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核心硬件之一的主板經常被用戶忽視,者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主板的結構太過復雜,購買時需要注意東西太多,萌新不容易看懂,接下來筆者就整理一下主板中需要重視的參數,讓大家購買時少走彎路。
主板供電:
這里的主板供電并不是指主板的供電接口,而是專門為CPU設計的供電系統,這套供電系統決定著CPU性能上下限,供電設計越出色,CPU能發揮出的性能就越強。特別是對于高端處理器,比如英特爾帶K的型號和AMD尾標X搭配主板時,盡量選供電好一些的,雖然貴點,但用著舒心。
供電
供電系統太過復雜,一兩句話交代不清。這里簡單提兩句,很多主板都會標注出供電性能,比如xx相、xx+1相、xx+2相,xx代表數字,理論上越大越強,但過有些單相能輸出50A電流,有些單線卻能達到90A電流,這些細節方面我建議萌新先放棄,只看前面的就好。
廠商對于高端主板的供電一般都非常自信,標準準確,因為這也是展示技術的關鍵,同時購買高端主板大多都是發燒友不好糊弄,大家唯一要警惕的就是千元以下的性價比主板,在供電方面這些主板很多廠商都不愿意提,道理懂得都懂,還有一些會進行虛標,至于如何辨別,如果你有興趣,可以看看相關主板的評測,找找供電的拆卸和描述,是否貨真價實就一目了然了。
內存頻率:
很多小白都知道內存頻率越高越好,卻忽視了主板對于內存的支持,內存頻率在使用時如果要充分發揮必須要依靠主板,其頻率的上限也是由主板決定。
內存插槽
比如你買了一個3600MHz的內存,主板上內存頻率標準確只支持到3200MHz,那么你最后通過XMP超頻,頻率基本上也就只能開到3200MHz,這時候買3600MHz就是浪費。所以買的時候請注意看一下內存支持參數。
順便說以下裝完機記得開XMP,不然內存默認運行頻率是2133MHz。
存儲接口:
現在主板的存儲接口基本都是2個M.2和6個SATA,但購買硬盤時請注意通道邏輯,有些M.2和SATA相互沖突,你裝了M.2就相應的SATA口就會不啟用,這是因為CPU內的通道數不夠,主板的邏輯問題,這里倒是要夸一下AMD平臺,三代銳龍之后通道數很充足,X570主板能讓更多固態一起使用。
網卡:
主板分為有線網卡和無線網卡,有線網卡是標配,WIFI網卡則不一定,通常主板名稱后面帶WIFI的主板才會自帶WIFI模塊,WIFI模塊會集成藍牙,還是很有用的,有WIFI需求的用戶請注意。
網口和WIFI
聲卡:
主板的聲卡也分三六九等,雖然比不上獨立聲卡,但高端旗艦聲卡在開黑交流的時候確實聽 的更舒服,目前旗艦級別是螃蟹家的ALC 4080,上一代最強為ALC 1200,在上一代就是ALC1000以下的那些了,簡單理解就是數字越小越老,越大越強,有這方面需求可以著重看一下這個參數。
聲卡
跳線接針:
如果你是自己裝機,那么購買的時候一定要確定主板的接針跳線,有時候主板接針不夠用真的很搞心態,尤其是風扇接針,這時候ATX主板的優勢就體現了,大多數都是5個以上的風扇接針,基本都能滿足需求,而M-ATX筆者就遇見3個以下的風扇接針主板,有些不夠用。不過如果接針太少不夠用也有不換主板解決的辦法,那就是買幾個集線器,一分三之類的能輕松解決這種問題。
總結:
主板越貴自然功能越多體驗越好,但有些用不上的功能,我們可以通過參數來簡單判斷哪款主板產品對我們來說更具性價比,畢竟除了旗艦主板全功能用料都很厲害外,大部分主板還有有側重點的。有些主板注重接口跳線,有些主板注重聲卡網卡,有些主板注重供電,而合理的挑選自己所需要的才是裝機正確姿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