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有了智能手機與社交媒體平臺后,每個人都成為了一個媒體,自媒體的到來也給就業,創業帶來了新的生機。
目前在抖音、頭條、公眾號、百家號等自媒體平臺的創作者有數千萬、甚至數億人。
但靠自媒體月入10-100萬的人寥寥無幾,大部分普通人靠自媒體獲得的收益只有1萬元左右,甚至更低。
同樣是做內容創業,為何收入天差地別?關鍵在于這4種變現模式!
1
在近兩年,大量百萬級粉絲的大V都停更了,這讓很多人認為自媒體的紅利已經消失。
其實大部分人看到的都是假象,雖然內容創業市場競爭加劇,可依然有很大的潛力,關鍵在于后端的力量。
就像流量紅利過后,只要有后盾供應鏈支持,電商賣家一樣可以賺大錢。
同樣的道理,作為自媒體從業者,在今天如果只靠生產內容,以廣告的形式去變現是非常被動的。
尤其是在公域流量池中,自媒體人只有不斷生產優質的內容換取微薄的收入。
所以,凡是月收入在5000-10000元的博主,基本上都是流量思維的人,只能靠流量去變現。
自媒體人想要突破收入的困境,未來必須要改變變現思維,在獲取流量的基礎上,靠后端的產品與服務賺錢。
2
無論任何創業形式,想要獲取更多的收益就要依托產品、服務通過市場的價值交換產生利潤。
同理,在內容創業中自媒體只是獲取流量與粉絲的一種媒介,關鍵要借助產品、服務等不同的產品滿足粉絲的需求。
不過想要實現這個目標,需要具備用戶思維的變現模式,根據我們的個人IP定位、人群定位、內容形式以及粉絲受眾人群去做決定。
比如,我們的從事的是三農領域的自媒體,則可以通過輸出山村的內容及場景,吸引潛在的受眾人群,并形成個人品牌效應。
當我們有了海量的粉絲后,則可以根據粉絲的需求,為其提供農副產品、有機食品。
在提供產品的方面可以與當地的農村合作社達成合作,也可以先塑造個人品牌,再依托個人品牌打造同名的產品,就像李子柒一樣,可以打造同名的螺螄粉、藕粉、香辣醬等等。
靠用戶思維獲取變現,即便是一個人也能夠月入5-10萬。
3
在自媒體時代,賣流量沒有賣貨賺錢,賣貨沒有買課賺錢,因為知識博主可以用最低的成本獲取最高的回報率。
但作為內容創業者,想要以知識博主作為個人品牌月入100萬,必須要把用戶變現思維轉變成項目變現思維。
比如,我們的定位與輸出的內容,主要針對的是做副業、輕資產創業的人群,則可以運用這3個步驟去實現目標。
首先,針對潛在人群通過短視頻、直播、圖文等內容載體,以利他思維為其提供解決方案。
在這個過程中不僅能夠吸引粉絲,更關鍵的是可以塑造個人品牌,讓粉絲對我們產生認知。
其次,借助公域平臺,銷售虛擬課件,讓粉絲通過小課體驗培訓產品,從而對我們的個人品牌產生信任背書,并搭建私域流量池與粉絲建立強關系。
最后,通過線下培訓,實現月入百萬。比如一個學員收3999元,10個則是39999元,100人就是39萬,一個月做幾場培訓就夠了。
4
未來除了以培訓作為變現項目,也可以通過短視頻引流,培訓作為入口與粉絲建立信任背書,靠賣加盟、會員去賺錢。
實現這個目標同樣要轉變變現思維,要把項目變現思維轉變成平臺變現思維。
對于有平臺變現思維的人來說,自媒體只是輸出內容吸引公域粉絲,打造人設,形成社群的一種途徑,想要賺大錢需要有自己的平臺。
就像,邏輯思維的羅振宇,最早是依托公眾號作為入口打造60秒的知識產品,當他擁有了個人品牌以及海量粉絲后,就能夠打造自己的App,靠平臺整改更多知識產品,靠資本放大價值,讓更多人為自己打工。
樊登同樣是以自媒體作為入口,打造個人品牌實現自帶流量,然后搭建了自己的平臺。
這樣不僅可以靠賣會員變現,還能夠靠賣賺錢機會,讓粉絲加盟實現裂變營銷。
看完上面的內容,我們就會明白無論任何形式的創業,單靠努力是不夠的,關鍵提升自己認知與經營思維,才能借助產品、項目、平臺獲取更多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