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先英特爾推出更高工藝制程芯片的AMD,或將為自身創造反超的時間窗口契機。隨著一項項新品及合作的宣布,AMD股價持續上漲,最高漲幅達到8.39%,收漲3.92%至20.68美元/股。
(來源:雅虎財經)
美國當地時間11月7日,AMD宣布了兩項7nm制程工藝的新產品,其一是基于“Zen 2”新系統架構的第二代EPYC霄龍處理器——ROME,其二是以升級版Vega架構為核心的Radeon Instinct MI60。它們在性能、功耗等方面均較現在14nm工藝進步:同等性能表現,能耗降低一半;同等能耗時,性能表現超1.25倍提升。
若置身公司層面看,新產品實際承擔著AMD從英特爾口中搶食數據中心市場份額的重任。去年AMD數據中心處理器業務市占率僅約1%,其余絕大部分在英特爾手中。
AMD CEO 蘇姿豐(Lisa Su)看好數據中心潛在市場規模,她預計到2021年該市場規模將達到290億美元,CPU市場仍占大頭,為170億美元,GPU市場占比將擴大,達120億美元。
但若按當前市場對AMD的中性預估判斷,屆時AMD服務器市占率約為12%。最近一季財報中,AMD沒單獨披露服務器銷售額, 僅表示環比繼續實現雙位數增長。
蘇姿豐表示,CPU ROME和GPU MI60分別將于2019年、2018年Q4供貨。當前,AMD已向客戶發送新芯片樣品。
在新產品實際應用前的間隙,AMD現有產品獲得云計算廠商巨頭AWS的應用加持,后者現在提供基于EPYC服務器的三種產品。發布會現場,AWS計算副總裁Matt Garman稱,AMD芯片節省約10%計算成本。AMD接受采訪時解釋稱,價格降低、軟件成本優化等因素促使了這一成本節約。
但從勁敵英特爾爭奪市場份額并非易事,最新一季度財報英特爾表現優于AMD,前者具體到數據中心業務同比漲26%至61億美元,而AMD手里好壞牌都有。
7nm制程領先英特爾,或將為AMD創造難得的趕追時間窗口。
實際上,AMD只是照計劃按時推出新品,但英特爾給競爭對手送了“助攻”:一方面是英特爾10nm工藝突破難產,另一方面
PC市場
近六年首錄增長暴露英特爾CPU供貨短缺,英特爾被迫分流精力和財力給14nm芯片,或將加重10nm制程工藝難產困境。當前該工藝已延遲至2019年下半年上線。
根據AMD CTO 馬克·佩珀馬斯特(Mark Papermaster)的說法,AMD 7nm制程工藝與英特爾10nm制程工藝相當。但如若不出意外,AMD 7nm制程產品率先進入市場,將占據一定先發優勢。
一位AMD員工告訴36氪,他認為7nm制程工藝將為AMD贏得2年追趕英特爾的時間窗口。有分析師則向36氪指出,2年的預估時間太過樂觀,“英特爾10nm制程不見得比AMD應用的7nm制程差,兩者標稱的方式不統一,不能簡單直接比較,這個業界有爭論。”
另一方面,7nm的制造能力掌握在臺積電手里,它能決定為誰生產,AMD僅是率先掀開了7nm制程工藝的頭蓋。而英偉達等廠商該工藝產品或許已在路上,AMD究竟能搶得多少時間先機很難說。
至少近期看,7nm制程工藝的升級難快速提振AMD營收,且AMD還有挖礦退潮導致GPU銷售疲軟的空缺需彌補。10月25日,AMD 發布Q3財報,因為公司營收和四季度業績指引都低于市場預期,導致盤后大跌20%以上。公司Q3營收16.5億美元,同比增長4%,市場預期17億美元;Q4業績指引在14億美元-15億美元間,低于市場預期的16億美元。
總之,AMD想從英特爾手里搶市場份額,得牢牢抓住這難得的時間窗口。36氪獲悉,AMD 7nm制程的消費級產品明年或將推出。
【來源:36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