對于第三方品牌設備的兼容性還是很不錯的,無論是閑魚上100多元的“撿漏”卡,還是三四百元的“小品牌”零售卡,都可以正常使用 —— 而隔壁某個S開頭的牌子就對設備ID鎖得比較死,升級網卡幾乎只能購買比較昂貴的原廠產品。
擴展閱讀:
網絡接口速度在轉換為“MB/s”時通常要除以8(考慮實際情況可以除以10),比如萬兆網絡對應的實際傳輸速度大概是1000MB/s。
低速機械硬盤(5400-5900轉)的傳輸速度可達150MB/s、7200轉機械硬盤的傳輸速度可達200MB/s,固態硬盤可以達到500MB/s以上但大文件持續傳輸通常會降速。

▲10GbE速率也就是常說的“萬兆”網卡

▲7200轉機械硬盤、5900轉機械硬盤、SATA SSD的讀取性能

▲固態硬盤可能會在持續讀寫時出現降速
高性能NAS有何不同
如果你只把NAS作為一個“存儲器”,對于傳輸速度也沒有特別高的要求,可以不用在意NAS的處理器和內存。那么Intel、AMD、兆芯的多核心處理器以及更大的內存又有什么作用呢?除了給一些愛好者提供“折騰”空間外,它還能讓我們的NAS執行更多應用程序,從而為家庭自動化、數字圖像處理、協同辦公帶來更多的可能性。
簡單來說,普通性能的NAS只是NAS,而高性能的“NAS”也可以稱作是一臺注重存儲的服務器。
ET之前使用的是QNAP TS-963N,一款使用AMD GX-420嵌入式處理器的NAS。為了撰寫這篇文章,ET借來了搭載兆芯開先KX-U6580八核心處理器的TVS-675。因為處理器性能得到了顯著提升,讓我可以更流暢的運行照片分類、視頻轉碼甚至是windows虛擬機。


▲散熱器下面就是KX-U6580八核心處理器
分享幾個我們工作室的NAS使用場景:
視頻轉換
我們給NAS裝入了兩塊固態硬盤組成RAID1,剪輯同學直接通過5GbE或10GbE網絡在NAS上剪輯視頻。拍攝好的素材傳輸到NAS上后,Multimedia Console可以自動檢測文件并轉換為720p的低碼率視頻方便預覽和分發。

照片墻
QuMagic是一個照片管理App,可以生成照片墻并根據人物、物體進行快速索引。我拿了大概1.5萬張照片當測試素材,之前GX420處理器的NAS要跑3天以上,而擁有兆芯開先KX-U6580的TS-675只需要大概1天。


虛擬機
我們工作室現在有4個小伙伴,然后內容分發平臺則有10+個。之前讓小伙伴分發文章,首先需要找我要6、7個驗證碼 —— 萬一我在外面沒看到手機或者公司號的手機沒電、沒帶在身上,這個工作就會卡住了。
究其原因是每個人分別登錄后臺不僅效率低且有安全隱患。我們想到的解決方案就是在NAS上建立一個虛擬機,在虛擬機上登錄全部平臺。剛好我們輸出的視頻素材也在虛擬機上,這樣上傳時候也不需要傳輸到本地了。
如果只安裝一個虛擬機,那么使用Intel賽揚、AMD Ryzen、兆芯8核心的型號都可以勝任(建議增加到16GB內存)。如果需要安裝多個相同系統的虛擬機(比較常見的是做瀏覽器兼容性測試),推薦選擇支持QuTS Hero操作系統的型號 —— QuTS Hero支持ZFS文件系統,可以在文件寫入時進行去重壓縮。安裝7、8個虛擬機可以省去不少空間。
在NAS里使用獨立顯卡
在這次的研究過程中,ET還在NAS里插入了一張顯卡。
NAS本質上就是一臺小型電腦,自然也可以具備顯卡、聲卡。而在視頻轉碼和AI識別操作中,GPU是可以讓處理速度成倍提升的。我這次借來的是一張nVIDIA Quadro P400顯卡,大概相當于GTX1050的“青春版”。實測下來確實能讓部分H.264視頻更快速、更安靜的進行轉換(不會讓處理器風扇起飛)。

不過,目前的顯卡、驅動、軟件對于4:2:2 H.264視頻,又或者H.265視頻的支持并不理想,無法充分發揮顯卡性能 —— 在這種情況下,最簡單粗暴但有效的方法還是要使用高性能處理器。所以這次體驗主要是給大家分享一種可能性,目前并不建議大家為了NAS應用而去專門購買顯卡,畢竟現在即使是GTX1050Ti也挺貴的。
推薦一些產品
本文主要面向擁有較多數據、兩臺及兩臺以上電腦的“Pro”用戶,也適用于和ET一樣3-5人的小型工作室。綜合上述知識,我們可以總結出選購NAS的一個目標配置:
- 4個或4個以上盤位
- 至少擁有2.5GbE網口
- 如果在線剪輯4K視頻還需要5GbE網口和SSD擴展位(按照目前的趨勢最好是M.2 NVMe的)
- 如果能有高性能處理器、PCIe擴展插槽自然更好
那么哪些產品符合上面的要求呢?按照價格從低到高:
TS-453Dmini
賽揚四核心處理器,4個3.5英寸盤位,雙2.5GbE網口,對于家庭或工作室純存儲來說都是非常合適的,造型也很好看。
TVS-951N
賽揚四核心處理器,5個3.5英寸盤位、4個2.5英寸盤位,1個5GbE網口和1個千兆網口。存儲容量大、標配5GbE網口,可安裝多塊SSD用于高速讀寫、緩存或建立Qtier分層存儲。目前的價格真的非常具有競爭力,唯一需要考慮的是SATA接口SSD的價格可能比同規格的NVMe SSD還要稍高一些。

TVS-675
國產兆芯8核處理器,6個3.5英寸盤位,2個M.2 NVMe插槽,雙2.5GbE網口,2個PCIe擴展槽(用于網卡、顯卡等)。在支持QuTS Hero操作系統的專業性產品中,TVS-675應該說性價比非常突出。

▲一些朋友認為這種內置的開關電源比外置變壓器更穩定
TS-h973AX-8G
和TVS-951N造型類似,都是5個3.5英寸盤位+4個2.5英寸盤位。區別在于TS-h973AX-8G擁有性能更強的AMD V1500B處理器、支持QuTS Hero操作系統。有2個2.5英寸盤位兼容服務器上常見的U.2固態硬盤,接口方面升級到了萬兆電口+2×2.5GbE網口 —— 就像前面說的,可以萬兆電口直連主力工作電腦,另外兩個2.5GbE分別連接Wi-Fi 6路由器和次要電腦,交換機的錢都省了。

最后的最后……可能有朋友要問選什么硬盤好。原則上,RAID可以拉平硬盤本身的不可靠因素,但實際上考慮到長時間的開機、高頻讀寫以及機箱內的震動,還是建議大家選擇NAS硬盤或企業級硬盤。比如這次我借來的TVS-675就附帶了4塊西部數據紅盤Plus硬盤。紅盤Plus是兼具可靠性和低價格的NAS盤,采用CMR/PMR垂直存儲,并且具有專為NAS場景優化的固件。


嗚呼,終于寫完了~5000字的長文,求點贊求支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