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筆電行業里,有一個非常喜歡“立標準”的品牌,那就是英特爾。
英特爾近兩年一直在研究一個新標準,從初期的“移動超能版”到如今的“evo認證”,看得出這家公司想用“認證標準”來鞏固自己的行業地位。
其實他們有成功案例:2012年,英特爾公布了“超極本Ultrabook”標準,隨后家用PC開始往輕薄化方向發展,如今除了游戲本,其他電腦幾乎都是輕薄本了,這就是當年英特爾努力促成的結果。
那么英特爾的“evo認證”能否重現當年“超極本Ultrabook”的輝煌?
今天我們用一臺evo筆記本,來簡單分析一下:
戴爾 XPS13-9310

機身左側

機身右側
它的配置如下:
i7-1165G7 處理器
16GB 4266MHz 內存
512GB 固態硬盤
13.4英寸 3840×2400分辨率 90%DCI-P3色域 IPS觸屏
電池容量 52Wh
厚 14.8mm
機身重 1.25kg
適配器重 218g
目前售價15999元

它的優缺點如下:
優點!
1,屏幕素質極高,HDR400認證
2,機身做工非常精致,屏占比極高
3,風扇噪音控制較好
缺點!
1,接口種類數量少,需要轉接
2,高負載下表面溫度較高
3,售價高昂,一般人消費不起

【升級建議】
這臺筆記本電腦拆機不難,卸下底面全部螺絲即可揭開后蓋。
雙通道16GB LPDDR4x 4266MHz內存能滿足大部分應用的需求,內存為板載不可更換。
測試機固態硬盤容量為512GB,型號為鎧俠XG6,支持PCIe3.0×4和NVMe,如有需要可以自行更換固態硬盤。

【購買建議】
1,對屏幕素質要求很高
2,對機身做工要求極高
3,擁有錢過北斗,米爛成倉的家庭條件
戴爾XPS13-9310最大的特點就是屏幕,由于采用16:10的比例,正面屏占比高達91.5%,實測屏幕最高亮度達到了513.5nit,配合4K的分辨率,觀感十分亮眼。
屏幕實測,色域容積為85%DCI-P3,色域覆蓋為84.7%DCI P3,平均△E為2.74,最大△E為4.99,實際表現和XPS13-9300幾乎一致。
接口方面,超薄的機身犧牲了接口數量,除了兩個雷電4之外,它只有一個Micro SD卡槽和一個3.5mm音頻接口。
包裝箱內附贈了一條USB-C To A的轉接線,外接其他設備需要另購擴展塢。
續航方面,它的PCmark10續航測試成績為9小時23分鐘(場景:現代辦公),對于4K屏來說是個不錯的水平。
噪音方面,它的滿載人位分貝值約為37dB,數值很低,如果不湊近很難聽到。
戴爾XPS13-9310超級貴,它的機身采用鋁合金+CNC一體切割成型,C面采用碳纖維材料(白色款為硅纖維),觸控板為細膩玻璃材質,整機做工極為精致,任何位置的觀感觸感都是一流,這也是它貴的主要原因。
如果你有這個錢,且喜歡精致的筆記本,那么這臺電腦可以滿足你。
但如果你在意性價比,那這臺電腦已經屬于PC界的奢侈品了,毫無性價比可言。

【豬王的良心結語】
上圖是戴爾XPS13-9310的拆機實拍圖,單熱管+小尺寸雙風扇的組合。總體沿用了上一代的模具,內部結構基本一致。
室溫25℃
反射率1.00
BIOS版本:1.0.1

這臺電腦的性能模式比較隱蔽,需要在開始菜單中找到“Dell Power Manager”,然后開啟“疾速模式”。
針對無獨顯的輕薄本,使用負載較低的Strss CPU進行壓力測試。
在烤機時CPU能在4.1GHz的滿睿頻下維持數分鐘,此時CPU溫度最高,達到了100℃。之后在DPTF的調整下,功耗在15~25W之間波動,溫度在72~93℃波動,頻率2.9~4.0GHz波動。

左滑看背面溫度

機身背面
表面溫度如上圖所示,鍵盤鍵帽溫度最高為43.9℃,WASD鍵位區域在41℃附近,方向鍵31.8℃。背面溫度,最高42.8℃,中心點37.4℃。
總的來說,戴爾XPS13-9310的散熱表現一般,它比較注重噪音控制,且由于機身太薄,鍵盤隔熱效果不佳,高溫面積較大。
如果進一步提升功耗設定,高負載下的表面溫度可能會失控,所以現在的調校已經很極限了。
就像超極本Ultrabook剛推出的那年一樣,evo認證是無法在短時間內取得成就的,這必然是一場持久戰。
那么問題來了,如何判斷evo認證標準是否成功?
個人認為其成功的關鍵指標,不在于消費者是否認同這個標準,也不在于行業里有多少產品參與了evo認證標準,而在于有多少產品【接近】了這個標準,其中甚至包括AMD銳龍筆記本。
依舊拿超極本Ultrabook舉例,為何我說超極本標準很成功?
因為它推動了行業輕薄化,曾經厚重的所謂“影音娛樂本”已不復存在,現在的非游戲本99%都是輕薄本,低壓處理器也獲得了消費者的普遍認同,甚至連AMD也跟進推出了輕薄本,這就是超極本Ultrabook成功的最佳證據。
所以,如果我們等到某一天,行業里多數產品都在接近evo標準生產筆記本,就算最終沒人再去做evo認證,那這個標準也已經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
在我看來,現在英特爾需要做的,就是讓evo認證標準形成一個清晰易懂的概念,就像【超極本Ultrabook=極致輕薄】一樣,【evo平臺=?】快速?強大?好用?
這些都虛無縹緲了,evo平臺急需發展出一個看得見、摸得著的認證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