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電腦的硬件組成及選購方法
1.1組裝電腦哪個CPU好?如何選擇CPU?
- 什么是CPU?
處理器,就是我們一般最常說的CPU,是英文“Central Processing Unit”的首字母縮寫,中文意思就是“中央處理器”。
它在電腦里面是干啥的呢?顧名思義,處理器,簡單理解就是處理信息的,所有對電腦操作的信息都要經過CPU處理,如用鼠標點擊下游戲中的按鈕,鍵盤輸入一個字母,都要經過CPU的處理,所有電腦中的資源都由CPU指揮調度安排,它類似于人類的大腦,是電子計算機的最核心配件。一般來講,一臺電腦的性能好不好,速度快不快,主要就看CPU。
- 英特爾和AMD哪個品牌的CPU好?
目前消費市場CPU品牌就兩家,Intel和AMD,由于歷史原因,英特爾目前市場占有率比較高,而且在過去很長的一段時間了里,英特爾一直是絕對霸主的存在,代表最先進的生產力,還曾經出現“i3默秒全”的調侃,意思是說“Intel酷睿初級i3處理器默認頻率,能秒殺AMD品牌下所有處理器產品,秒了全家”,感覺AMD一直在Intel的陰影里,畢竟最早的時候AMD只是Intel的代工廠。而這一切,在2017年底AMD推出“Ryzen 銳龍”品牌而得以改變,這是AMD翻身甚至全面逆襲的轉折點,憑借更先進的工藝和更多的核心,以及超線程技術,AMD正在崛起。
時至今日,AMD在產品性能層面已經完全可以和Intel正面硬剛了,最新的5000系列產品甚至可以碾壓英特爾。AMD已經發展到7nm工藝了,而Intel還在14nm上打磨,不過也確實把14nm的產品打磨的爐火純青,甚至可以全核上5GHz,并且也都開啟了超線程技術,競爭可謂激烈,不過市場有競爭對消費者是好事。
- 什么型號的CPU適合自己?
這個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要考慮實際使用需求和預算,“不同需求不同選擇”。
上圖是黑蝦做的一個比較簡單的參考圖,從上到下,入門到旗艦,通過一張圖搞明白自己大概需要什么樣的CPU。
- 如何看CPU的型號信息
我們可以通過CPU名稱得到一些信息,如i7-10700K,代表產品型號是i7,后面的10代表是第10代,然后700代表性能等級高低,K代表這個CPU可以超頻,當然后綴字母還有T、X、F等,X后綴代表高性能處理器,而T代表超低電壓,/F代表無CPU無內置顯卡版本。
- 系列:由低到高 Celeron(賽揚) / Pentium(奔騰) /酷睿系列的i3 / i5 / i7 / i9
- 世代:第1組數字代表是第幾代
例如這三個CPU:I7-8700、I7-9700,i7-10700第1個是第八代,第2個是第九代、第3個是第十代,還是比較容易理解的。 - 性能:第2組(3個數)是表示性能等級
例如:I5-11400、I5-11500,數字越大表示越好。 - 后綴:K→可超頻,F→沒有核顯
可超頻K版CPU要搭配可超頻的Z系列主板才行,才可以超頻,搭載不能超頻的主板也可以用,只是不能超頻了而已。沒有核顯的F版CPU要搭配獨立顯卡才能開機點亮屏幕。
如何看AMD的CPU型號
和英特爾類似
- 系列:由低到高 APU / Althlon(速龍) / Ryzen(銳龍)系列 R3 / R5 / R7 / R9
- 世代:第1個數字代表第幾代
- 例如這兩個CPU:R7-2700X、R7-3700X,第1個是第二代,第2個是第三代。
- 性能:第2組數字(3個數字)表示性能等級
數字越大性能越好,例如 R7 3800X的性能大于R7 3700X。 - 后綴:字母G表示有核顯,字母X沒有明確意思,一般性能強一點。如R5 3600X比R5 3600性能高一點,主頻高一點。
有核顯的CPU,即使不需要額外獨立顯卡也可以是電腦點亮運行,但一般CPU集成的顯卡性能相對獨立顯卡要弱一些,所以很多游戲玩家都會額外選配獨立顯卡。那么如何區分CPU是否帶顯卡呢?上面也有提到,也是有規律的,英特爾家的是CPU后綴帶/F的代表無核顯,如i3-9400/F就是沒有核顯的,不帶/F的都有核顯。AMD家的CPU是帶G的代表有核顯,如R3 3200G這樣的就有核顯,不帶G的沒有核顯,如R5 3600。
- 哪個CPU的性能強?
cpu作為性能硬件,可以通過性能排行榜,來判斷性能的強弱。
數據來源:快科技
1.2 組裝電腦哪個主板好?如何選擇主板?
- 主板是什么?主板的概念
主板又稱主機板(mainboard)、母板(motherboard),是電腦計算機比較基本的配件之一,一般是一個長方形的電路板??梢园阉惐热说能|體,它是鏈接其他電腦配件的載體,起到承載鏈接的作用。上面有很多接口和槽位,CPU,顯卡,內存,都安裝在主板上面,另外包括鼠標、鍵盤、顯示器也都可以鏈接到主板上面。
主板看似無關緊要,其實也很重要,這關系到整臺電腦的穩定性與擴充性。不同型號主板上的CPU插槽有可能是不一樣的, 比如一個主板它如果是和英特爾CPU匹配的,那它和AMD的CPU就不兼容,因為接口不一樣。一般來講“英特爾是板插U,AMD是U插板”,即使都是匹配英特爾的主板,不同代的接口也不一樣。所以具體購買時一定要靠考慮CPU和主板是否搭配,避免買到家發現接口對不上的尷尬。
- 如何選擇合適的主板?
挑選分三步
第一步:先選好CPU,(主板一般是要配合CPU選的,如英特爾家的CPU和AMD家的主板不兼容)。
第二步:查看已選CPU對應的主板“芯片組”,這里是要看接口能不能對上,比如九代英特爾針腳是1151針,十代針腳是1200針,十一代是1200針。如果買錯了就會發現插不上的尷尬。(具體看下面黑蝦整理的對照表,或者網上搜索)
第三步:挑選第二步芯片組對應的具體主板。(選擇具體的品牌型號)
這里出現了一個新詞主板“芯片組”,它是主板上面的核心芯片,作用之一是讓主板識別CPU然后正常工作,不同芯片組對應不同的CPU,選對主板芯片組才能和CPU兼容,才能開機點亮使用。
那怎么知道那些CPU和哪些芯片組對應呢?一般百度谷歌都可以查到,這里黑蝦整理一個簡單對照表,以便大家更簡單的對比查閱。首先英特爾十代CPU如何選擇主板?看下圖
假如我選擇了i5-11400F這個英特爾中端CPU,我們可以在圖中看到搭配B560芯片組是比較合理的,知道芯片組了,就基本完成了一多半的工作了,最后一步就是去電商平臺搜關鍵詞“B560主板”就可以了。
最后具體選擇哪一個呢?建議選擇一線品牌,一共3家,分別是華碩、微星、和技嘉,其實隨便選哪一家都可以,說實話品質和價格差不了多少。畢竟都是一線品牌了,不會砸自己的招牌。
以上就是選擇主板的方法了,
三句話總結下:
第一、先確定自己要選擇的CPU,
第二、查詢這個CPU對應的芯片組,
第三、選擇具體的芯片組的一線品牌。
下面再分享第十代英特爾的對照圖,和AMD銳龍三代、四代和五代的對照圖。
- 顯卡是什么?顯卡的概念
承擔輸出顯示圖形的任務,簡單來說就是處理圖像畫面的,顯示屏上看到的任何圖像,都是顯卡一張一張“畫”出來的,對于喜歡玩游戲和從事專業圖形設計的人來說,顯卡非常重要。
主流顯卡的顯示芯片主要由NVIDIA(英偉達)和AMD(超微半導體)兩大廠商制造,通常將采用NVIDIA顯示芯片的顯卡稱為N卡,而將采用AMD顯示芯片的顯卡稱為A卡,是顯卡的兩大陣營。(Intel英特爾也在布局顯卡市場)
- 主流的顯卡廠商有哪些?哪個牌子的顯卡好?
N卡顯卡品牌
A卡顯卡品牌
說明:
1、以上關于一線二線品牌的劃分僅供參考,因為并沒有一個官方的劃分標準。
2、N卡品牌也會生產AMD芯片的顯卡,如華碩技嘉也會A卡型號的顯卡,沒有絕對的界限。
3、一般來講,一線品牌的產品技術到位,用料扎實,品控售后也更放心。不過一線品牌的乞丐低配版產品并不一定就比二線的好,因為二線品牌也有旗艦高配版,真實購買時要具體情況具體分享,也不能完全迷信品牌。
4、現在顯卡市場NVIDIA(英偉達)有絕對優勢,在高端頂級顯卡市場更是沒有對手。
5、以上顯卡品牌只列舉了國內比較常見且容易買到的,如美國銷量王EVGA沒有放進去。
6、現階段的顯卡市場,建議選購N卡,各種軟件優化好,更穩定,性能更強。如果要組“黑蘋果”的除外,因為黑蘋果A卡免驅動。
7、三線品牌和一些淘寶雜牌,水比較深,不建議購買,用料和品控都讓人擔心,這里就不做列舉了。
8、正常還有兩個顯卡品牌不得不提,就是顯卡芯片廠商英偉達和AMD自己品牌的顯卡,這種顯卡一般稱為“公版”顯卡。一般來講,公版顯卡散熱和用料一般,性價比不高。而顯卡廠商推出的“非公版”顯卡,同型號在性能和散熱等方面,較公版產品要好一些。
- 玩3A游戲大作需求什么顯卡?
1、一般我們說顯卡,都是指的獨立顯卡,這里要說明一下,還是有很多小白不知道的知識,一臺電腦并不是一定要安裝獨立顯卡的,有部分CPU集成了顯示功能,所以不需要額外加裝獨立顯卡也能正常使用的,只是一般來講,CPU中集成的核芯顯卡性能相對較弱而已。只可以勝任上網、日常辦公、看電影、玩對顯卡要求不高的游戲。
2、如果要玩3D網游,就需要獨立顯卡了,高性能的獨立顯卡,可以讓游戲體驗更好,同時高性能顯卡在一些視頻剪輯和渲染中,也能提升視頻輸出效率。
3、顯卡性能越強能干的事情越多,并向下兼容,說白了就是入門顯卡能做的事情,高端顯卡也能做,且還能做入門顯卡不能做的事情,所以土豪直接RTX 3090。
4、以上表格的型號和性能需求匹配,是一般情況下1080P分辨率下保證較好游戲體驗的對標。例如:中端顯卡其實也可以玩高端顯卡對應的游戲,只是可能不能開高畫質了,或者游戲幀數不能穩定在暢玩的程度。
5、顯卡選購選擇還要考慮顯示器,高分辨率和高刷新率都會對顯卡提出更高的性能要求,例如想在2K分辨下144刷新率下流暢吃雞,就建議RTX 2060S或者以上的顯卡了。而如果在1080P分辨率60刷新率下,1660顯卡就可以流暢吃雞了。
6、其實還有更高端的專業用途顯卡,如Quadro系列(建模加速)和Tesla系列(大型計算、深度學習),特點是價格奇貴,玩游戲和消費級顯卡差別不大,沒什么優勢,甚至有的還不如游戲顯卡,不適合普通用戶,適合專業用途的公司。
(對于小白同學,基本就可以根據上面的表格,在電商平臺搜索顯卡型號選擇適合自己的顯卡了 )
- 顯卡選購建議
1、建議選擇知名度和消費評價較好的一線二線品牌顯卡,售后服務更放心、產品技術更加成熟、品控好、返修率低。
2、同顯卡型號的不同品牌,差別主要在于用料和散熱規格和外觀設計,性能差別不太大,所以不用太糾結。
3、優先選擇支持個人送保的產品,雖然顯卡產品并不容易壞,不過產品都有“體質”的問題,支持個人送保的產品,萬一出了毛病,要省心的多。
4、購買渠道建議京東自營和天貓旗艦店,小白不建議淘寶、拼多多、閑魚,因為水比較深,普通小白很難鑒別產品的渠道來源。
6、顯卡的性能主要跟顯卡芯片型號有關,跟顯卡的體型大小基本沒關系,不用刻意最求“大”顯卡。(同時,體型大的三風扇的顯卡,一般散熱會好一些。)
7、顯卡選擇要注意和電腦整體搭配平衡,入門主機搭配入門顯卡,中端主機搭配中端顯卡,高端主機搭配高端顯卡。(當然特殊需求除外,如很多服務器CPU性能很高,但只搭配一個最入門的顯卡來作為“亮機卡”。)
8、最后,顯卡作為影響電腦性能的產品,一般建議“買新不買舊”,新產品往往有新架構、新工藝、新技術加持。性能更強,功耗更低,且不容易淘汰過時,戰斗的時間更長。
- 哪個顯卡性能最強?
數據來源:快科技
1.4 組裝電腦哪個硬盤好?如何選擇硬盤?
- 硬盤是什么?
硬盤在電子計算機中是作為存儲數據用的。
一般分為機械硬盤和固態硬盤,機械硬盤的讀寫速度一般在100M每秒,而固態硬盤能達到500M每秒,甚至5000M每秒,速度是機械硬盤的5倍到50倍,所以目前組裝電腦一般都是使用固態硬盤。這樣可以有更短的開機時間,和更短的游戲啟動載入時間。當然一些視頻工作者還是會額外選配一個機械硬盤,作為倉儲盤,存放視頻素材等。
- 認識不同的硬盤外觀類型
黑蝦做了一個簡單表格,整理了常見的硬盤類型和速度,以便大家選擇。
- 機械硬盤和固態硬盤的區別?
1、16年之前,固態硬盤(SSD)是一種昂貴的存儲方案,僅頂級PC電腦才會裝配。不過現如今,SSD價格持續下降,價格已經非常親民,新裝電腦基本都會選擇固態硬盤了。
2、固態硬盤也分為常見的為2.5寸的固態硬盤和M.2接口的長條硬盤,目前主流的是M.2 的長條硬盤,一般支持NVME協議,讀寫速度一般在2000M每秒,高的能達到3500M每秒。而SATA口的固態硬盤上限也才500M每秒。有接近7倍的差距,所以買硬盤時一定認準M.2接口,支持NVME協議的硬盤。如果不支持NVME協議,M.2接口但走SATA總線,速度還是最高500M每秒,所以要同時滿足M.2接口和支持NVME協議才行。
3、目前還有“PCIe4.0固態硬盤”,形態和M.2接口的形態是一樣的,不過速度可達5000M每秒,但需要CPU和主板的支持,現在X570主板、B550主板和B560、Z590主板支持PCIe4.0固態硬盤。此外,PCIe5.0固態會在2021年末陸續進入市場。
4、最下面的PCIe接口的固態硬盤,不太常見,速度上對比M.2接口的固態硬盤也沒有什么優勢,還要占用一個PCIe插槽,所以不必太關注。
5、還有一些其他接口的固態硬盤,如mSATA,U.2,接口的固態硬盤,要么快淘汰了,要么民用基本見不到,所以這里不做討論。
6、關于買多大容量的固態硬盤,目前主流的是500G,同時如果預算夠用,筆者也建議購買500G起步的固態硬盤,原因有二,第一、目前市面上的主流固態硬盤,只有容量達到500G或以上才能發揮出固態硬盤的最高讀寫性能。第二、固態硬盤的容量越大,使用壽命越長。(這兩點都不太符合常識,不過確是事實,文章后面有說明具體原因。)
7、關于品牌選擇:目前世界能生產靠譜穩定存儲顆粒的就那么幾家,建議選擇他們品牌的固態硬盤產品,他們分別是:三星、英特爾、西部數據(閃迪)、鎧俠(原東芝存儲)、鎂光(英睿達)、海力士、中國長江存儲。這些品牌因為自己有生產能力,一般最好的存儲顆粒都是供給自己的,所以建議選擇這些品牌,其他品牌因為自己沒有生產能力,都是采購他們的顆粒然后做包裝的,所以不建議作為第一選擇。在這些品牌中購買,品質有保障,閉著眼睛買。
8、看不到的技術層面,廠商為了提升固態容量,從SLC(單層單元)MLC(多層單元)TLC(三層單元)發展到了QLC(四層單元),容量越來越大,性能和壽命也越來越差,目前市場上,基本是TLC的固態硬盤一統天下了,所以作為消費者基本沒的選,不過好在對于普通用戶來講,也用不出來啥區別。另外MLC又貴的一批,所以普通用戶可以忽略,追求極致的可以選擇MLC固態。
- 如何選擇開機更快的硬盤?
- 首先要開機快,必須選擇固態硬盤了,尤其是M.2接口支持NVMe協議的固態硬盤。
- 容量大小建議選擇500G,性能好,壽命長,性價比也不錯。當然如果預算充足,也可以直接上1T容量的。
- 優先選擇有自產能力的廠商品牌。
1.5 組裝電腦哪個內存好?如何選擇內存?
- 內存的是什么?
內存一般又稱內存條,專業一點叫“內存儲器”,它是電腦暫時存儲程序以及數據的地方。
那“內”存有了,有沒有“外”存呢?答案是肯定的,機械硬盤、固態硬盤、軟盤、磁帶這些就屬于外存。有啥區別呢?一般來說,內存只能臨時存儲東西,電腦如果突然斷電了,內存里的東西就沒了。
電腦計算機中所有程序的運行都是在內存中進行的,包括電腦的系統,啟動后都是在內存中運行的,程序沒運行的時候是在硬盤里的數據,程序運行起來就變成了一個在內存里跑的進程。所有應用軟件和游戲啟動后都在內存里運行,因此內存的性能對計算機的影響非常大。
- 內存的世代
如上圖,DDR4那個數字4代表是第四代,目前主流的就是第四代DDR4,不同代的內存條,接口是不一樣的,不同世代內存條和互不兼容。國際慣例DDR4技術優于DDR3和DDR2,同時DDR3和DDR2已經落伍淘汰,基本退出了歷史舞臺,DDR4是目前的主流,DDR5正在路上,預計2021第四季度會逐漸商用。另外筆記本內存的外形要比臺式機的內存短一些,來配合筆記本電腦更小的空間。綜上,現在組裝電腦應該選擇DDR4臺式機內存。(DDR5會在2021年末陸續進入市場,到時候DDR5就會成為優先考慮的對象)
- 多大的內存夠用?
內存條的容量就是這根內存能存儲的數據量的多少,我們每打開一個軟件,這些軟件的數據都會暫時被轉移到內存條中,如啟動完win10系統大概會占用2G多的內存,如果內存條容量不高,又同時打開了很多程序,內存條就會被塞滿。屆時我們繼續打開其他軟件的時候,那就會感覺電腦很卡。
當然如果對內存容量有更高要求,也可以配置64G、128G、甚至256G內存,目前消費級主板只支持到128G內存,線程撕裂者可以支持到256G內存。內存容量選擇夠用就好,多余的內存容量基本都是在閑置,也就是浪費,實際測中8G提升到16G,有比較明顯的游戲性能提升,但是16G再次提升到32G,對游戲幀數等已經不在有明顯影響。目前16G幾乎可以勝任所有游戲對內存的要求了。
- 內存的品牌如何選?
內存品牌有很多
比較常見且相對靠譜的有以下品牌。分別是金士頓(Kingston)、威剛(ADATA)、三星(SAMSUNG)、芝奇(G.SKILL)、海盜船(Corsair)、十銓(Team)、鎂光(Micron Crucial)、科賦(KLEVV)、阿斯加特(Asgard)、光威(gloway)、影馳等。(排名不分先后,且沒有列舉完,不過這些品牌已經足夠選擇到合適的產品了)
- 關于內存的顆粒?
生產內存DRAM顆粒的企業,主要就那么幾家,三星、鎂光、海力士。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我國合肥長鑫,完全國產自主研發的顆粒也已經全面上市,“光威弈Pro內存”就用的國產顆粒,希望純國產低價內存,可以治好內存市場上,動不動就火災漲價的歪風邪氣。
- 關于內存的頻率?
目前常見的有2666、3000、3200、3600等頻率,一般來講頻率越高,速度越快。目前英特爾九代處理器和十代i3、i5,只支持到2666頻率,所以這些板U只買2666頻率的就行,買高的也用不上。十代i7和i9支持2933內存,可以選擇3000頻率內存。(可超頻主板CPU例外)
AMD一般支持的頻率高一點,且基本都可以超頻,所以建議選擇3200頻率,3600頻率
- 內存的時序?
內存的時序一般就是指延遲,所以越低越好,一般用戶無需太關心。
- 內存選購建議?
- 2021年組裝電腦一定要認準DDR4,不要買DDR3等老一代產品了,且DDR5內存也將在年末陸續進入市場了。
- 選擇銷量好的主流品牌,一般主流品牌內存產品都提供終身質保,主流品牌更可靠,且兼容性相對更好。
- 一般用戶選購內存,只需看品牌、世代、容量、頻率即可,超頻玩家可以深入研究內存顆粒、時序等。
- 新組裝游戲電腦,如果預算夠用,建議直接選擇雙8G套條,共16G內存,這樣可以組內存雙通道,提升內存帶寬,同品牌同批次內存組雙通道兼容性更好,更穩妥。
- 如果打算選擇比較冷門的內存條,可以先到所購主板的官網查看主板支持內存列表,避免主板和內存出現兼容性問題。
1.6 組裝電腦哪個散熱器好?如何選擇散熱器?
- CPU散熱器是什么?
CPU散熱器,顧名思義,就是給CPU散熱的裝置,CPU(處理器)在工作的時候會產生大量的熱,如果不將這些熱量及時散發出去,有可能導致CPU降頻掉速,甚至藍屏死機,如果長時間溫度過高,還會導致CPU加速老化或損壞,所以組裝電腦時,選購一個合適的CPU散熱器還是很有必要的。
- CPU散熱器的類型 ?
黑蝦簡單整理了一個表格,便于大家更快速的認識散熱器的類型和特點。
1、常見的CPU散熱器,可以更簡單的歸為兩種,就“風冷散熱”和“水冷散熱”。它們的散熱原理,本質上來講,非常相似,都是通過散熱器和CPU表面接觸,來吸收CPU產生的熱量,再通過導熱金屬(銅管)或者水冷液,將熱量傳遞出來,最后通過風扇,把這些熱量散到機箱外。
風冷散熱器結構
2、下壓式風冷散熱器,常見于品牌整機,或入門主機上,體積小,價格便宜,散熱能力也足以勝任入門或中端處理器。不過因為風扇是下壓對著CPU吹的,所有會打亂機箱內部風道,對機箱內的熱空氣排出,有一些影響。因此如果不是入門帶核顯的處理器,不建議選用下壓式散熱器。
下壓風冷散熱器
3、“塔式風冷散熱器”,是目前國內外用戶,最常選用的CPU散熱器,主要因為它價格便宜,安裝簡單,且散熱能力不俗等優點。100元左右的風冷散熱器,散熱能力就可以壓制市場上90%以上的CPU了(英特爾i9或銳龍R9以下)。
塔式風冷散熱器
4、購買盒裝CPU,常常會附贈一個CPU散熱器的,一般來講,AMD附贈的散熱器還不錯,雖然沒有多好,但是屬于“能用”的級別,所以不額外購買,用贈送的也行。英特爾附贈的散熱器常常相對較弱,所以最好額外購買一個。
5、水冷散熱器一般用于,旗艦CPU,或極限超頻玩家,因為超頻會增加CPU功耗,同時也會增加發熱,所以需要更強的水冷散熱器來壓低溫度。也就是說,如果不是頂級旗艦CPU或者玩CPU極限超頻,上水冷散熱器必要性不大。
6、一般來講,水冷散熱器要比風冷散熱器貴一些。不過也不絕對,風冷散熱器也分高中低檔,很多高端風冷的價格,是高于普通水冷的,同時散熱器性能也不輸普通水冷。
7、水冷常見的有四種規格,就是常說的“120水冷”“240水冷”“280水冷”“360水冷”。
- “120水冷”就是:冷排長度120mm,有一個120mm的風扇。
- “240水冷”就是:冷排長度240mm,有兩個120mm的風扇。
- “280水冷”就是:冷排長度280mm,有兩個140mm的風扇。
- “360水冷”就是:冷排長度360mm,有三個120mm的風扇。
8、一般來講,同品牌同系列水冷散熱器,冷排越長,風扇越多,散熱效果越好,所以散熱能力方面:
“360水冷”>“280水冷”>“240水冷”>“120水冷”。
9、對比風冷和水冷的散熱效果,水冷中最弱的“120水冷”實測散熱效果,還不如主流的100元左右的風冷散熱器,而頂級風冷更是能勝過“240水冷”甚至”280水冷。
- 風冷好還是水冷好?
風冷和水冷對比來講,各有優劣,不能簡單的下定論,直接說“風冷好”或“水冷好”,是不負責任的,下面是它們的優缺點對比。
【風冷散熱器】
優點:價格親民;散熱效果足夠大多數人日常使用。
缺點:不太適用于極限超頻;高端風冷的體積較大;長時間使用,散熱鰭片積灰影響散熱,需要不定期清灰。
【水冷散熱器】
優點:高端水冷散熱能力更強,可以應對如“線程撕裂者”等頂級處理器;“240水冷”的小巧體積,更適合高性能的ITX小主機;另外顏值方面,水冷的外觀裝飾效果,往往更酷炫。
缺點:因為水冷里面裝的是液體,所以管道或接口有漏液的風險,如果發生漏液,可能會導致主板短路,把電腦主機一波帶走;另外還有水泵故障等潛在風險,所有如果水冷出問題,造成的后果損失,可能要比風冷大;最后就是價格,水冷價格偏高,尤其是高端水冷,都夠買一個家用空調了。
關于噪音:這個各有勝負,好的風冷散熱器噪音也很低,而水冷散熱器,長時間高負載時的噪音,甚至比風冷還大。只有在低負載的限定條件下,才有低噪音優勢,所以沒有將低噪音,列為水冷散熱器的優勢。
- 如何判斷風冷散熱器散熱效果?
1、熱管數量:
一般來講,熱管數量越多,散熱器效果越好,8熱管>6熱管>4熱管>2熱管,這個可以作為一個重要參考維度,不過也不能迷信,因為還有看用料和設計,設計科學,用料更好的4熱管,散熱性能會高于普通的6熱管。
2、底座:
散熱器底座,就是跟CPU接觸導熱的部分,所有接觸越緊密,散熱效果越好。起碼越平整越好,其中鏡面拋光的最好。
3、風扇轉速:
風扇轉速越快,散熱效果越好,不過這個也有具體看風扇的尺寸,12寸的還14寸的,同時也不能一味追求風扇轉速,風扇轉速越高,噪音也越大,組裝過服務器的朋友應該有了解,“直升機起飛感”的噪音,會讓人煩躁不安。
4、材質工藝:
熱管是否是導熱性較好的銅材料,扇熱鰭片的設計是否合理,焊接工藝是否先進,是否能讓導熱材料貼合緊密,這些都會影響散熱器的散熱效果。
以上只是正常的理論層面的依據,具體那款散熱器效果好壞,實際測試才是驗證散熱效果的唯一標準。
- 散熱器選購建議?
1、散熱器本身沒多少錢的東西,所以從它上面也省不下來什么錢,因此不如直接買好一點的,讓CPU溫度低點,用著也更安心。
2、一般不玩極限超頻的用戶,不建議使用水冷散熱,風冷就完全夠用,且不用擔心漏夜等風險。
3、散熱器是區分英特爾平臺和AMD平臺的,兩者區別在于安裝扣具。如酷冷至尊T400i只能用于英特爾平臺,T400才有AMD平臺扣具,才能能用于AMD平臺。這個需要注意下,不過好在,現在絕大多數散熱器產品,都是支持多平臺的。
4、挑選水冷散熱器,盡量選擇大品牌的,大品牌工藝好,品控好,可以降低漏液損壞主板等其他硬件的風險,另外盡量選擇漏液包賠的商家。
5、如果選擇的散熱器體積較大,可能會出現和機箱不兼容的情況,就是散熱器太大了,導致機箱側板安不上了,所以要注意機箱對CPU散熱器的限高。(在散熱器和機箱的商品詳情頁都有標注,或者直接問商家客服)
1.7 組裝電腦哪個電源好?如何選擇電源?
- 電腦電源的作用是什么?
電腦電源的作用,是將家庭的交流電,轉換為穩定可靠的直流電,然后供給電腦主機箱內的主板、CPU、顯卡、硬盤等。一個好的電源雖然不會提升電腦性能,但是可以讓其他電腦硬件工作的更穩定,使用壽命更長。一般來講,電源是最不建議省錢的電腦配件。電源出問題有時候會順便帶走主板和硬盤,如果買到了“紅星炸彈”,甚至會把所有硬件都一波帶走。
- 哪個品牌的電源好?
電源的品牌比較多,比較知名的有:海韻、振華、臺達、全漢、EVGA、酷冷至尊、分形工藝、安鈦克、海盜船、航嘉、長城、先馬、鑫谷、康舒、安耐美、銀欣、金河田、華碩、Tt、恩杰等等。
電源這個產品比較特殊,不能只看品牌就選擇產品,因為幾乎每個電源品牌都有不同市場定位的產品,一些一線品牌的入門產品,縮水縮的不像樣子,同價位下,甚至還不如二線品牌的入門產品。
另外其實很多銷量很高的電源產品,都是貼牌的,很多是由海韻、臺達等代工生產的,如海盜船、酷冷至尊等品牌,他們沒有自己的工廠,電源產品只能找其他廠商代工。
還有就是同品牌不同定位級別的產品,有的是找不同的工廠代工的,所以會出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同一個品牌的不同產品,用料和做工天差地別,因為根本都不是一個工廠產的。有時同一品牌同一型號的產品也會換代工廠,所以甚至同型號產品,做工也會有差別。
所以不要迷信品牌,大品牌不一定都是好產品,還是需要看具體產品和型號的。
但同時大品牌一般是行業老將,畢竟有些積累,所以相對于雜牌來說,還是要穩一些的,因此品牌這個維度還是有參考價值的,只是不要太迷信。
最后,挑選知名品牌的具體靠譜產品才是硬道理,淘寶那種70塊錢就能買到700瓦的雜牌,還是建議不要碰了。
- 如何判斷電源是否靠譜?
方法一:測評
這相當于廢話,對于普通用戶來講,是沒有辦法落地執行的,一是買回來電源也不知道怎么測,二即使知道怎么測也沒有昂貴的測試設備,所以有個比較取巧的方法,就是看專業人士的電源測評。不過這也只是一個參考,因為專業人士測評的產品有可能是“特供”的,或者測評過后,產品又改方案了,所以前面的測評也就沒了意義,所以看測評只能作為參考。不過相對來講,剛提到的兩種情況比例并不高,所以看實際測評的參考價值還是比較大的。
方法二:價格
之前有個說法是“電源1元1瓦隨便買”,意思是,就比如用500元買一個500W的電源,相當于1元1瓦,這樣價位的電源一般定位中高端,用料做工和方案都比較令人放心,所以才有了前面的說法。不過入門電腦或中端主流電腦沒必最求這個,1元1瓦對于大多數同學來說,還是有點貴,0.5元~0.8元每瓦就可以,完全可以放心用,性價比還高些。如果是最入門上網辦公機,沒有獨立顯卡,功耗比較低,選擇0.3元~0.5元每瓦也OK,低于0.3元每瓦的不建議選購,一分錢一分貨,這是現實的市場規律,不要幻想能占到商家的便宜。
方法三:電源設計方案和用料
看詳情頁介紹是否有提到:主動PFC+LLC半橋諧振+同步整流+DC to DC架構,和全日系電容等字樣。如果電源有這些優勢點的化,一般都會展示出來的。
- 如何知道自己電腦多少瓦夠用?
具體計算自己配的主機需要多大電源的方法是:
CPU功率+GPU功率+100瓦(主板、硬盤、內存、風扇)=應該選購的電源功率
目前常見的功率瓦數有6種:450W、500W、550W、650W、750W、850W。
上網電腦(沒有獨顯) :450W或以下,
游戲電腦(有獨立顯卡): 500W或以上,
高端顯卡和CPU建議:650W或以上。
黑蝦做了一個簡單的對照表,可以作為參考。
一般建議是寧可多出一些瓦數,不要剛剛好,更不要選低了。
下面列以下CPU和顯卡的功耗表,大家可以對照著算算自己需要多大瓦數的電源。
- 英特爾十代/十一代處理器功耗表
- AMD三代銳龍處理器功耗表
- AMD 5000系列處理器功耗表
- 常見顯卡功耗表
- 電源選購建議
- 預算充足的用戶,建議1元1瓦的海韻、振華等品牌的中高端產品,如果預算有限,可以考慮航嘉、鑫谷、先馬、長城等品牌中,0.5元到0.8元一瓦的產品。
- 建議電源上不要省錢,另外瓦數上盡量多出一些,不要剛剛好,電源一直高負載運行,會影響電源的穩定性和使用壽命。
- 電源硬件對比其他電腦硬件,技術門檻低一些,競爭更為激烈,價格也相對透明,利潤較薄,所以貴有貴的道理,便宜有便宜的原因,一分錢一分貨。特別便宜的電源,撿到便宜的概率比較小,踩坑的概率比較大。
- 電源預算在整個主機的7%到8%是比較合理的。
- 可以通過質保時間,從側面判斷電源的好壞,一般的電源,質保2到3年,比較優質不錯的電源,常常質保5年,高端旗艦的好電源常常質保10年甚至12年。
1.8 組裝電腦哪個機箱好?如何選擇機箱?
- 機箱的概念
機箱是電腦主機的一部分,用于放置和固定其他電腦配件,有承托和保護其他配件的作用,機箱就是個外殼,對電腦性能沒有直接影響。
常見的機箱,一般是長方體形狀,當然也有各種奇形怪狀的“異形機箱”。如果實在預算有限,還可以用鞋盒做“乞丐版機箱”。甚至不用機箱也行,直接把主板、電源、等配件掛墻上。
常見長方形機箱
異性機箱
掛墻上
- 關于機箱的大小型號
機箱的大小型號,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常常是根據主板尺寸來劃分,最常見的是ATX標準機箱,這個大小型號的機箱,可以支持最常見的ATX主板,和小一號的M-ATX主板,還有最小號的ITX主板。
如果你不清楚自己的主板是什么尺寸的,那有99%的概率是ATX主板或M-ATX主板,所以買ATX機箱準沒錯。如果你也不知道那種機箱是ATX機箱,那也沒關系,你隨便買一個熱銷機箱,它有90%的概率是ATX機箱。(當然主板和機箱的大小型號,都可以通過問商家,或者看產品詳情頁得知)
- 關于機箱風道設計
有些網友,看到個機箱,就喜歡說是悶罐,其實并沒有那么多“悶罐”機箱,現在市面上的機箱,風道設計都大同小異。一般都是前進風,后出風。或者前進風,上面和后面出風。(如圖)
如果實測就可以發現,只要機箱內外的空氣有流通,就不用太擔心,不同機箱的溫度差距,也就是幾度的差距。
機箱風扇方面,還是很有作用的,可以加速機箱內外空氣循環,從而降低機箱內溫度,買機箱一般會附贈機箱風扇,所以正常也無需額外購買。
- 機箱的選購建議
一、挑選機箱的時候,要注意機箱的大小。
- 注意機箱支持的主板尺寸,ATX標準機箱可以,配ATX、MATX、ITX主板,機箱買大了,一般沒問題,大機箱可以裝小主板,但如果機箱買小了,就出現主板裝不進去的尷尬。(具體大小,可以詢問商家得知,或者看商品詳情頁)
- 注意機箱對顯卡長度限制,避免出現機箱太小,顯卡太大,裝不下。(問商家)
- 注意機箱對風冷散熱器高度的限制,避免出現,機箱窄,扇熱器太高,裝不下。(問商家)
- 注意機箱對水冷散熱器大小的限制,如有點機箱不支持360水冷,那就沒辦法安裝。(問商家)
二、關于機箱材質和接口反面,正常都夠用,當然,一般來講,越貴的機箱,材質越好,設計越合理,接口也越豐富。
三、對于大多數用戶來講,選個大小合適,價格自己能接受,同時外觀自己喜歡的機箱就完全OK,其他的不用過多考慮。
第二章 電腦外設有哪些,及選購方法
2.1 顯示器哪個牌子好?電腦顯示器如何選擇
- 什么品牌的顯示器好?
顯示器的品牌非常多,下面的圖片只是一部分,常見主流的有三星、LG、AOC、微星、聯想、明基(BenQ)、華碩、戴爾、惠普、宏碁、SANC等等,新進入這個市場的還有小米等。
由于顯示器行業門檻不是很高,可以選擇代工、貼牌,所以品牌多到爆炸。如果你要是愿意,甚至可以自己diy一個顯示器,自己采購液晶面板,顯示驅動板,按鍵模塊,和電源等,然后自己組裝一個。
要說具體哪個品牌的顯示器好?這個問題不好直接回答,因為一線品牌也有不值得買的產品,二線品牌也有性價比非常高的產品。所有不能迷信品牌,還是要看具體產品。另外,顯示器產品,也遵循最基本的商業規律,就是:“一分錢一分貨”。
- 應該選什么尺寸的顯示器合適?
就是顯示器的大小,顯示器常見的尺寸有24寸 27寸 32寸 34寸,是顯示器對角線長度。
24寸:適合日常基礎辦公,輕度游戲,是經典尺寸,因為占視野范圍相對較小,也更利于集中注意力,更利于工作學習。適合深度在40cm到50cm的桌面。
27寸:比24寸大,看劇看電影比24寸更爽,常常匹配2K分辨率,適合桌面深度55-70cm。
32寸:通常適合2K或4K分辨率,適合屏幕設計,CAD制圖等專業人員,建議桌面深度65cm以上。
- 顯示器的參數都是什么意思,啥樣的好?
關于分辨率:
分辨率簡單來說就是顯示器能展示圖像的清晰程度,分辨率可理解為屏幕上像素點的個數,一般來講,分辨率越高,畫面越細膩,人們會感覺“清晰度”越高,高分辨率會加重的顯卡的負擔。
- 1080P有(1920*1080) 個像素點。
- 2K/1440P有(2560*1440) 個像素點。
- 4K/2160P有(3840*2160)個像素點。
24寸 適合1080P 重度FPS游戲建議1660S顯卡
27寸 適合2K 重度FPS游戲建議2060S顯卡
這里有個知識點,就是如果屏幕尺寸比較大,但分辨率比較低,那么畫面就會沒那么細膩,就會出現人們感覺的“顆粒感”。
關于色域:
色域是對一種顏色進行編碼的方法,也指一個技術系統能夠產生的顏色的總和。簡單來說就是,這個顯示器顯示的色彩好不好。色域就是顯示器能顯示的色彩中,覆蓋到的色彩區域面積,一般來說色域越大越好,色域越大,越能表現更鮮艷的色彩,所以它對專業平面設計、修圖、繪圖等工作人員非常重要。
不同色域標準
當然色域還有很多標準,如sRGB、NTSC、DCI-P3、Adobe RGB、Rec.2020等,像Rec.2020這種色域標準,就是上圖中最大那個三角框覆蓋的區域,電腦顯示器基本都不敢提的,一般是頂級超高清電視的菜。完整HDR需要Rec.2020色域和1000NIT亮度。目前主流都是100%sRGB入門。
關于色域這里,一般用戶基本不用太關注,一般IPS屏和VA屏都不會差。專業的設計人員,可以深入研究下,同時還有“色準”“亮度”等指標。
關于刷新率:
常見的刷新率有60Hz 144Hz
顯示器一秒鐘能完整的刷新多少次畫面叫刷新率,單位是“赫茲”(Hz),60Hz就是每秒刷新60張圖。
一般來說,玩射擊、動作類游戲的時候,60FPS(每秒60幀)的畫面才能得到比較理想的游戲體驗,不僅讓動作更加連貫,也讓玩家的操作、反饋時間基本讓人滿意。相應的電競級顯示器要求刷新率至少到達90Hz。
同時高的刷新率也會對顯卡提出更高的要求,有些同學購買了100Hz以上的電競顯示器,卻沒有感覺到游戲流暢度的明顯提升,這就很可能是顯卡不夠給力。反過來,有的同學用上了更強的顯卡后,發現游戲的流暢度也沒有什么變化,其原因很可能是顯示器不夠給力。所以,想要充分發揮顯卡和顯示器的能力,顯卡和顯示器之間的搭配也很重要。
如果選擇144Hz等高刷新率的顯示器,會有更好的游戲體驗,玩FPS游戲時,會感覺“槍更跟手”。此外高刷新率對平面設計和影音娛樂沒啥貢獻,主要是對游戲體驗有幫助。
屏幕比例:
屏幕比例即屏幕寬度和高度的比例。
- 16:9 適合日常使用,網絡上90%的視頻比例。產品選擇多,比較便宜性價比高,推薦。
- 21:9 (寬屏,帶魚屏)適合看電影,玩游戲會有沉浸式體驗。(看游戲是否支持)
- 32:9 適合做視頻剪輯,剪輯的時間軸會比較長,更方便工作。
- 顯示器選購建議?
1、考慮到大多數人購買顯示器都不是單一用途的,都會兼顧辦公學習,看電影打游戲等,所以多方面考慮的話,個人主觀認為24寸的IPS面板的顯示器是綜合來看比較不錯的選擇,價格便宜,1000元以內就能拿下。
2、不建議選擇TN面板的顯示器,除非是FPS射擊類游戲的職業玩家。
3、重度FPS游戲玩家,建議優先考慮144Hz刷新率。
4、設計修圖用途的同學,建議選擇100%sRGB色域,色差小于3的顯示器。
5、一般來說,帶魚屏適合看電影,刷網頁,玩廣視角游戲,但是玩FPS類游戲并不太適合,部分玩家表示會頭暈。
2.2 哪個牌子鼠標好?鼠標如何選擇
- 什么品牌的鼠標好?
鼠標的技術門檻不算高,所以品牌眾多,不過經過市場的不斷洗禮和選擇,剩下知名度高且口碑好的品牌并不多,如羅技、雷蛇、賽睿、雷柏等,以及一些電腦廠商的品牌。
下面是黑蝦整理的目前主流的鼠標品牌,以及對他們的簡單介紹和評價。
1、以上表格僅整理了相對主流,排名靠前的鼠標品牌或外設品牌。對有鼠標產品的“電腦品牌”并未收錄,但這并不代表“電腦品牌”就沒有個別好的產品。聯想、戴爾、微軟、蘋果等,也都有非常不錯的適應不同場景的鼠標產品。
2、羅技品牌鼠標的產品線最豐富,不同價位,不同鏈接方式的,不同設計風格的,辦公和游戲定位的產品都有,絕大多數人都可以在羅技品牌中選擇到適合自己的產品,同時羅技也確實在鼠標市場中“一家獨大”多年。
3、雷蛇的鼠標外觀設計往往比較拉風,而且常常伴有酷炫的RGB燈效,被網友戲稱為“燈廠”,當然技術實力才是核心,只靠燈是不會有這么高的知名度和市場份額的,畢竟很多不知名低端鼠標,把所有技能點都加在燈效上了,但并沒有顛覆市場。
4、賽睿、卓威、冰豹的產品,游戲電競設定更重一些,入門產品較少,或者根本就沒有入門產品,價格也不親民,所以知名度和銷量不如羅技和雷蛇,但是電競比賽中很多職業選手都在用他們的產品。(當然有贊助的成分,不過產品過硬也是基本事實)
5、雷柏是國產新秀品牌,在國內無線鼠標鍵盤市場風聲水起,得益于不錯的顏值和便宜的價格,是日常辦公使用的高性價比選擇。
6、達爾優和雙飛燕是國內鼠標市場的老玩家了,經常去網吧的同學,對這兩個品牌應該不陌生,達爾優和雙飛燕都是那種比較實在的品牌,產品質量很扎實,很耐用。值得一提的是雙飛燕還有個子品牌“血手幽靈”,主要是定位游戲電競。
7、鼠標品牌可以作為選擇鼠標的重要參考,大品牌對比小品牌來講,踩坑的概率會低很多。不過鼠標的好壞,還是要看品牌的具體產品,每個品牌都有值得買的產品,也有比較坑的產品,所以也不能完全迷信品牌。
8、鼠標是否好用,主要看手感,而手感是一種感覺,感覺是比較主觀的事情,另外不同的人有不同手型,和不同使用方法,所以同一個鼠標的手感是因人而異的,別人覺得好用真的未必適合你,別人覺得不好用的,你可能反而覺得很順手。
9、鼠標產品也遵循最基本的市場規律,就是“一分錢一分貨”,雖然貴的產品可能有一些品牌溢價,不過總體來說,貴的產品在傳感器、外觀設計、做工用料、獨特功能等方面,或多或少有一些優勢,不然很難在市場中長期存在。
- 選擇鼠標時要考慮的因素
手感:
屬于玄學,很難講清楚,且因人而異,可能只有親手試過才知道,而且人還會適應和習慣,也就是說,即使是同一個鼠標同一個人,在不同的使用時間長度下,對鼠標手感的評價都可能不同,所以說鼠標手感,是很“玄”的東西。
雖然是這樣,我們如果只討論一般情況,還是有些可以參考的維度的,比如鼠標的大小、重量、材質等。
材質:
- 鏡面材質,容易沾染手汗,會留下的指紋印,需要時常清理。
- 類膚材質,容易沾染手汗,觸感細膩。
- 磨砂材質, 不易沾染手汗,觸感干爽,不打油。
大小尺寸:
關于什么尺寸的鼠標合適,這個要看使用者的手的大小,還有對鼠標的使用方法。比如下圖是最常見的鼠標握持方法。
- 趴握:手自然的“趴”在鼠標上,和鼠標的接觸較大,一般來講,大鼠標適合趴握。
- 指握:只有幾個指尖和鼠標接觸,習慣這個握法的人,常常更青睞小鼠標。
- 抓握:和趴握一樣常見的握法,大鼠標或中鼠標更適合趴握和抓握。
手長:(手腕到中指之間長度)
手長17CM以下:建議選用小鼠標,
手長19CM以上:建議選用中大鼠標。
重量:
- 80克以下:輕量化鼠標(電競選手)
- 80-100克:鼠標的常見重量,輕重適宜(主流之選)
- 100-120克:偏重大鼠(手大力大)
- 120克以上:超重鼠標(習武之人)
注意:游戲用戶和鼠標重度用戶需要關注,鼠標太重容易造成手腕疲勞。
主控(回報率):
主控,可以理解為鼠標的處理器,協調鼠標各元器件的工作,常常通過鼠標的回報率(或稱輪詢率),來側面評估主控芯片的水平。常規的游戲鼠標都是1000Hz,高端的有更高的,當然也有更低的。一般來講回報率越高越好,同時也更加耗掉(無線鼠標)。
傳感器(DPI):
DPI主要是用來描述鼠標精度的,指的是鼠標在桌面上移動1英寸的距離的同時,鼠標光標能夠在屏幕上移動多少“像素點”。DPI越高,相同距離下,指針移動像素數越多。對于一些需要鼠標大幅移動的游戲,高DPI有優勢,可以減少手的移動距離。不過DPI也不是越高越好,DPI過高,人們會感覺鼠標太靈敏了,會感覺很鼠標“飄”,甚至無法使用。
一般鼠標都有DPI按鍵,可以調節鼠標的DPI。目前市面上的鼠標基本都有足夠的DPI,游戲鼠標更是動輒就上萬的DPI,對一般用戶來講屬于極限超配,基本用不上。
按鍵微動:
就是鼠標上按鍵下面的小開關裝置,跟機箱鍵盤的機械軸類似的東西,有了它這點擊鼠標才有反應,比較知名的是歐姆龍微動和櫻桃微動。(是的,就是那個做機械鍵盤的櫻桃品牌)
鼠標微動對手感的影響也非常直觀,觸發干脆,回彈迅速的鼠標按鍵,可以有效提升游戲體驗。鼠標商家如果用的是知名的微動,常常會在詳情頁中明確展示,作為一個賣點進行宣傳。
連接方式:
- 有線連接:一般來講,延遲最低穩定性最好,目前所以電競職業選手的選擇。
- 無線連接(2.4G):沒有理線煩惱,簡單整潔,便攜性也更好,辦公族首先。
- 藍牙鏈接:沒有理線煩惱,簡單整潔,便攜性也更好,同時還不會占用USB接口。
外觀設計:
外觀設計這個其實比較廣泛,包含的元素很多,比如是對稱設計?還是人體工學設計?是否有RGB燈效?還有直觀的圖案顏色搭配等,都可以歸為外觀設計這里,這個也沒有好壞之分,主要看個人審美和喜好,以及實際的手感體驗。
獨特功能:
比如有些鼠標可以跨計算機使用,可以同時鏈接兩臺或多臺電腦,并且可以把其中一臺電腦的文件直接復制到另外一臺電腦上。還有一些鼠標帶有語言輸入功能,替代了部分鍵盤的作用。
- 鼠標選購建議?
1、一般普通辦公,從功能方面來講,一個30元錢左右的鼠標就夠用,更貴的鼠標優勢主要在外觀顏值、設計做工上,以及超配的性能。
2、游戲電競鼠標一般建議選擇有線鼠標,有線鼠標的延遲更低,穩定性最好,價錢也相對于無線游戲鼠標更便宜。
3、游戲鼠標可以很好的辦公,但辦公鼠標未必能勝任游戲,所以如果要一個鼠標兼顧游戲和辦公,建議購買游戲鼠標。
4、鼠標大小選擇時要注意,手比較大,可以選擇大、中、小號鼠標,都可以。但小手最好選擇小號鼠標,不要選擇大號鼠標。
5、不要盲目相信任何人對手感的描述,包括本文,別人以為的手感好,未必適合你,因為這個感受是因人而異的,親手摸摸才是真理,另外,人的適應性非常強,很多產品用一段時間后,就習慣了,你對它的手感評價可能會發生變化。
2.3 哪個牌子的鍵盤好用?
- 什么品牌的鍵盤好?
鍵盤的技術門檻不高,所以品牌非常多,在中國市場有接近200個品牌,大眾比較熟知的有羅技、CHERRY、雷柏、雷蛇Razer、達爾優、雙飛燕、IKBC、阿米洛等,以及很多電腦品牌也有鍵盤產品。
鍵盤品牌
要說具體哪個品牌的鍵盤好用,這個很難得到一個讓所有人都滿意的答案,因為鍵盤是否好用,主要就是看手感,而手感是一種感覺,感覺這個東西比較主觀,完全是個人的體驗和感受,所以對同一款產品,不同人的評價可能有很大的差異,因此很難通過客觀數值,對感受進行準確的描述。
即使可以通過“按鍵觸發力度”,和“鍵帽材質”等參數,對鍵盤進行部分描述,但對于沒有體驗過的同學來講,依然比較迷惑,不知道那些參數背后,到底是種啥感覺。
不過,雖然不能得到絕對正確的答案,但可以有相對有參考價值的答案。如果以這種角度來講。
還是有很多品牌可以考慮的,下面是整理的是知名度比較高,或者市場反饋和綜合網評還可以的品牌。
不同品牌的簡單介紹和評價。
1、選購鍵盤時,以上品牌都是可以考慮的品牌,在不同價位都有拿的出手的產品,是知名度相對較高的品牌,或者獲得很多專業人士好評的,品牌相對比較放心。(當然這并不能代表這些品牌每款產品都好,也有不值得購買的產品。它們的產品定位不同,適合的人群也不同。)
2、在入門機械鍵盤定位的產品中,雷柏和達爾優是不錯的國產品牌,百元級別就可以體驗機械鍵盤了,性價比非常高。
3、以上品牌只是鍵盤品牌中的一小部分,篇幅有限,沒有全部整理,沒有整理的并不代表不好,比如:賽睿、寧芝、魔力鴨、海盜船、新貴、黑爵、酷冷、ROG等等,都有不錯產品,每個品牌都有存在的價值,有不同產品特色和設計語言,以及對應的客戶群體。
4、不同品牌的產品,有不同的風格,比如雷蛇的RGB燈效比較秀;阿米洛、Akko等品牌的產品比較好看,顏值高;斐爾可(filco)、利奧博德的手感是公認比較高的。
5、鍵盤產品也遵循最基本的市場規律,就是“一分錢一分貨”,不能完全迷信品牌,一般來講,貴的就是要比便宜的好,例如小品牌的高端產品,有可能比大品牌的基礎款好。
- 鍵盤的分類
最常規的分類是按鍵盤的工作原理分類,目前常見的鍵盤類型有下面三類,它們從外觀上很難做出區分。
- 薄膜鍵盤
- 機械鍵盤
- 靜電容鍵盤
1、薄膜鍵盤成本較低,所以價格方面更有優勢,是鍵盤市場的絕對主力,一般百元內鍵盤,都是薄膜鍵盤,還有筆記本上的“鍵盤”,也基本都是薄膜鍵盤。
薄膜鍵盤
2、薄膜鍵盤因為設計原理和材料本身的原因,其耐用程度要遠低于機械鍵盤和靜電容鍵盤,時間長了,按鍵內的橡膠帽的彈力反饋,會因為老化而改變,導致按鍵手感變的“肉肉”的。(只是手感發生了變化,還是可以用的,對于很多人來講,甚至感知不到按鍵反饋的變化,所以薄膜鍵盤,正常用三年四年也完全沒問題)
3、機械鍵盤和靜電容鍵盤,按鍵壽命較長,普遍在5000萬次以上,是可以傳家的物件。另外即使某個按鍵壞了,也可以單獨替換按鍵,再戰十年。一般來講,機械鍵盤的鍵帽和機械軸都可以單獨替換。
機械鍵盤
4、關于“按鍵壽命”的定義是有爭議的,部分人的觀點是:“按鍵并不是簡單的敲擊次數,應該是長時間使用之后軸體的手感,聲音與新的相比差別大不大,比如用半年后,雖然還是可以使用,但手感變化極大,黑軸手感變成紅軸手感了,那壽命應該按半年來計算。”(這里提到了“黑軸”“紅軸”,是機械鍵盤的一種軸體,稍后文章會詳細介紹)
5、圖表中的描述,只代表一般情況。比如薄膜鍵盤也有貴的,例如美商海盜船K57薄膜鍵盤,600多的價格,比很多主流的機械鍵盤還貴。此外還有鍵盤手感方面,前面提高過,感覺這東西比較主觀,同一個產品,每個人的感覺可能都不一樣,屬于玄學,所以圖表中的描述,僅代表一般情況,所以僅供參考。
6、除了以上的鍵盤類型,其實還有一些比較小眾的鍵盤類型,比如“鏡面鍵盤”“投影鍵盤”等,適用于一些比較特殊的場景,并不適合普通用戶。
鏡面鍵盤
投影鍵盤
- 機械鍵盤的黑軸、紅軸什么的是啥意思?
哪個更適合自己?
機械鍵盤的機械軸
機械軸機械鍵盤的核心組件,在鍵盤的鍵帽下面,由于不同種類的機械軸的,觸發力度不同,所以手感不同。這就需要不同的名字如“黑軸”“紅軸”來區分。最常見的機械軸有“黑軸”、“青軸”、“茶軸”、“紅軸”。
其實絕大多數軸體都是根據原廠的黑、青、茶、紅軸修改而來,下面是不同機械軸的相關信息和特點描述,為了方便理解,沒有羅列細節參數,只進行了簡單易懂的描述。
1、以上機械軸描述都Cherry MX軸,就是人們常說的“櫻桃軸”,Cherry MX機械軸(櫻桃軸)作為機械軸的代表,被廣泛傳播和接受。所以如果不特意提及強調軸體種類,那基本通常都是指Cherry MX機械軸(櫻桃軸)。
2、首選說下黑軸、筆者的主力鍵盤,就是櫻桃黑軸G80-3000,有人說,
“黑軸比較硬,習武之人首選。”
“黑軸會有肉肉的感覺”
“適合重度游戲玩家。”
“玩游戲或打字久了會累。”
“小朋友有用黑軸鍵盤,手指會長彎的。”
我總結下:黑軸響應速度快,不用按到底,就能觸發,這是黑軸的特點,這對手速要求高的游戲有利。相對來講確實要費力些,不過本人用習慣了,也就感覺沒啥了,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本人確實手勁大。
黑軸、費力、無段落感
3、青軸:是機械鍵盤的代表,是人們對機械鍵盤最普遍的認知,打字的時候,有清脆的“Click“咔噠咔噠的按鍵聲,嘎嘣脆的聲音,敲擊的手感,和聲音的反饋都不錯,有段落感,自帶物理打字音效。人們對青軸的態度是,“愛的愛死,恨的恨死”。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在辦公室或寢室,建議謹慎選用,輕則被咒,重則被揍。另外有人說,即使是自己一個空間辦公,時間長了也會感覺吵的心情煩躁。
青軸、略費力。有明顯段落感
4、茶軸:是青軸改的,省力些,適合長時間打字工作者,有一點段落感,可以看下上面的動圖腦補下,適合喜歡手指有反饋感的用戶,不知道自己應該選哪個軸的同學,可以考慮下茶軸。
茶軸、較輕、有輕微段落感
5、紅軸:適合手勁小的同學,手感和普通的薄膜鍵盤類似,手感輕盈,適合長時間使用游戲或辦公的用戶。不過也有人說感覺太棉了,按完了也不知道自己按沒按到。另外紅軸,壓力克數小,觸發鍵程短,可能容易誤觸,白話說就是“太輕的軸,容易不小心碰到就觸發了,比如紅軸和銀軸”。
紅軸、較輕、無段落感
6、靜音紅軸和速度銀軸就不用說了,顧名思義就大概明白了。另外還有比較小眾的灰軸、奶軸什么的,有興趣的同學可以自行了解。另外提一下,并不是所有機械鍵盤打起字來都霹靂啪啦,機械鍵盤也分很多種軸,有的機械鍵盤軸和薄膜鍵盤手感相似,且打字沒有霹靂啪啦的聲音。
7、最后還是要強調,關于費力和適合用途的方面描述,僅代表一般情況,并不適合所有人,另外即使用過的朋友的建議,也只是他的個人感受,人們的感受未必一樣,也就是說,無論別人是否真用過,提供的感受,都只能作為參考。如果要真正了解,建議自己實際上手感受下。
8、值得一提的是,鍵盤的機械軸不止有櫻桃軸,還有很多模仿軸體,還有一些品牌自己研發的軸體,不過命名方式比較類似,比如別的公司的黑軸也和櫻桃黑軸手感類似,只是在力度大小,結構設計方面有小的調整。
9、除櫻桃軸以外,比較知名的國產軸有凱華軸、佳達隆軸、TTC軸,可以算作國產軸三大廠,此外還有雷柏軸、高特軸、冠泰軸、諾樸軸的產品。另外,還有一些高端客制化軸,如蒂芙尼軸等,價格比櫻桃軸還要貴,一把鍵盤配下來,幾千塊錢很正常。
10、國產軸方面,目前比較受大眾認可的是“凱華BOX軸”,尤其是“凱華BOX 白軸”,對標的是櫻桃的青軸,無論是軸體外觀,還是手感,都相當出色,很多用戶給出了高于櫻桃軸的評價。
- 鍵帽材質和鍵帽印刷?
一個機械鍵盤的使用手感,最主要的就是軸體和鍵帽。
鍵帽的材質和手感
- ABS材質:手感細膩、容易打油、打油后手感變差,看起來也感覺臟兮兮、相對便宜。
- PBT耐磨:干爽硬朗、有細膩砂磨質感、不易沾汗液、不打油、耐腐蝕、高端、相對較貴。
- POM材質(不常見):硬度很高,非常耐磨、色彩單一、只有黑色一種顏色。
常見鍵帽的印刷有四種:
- 油墨印刷技術:成本低、耐磨性差(掉字)、常見于低價的薄膜鍵盤。
- 激光蝕刻技術:成本低,壽命長、制作工藝簡單且環保,最常見的字符工藝。
- 熱升華印刷技術:成本高、字符立體好看、壽命長、中高端鍵盤。
- 二色成型技術:成本極高、工藝復雜、字符顏色鮮艷、不掉字、耐用度高、中高端鍵盤。
- 鍵盤選購建議?
一、鍵盤是要自己用的,最重要的是“自己”的手感(自己的是重點),鍵盤手感是一種比較主觀的感受,如果使用頻率非常高,且比較在意手感,建議去實體店、電腦城,實際親自試試手感,各種類型的都試試,然后再決定購買什么樣的。當然,不愿意出門的話,也可以買個試軸器,試試哪個軸按著舒服,就選哪個軸。
二、不要盲目相信任何人對手感的描述,包括本文,“有人說黑軸很累,也有人說還好啊,玩一天游戲都沒感覺累”。所以別人以為的手感好,未必適合你,因為這個感受是因人而異的,親手摸摸才是真理,另外,人的適應性非常強,很多產品用一段時間后,就習慣了,你對它的手感評價可能會發生變化。
三、辦公室寢室使用鍵盤,建議謹慎選擇青軸類機械鍵盤,因為噼里啪啦的噪音,雖然自己用著可能很爽,但你的同事和室友有可能會很崩潰。
四、要注意“真機械手感”和“真機械鍵盤”的區別,“真機械手感”,可能并不是機械鍵盤,只是宣稱有機械鍵盤類似的手感。
五、現在的鍵盤行情,有反饋櫻桃軸近幾年縮水的,說國內銷售的部分產品,不如德國原廠的手感,和國產軸差不了多少,甚至還不如國產軸,具體真像還有待考證。
六、如果不是鍵盤重度用戶,幾十塊錢的鍵盤就完全夠用。如果天天與鍵盤為伴,程序員或者文字工作者,可以根據預算,考慮下機械鍵盤和靜電容鍵盤。
七、不同價位可以考慮的品牌:
100元以內,羅技、雷柏、達爾優、隨便買個自己喜歡的外觀就差不多,可以考慮鍵鼠套裝。
100~200元:雷柏、達爾優、黑爵、黑峽谷等,可以嘗試國產軸機械鍵盤了,
300~400元:高斯、杜伽、ikbc,可以玩耍入門櫻桃軸機械鍵盤,和PBT鍵帽了。
500~700元:櫻桃、keydous、以及上面提到的品牌等,基本都是櫻桃軸+PBT鍵帽+背光燈效。
800~1500元:阿米洛、斐爾可(fileco)、利奧博德(leopold),涉及高端的靜電容軸了。
1500元及以上:HHBK、燃風(RealForce)、客制化(非品牌,私人定制DIY的意思)
2.4 顯示器哪個音響好?電腦音響如何選擇
- 什么牌子的音箱好?
這個問題很難直接回答,因為不同音箱品牌的定位不同,價格不同,直接回答那些頂級高端品牌的名字,沒有什么實際意義,因為隨便兩只高端頂級音箱,幾十萬元的價格很常見,貴的甚至有1300多萬的,所以即使那些品牌再好,也離我們普通百姓太遠了,且一般體型很大,需要很大的空間擺放。所以本文還是主要還是討論,價格相對親民的品牌和產品,同時也涉及到部分高端品牌產品,僅作為了解。
- 常見知名音箱品牌
下面是黑蝦整理的,23個知名度比較高的音箱品牌,以及品牌的簡單介紹和評價。
1、以上僅整理了在國內知名度相對比較高的品牌,并沒有列舉全部品牌,沒列舉的品牌不代表不好。
2、音箱行業也遵循最基本的“一分錢一分貨”的商業規律,國產品牌相對來講,性價比要高一些,不過也要看具體產品,不能一概而論。
3、聽覺是人類的重要感官之一,在視頻技術發展之前,音頻技術就已經發展了很多年,所以音頻技術更加成熟,品牌也是多如牛毛,數不勝數,且一直都有新品牌產生。
4、音箱市場價格天差地別,有9塊9包郵的音箱,也有幾十萬元、上百萬元的音箱產品,(甚至有千萬元的音箱)在很多音頻專業人士看來,萬元以下的音箱產品只能是“聽個響”而已。
5、目前最熱銷的音箱產品主要是智能音箱產品,如小愛音箱,天貓精靈、百度小度等,他們有不錯的使用體驗和使用場景,但不太適合作為電腦桌面音箱。
6、音箱的好壞,最終是要靠人的聽覺感覺來決定的,所以對一個音箱的評價,可能會因人而異,但大體上還有好壞之分的。
- 不同類型音箱優缺點對比分析
智能音箱:
優點:功能豐富,定鬧鐘,問天氣,講故事,無所不能,很多藍牙智能音箱,價格也比較低,如小愛同學、天貓精靈等,性價比很高。
缺點:一般只有單聲道,音質一般。
適合場景:臥室,客廳,主要作為語音智能助手使用。
多媒體音箱(電腦音箱)
優點:多聲道立體聲,對比同價位的互聯網智能音箱,多媒體音箱音質要好一些,聽歌看電影會有不錯的聽覺體驗,且價格比較親民。
缺點:一般不能鏈接互聯網,部分沒有藍牙功能。
適合場景:電腦桌面,家庭娛樂
HiFi音箱:
優點:音質效果非常好,可以擁有比較極致的聽覺體驗,逼格比較高。
缺點:價格比較貴,體積也相對大一些,看起來比較笨重。
適合場景:家庭影院,高品質音樂欣賞。
監聽音箱:
優點:還原音頻信號聲音原貌,可以更精準的感受聲音細節。
缺點:價格昂貴,且對空間環境有要求,專業一點的,需要對房間進行聲學裝修。
適合場景:錄音棚,音頻工作室。
- 音響選購建議?
1、如果只是用手機、PAD追追劇,看看視頻,有藍牙功能的智能音箱就可以,可以放大聲音,且價格便宜,功能豐富,性價比很高。
2、如果有桌面電腦游戲需求,尤其是需要“聽聲辯位”的游戲,建議選2.0或2.1聲道的多媒體音箱,這樣可以明顯提高游戲體驗。
3、如果經常欣賞音樂,對音質有所最求,建議選擇2.0有源桌面多媒體音箱,這樣的音箱,最聽音樂和看電影的時候,會有更好的臨場感體驗。2.1音箱也可以,玩游戲時有低音音效的加持,體驗更加震撼,不過2.1音箱,需要更大的擺放空間。
4、最后,筆者不建議花很多錢在音箱上面,來最求HiFi那些(土豪隨意)。筆者覺得,音質好那么一點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要有人陪你聽歌,有人陪你一起看電影,這是比追求聽感上的微優越性更重要,更有意義。還記得大學時,和同學一起用筆記本自帶的喇叭看電影,也感覺很不錯,很投入,很開心,完全沒有感覺音質不好而影響心情。(當然,如果有獨立音箱,可能會有更好的觀影體驗)
第三章 如何組裝一臺電腦
- 如何安裝CPU
- 如何安裝散熱器
- 如何安裝內存
- 如何安裝固態硬盤
- 如何安裝機械硬盤
- 如何安裝顯卡
- 如何安裝電源
- 如何安裝無線網卡
- 如何將硬件安裝到機箱
【下面是視頻教程】
【電腦裝機】+【裝系統】
第四章 如何安裝windows系統
- 安裝電腦系統
- 制作U盤啟動盤
- 使用U啟動電腦并安裝系統
【下面是視頻教程】
【裝電腦系統】
第五章 對電腦的常規設置,及維護維修
5.1 電腦的常規操作
- 安裝顯卡驅動
安裝驅動的方法有很多,這里分享一個比較簡單,適合小白的方法。
1、在魯大師官網下載《魯大師》軟件,
2、下載安裝后,啟動魯大師程序。
點擊左側菜單中的“驅動檢測”,檢測完畢后,勾選需要安裝和升級的驅動,然后點擊“一鍵安裝”,就可以了。安裝完畢后魯大師,可以選擇卸載魯大師,對已經安裝的驅動沒有影響。
- 下載殺毒軟件,攔截煩人的彈窗廣告
這里比較推薦這款“火絨安全”。
這個安全殺毒軟件受多網友推崇和好評,黑蝦本人也在使用。
在其“安全工具”中有“窗口攔截”功能,非常好用,開啟后就再也沒有惱人的彈窗廣告了。
- 老電腦如何升級性能
其實掌握了上面的電腦搭配方法,自然就會老電腦升級了。
老電腦升級需求,一般是老電腦速度較卡,或者性能不足了,需要提升性能滿足使用需求。
一般來講,老機器升級主要是:
升級固態硬盤+升級內存
固態硬盤關系到開機速度,和游戲載入速度等,把機械硬盤換成固態硬盤好,會有明顯的速度提升,降低電腦卡頓的情況。
內存不足也是導致電腦卡頓的重要原因之一,很多老電腦卡頓都是因為不足,現在操作系統非常大,只是開機,運行系統,其他什么軟件都不開都要消耗2G多內內存,很多老電腦只有4G內存,那多開幾個網頁,可能內存就不夠用了,就會感覺電腦卡的不行。這時只需在買一根4G內存插上就會好很多。
5.2 電腦常見故障的解決方法
- 藍屏死機怎么辦?
這個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因為導致藍屏死機的因素有很多,
如:硬件問題,驅動程序問題,軟件BUG、電腦病毒等等。
【解決方法】:
1、重啟電腦,長按電腦開機鍵,可以強制關機,然后再開機。一般來講重啟可以解決80%的電腦問題,這種方法主要針對偶爾的藍屏死機情況,經常性的藍屏死機就要進一步分析原因了。
2、重裝系統,重裝系統可以解決90%以上的電腦問題,相當于把電腦初始化了,能清除所有數據和病毒。不過重裝系統相對比較麻煩,還要備份文件,除非沒辦法了,不然并不提倡這個方法。
3、尋找具體原因,通過藍屏時的錯誤代碼,百度查找出代碼的具體含義,然后通過解決對于的問題修復電腦,實際上,這個方法并不簡單,不太適合小白了。這時求助于懂電腦的朋友幫忙會比較好。
- 無法開機怎么辦?
主要指新電腦,安裝完畢后,無法開機,無法點亮,進不了BIOS。
可能的原因:
- 插座沒電,電源插座沒插嚴,電源線沒鏈接緊實。
- 顯示器鏈接線插錯地方了,有獨立顯卡的主機,顯示器線要插在顯卡上,而不是主板。
- CPU供電線忘記插了,主板供電線忘記插了。
- 內存沒用安裝緊實,卡扣都沒閉合,內存只是掛在那里了。
- 內存接觸不良,需要關機狀態下,拔下來,擦一擦金手指重新安裝。
- 機箱和主板的接線弄錯了,開機鍵的線沒有接到對的地方,所以按開機鍵沒反應。
- 安裝cpu時,弄壞了接觸針腳。(不常見)
- 主板無法識別CPU,主板BIOS需要更新。(不常見)
- 電源或硬件本身是壞的。(不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