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述:
前文,我們通過線上案例對影響 ANR 問題的六大場景進行剖析,這幾類場景基本覆蓋了線上大部分問題,詳見今日頭條 ANR 優化實踐系列分享 - 實例剖析集錦 。同時我們選取了較多 NativePollOnce 場景的案例,便于大家更好理解,ANR 時看到的 NativePollOnce 場景的問題,并不是導致 ANR 的根本問題。
下面要介紹的這類問題,Trace 現場依然是 NativePollOnce 信息,但與前幾類問題不同的是,這類問題真的發生在 NativePollOnce 場景,接下來就看看到底是什么原因導致的。
主線程 Trace 堆棧:
分析思路:
針對該類問題,當看到這個信息時,第一判斷依然是主線程歷史消息耗時嚴重,或者系統負載過重導致的問題,因為工作日常分析了太多這類場景的 ANR 問題,而且最后的結論也證明都與此場景無關。但分析這個問題時,進一步拆解大盤指標發現一段時間內 ANR 增加的量級,基本全部落在這個場景,這不太符合我們的預期。但是鑒于 Trace 信息有限,只好把目光轉移到系統側,看看是否有線索。
分析系統&進程負載:
觀察系統負載: 在 ANR Info 中查看 Load 關鍵字,發現系統在前 1 分鐘,前 5 分鐘,前 15 分鐘各個時段負載并不高。
觀察進程 CPU 分布: 進一步觀察"CPU usage from 0 ms to 24301 later",看到 ANR 之后這 24S 多的時間,應用主進程 CPU 占使用率只有 15%,但是 com.meizu.mstore 應用 CPU 使用率達到 92%,user 與 kenel 比例分別為 71%,20%。與此同時 kswapd,mmc-cmdqd 等內核線程 CPU 使用率并不高,說明系統負載總體正常。如果根據我們前面案例分析得出的結論來看,這種場景難道是 com.meizu.mstore 進程嚴重搶占 CPU 導致的?帶著這個疑惑,繼續觀察系統 CPU 分布。
觀察系統 CPU 分布:
進一步分析系統負載,發現整體 CPU 使用率稍微有些高。user 占比 37%,kernel 占比 24%,iowait 占比 6.9%,說明這段時間系統 IO 確實有些繁忙。
系統側結論: 通過觀察系統負載和各個進程的 CPU 使用情況,發現系統環境比較正常,但是 com.meizu.mstore 進程 CPU 占比偏高,而且 kernel 層 cpu 使用率(20%)較高,與系統 iowait (6.9%)占用較高可能存在一定關聯,那么 IO 負載較高對當前應用有多大影響呢?我們回到應用側進一步分析。
應用側分析:
根據上面的分析,我們將方向再回到當前進程,通過對比各線程 cpu 耗時(utm+stm),并沒有看到某個線程存在明顯異常。主線程 CPU 執行時長 utm:187,stm:57,基本正常。
在分析對比完線程 CPU 耗時之后,將目光再次聚焦到Raster 監控工具的調度時序圖上面。
通過該時序圖,觀察以下三類信息特征:ANR 前的歷史消息,正在執行的消息,被 Block 的消息:
歷史消息: 主線程并不存在單次歷史消息耗時嚴重的現象。
當正在執行的消息:正在執行的消息 Wall Duration 為 21744ms,CPU Duration 為 100ms。也就是說大量的時間發生在等待的場景,結合該場景,如果期間是因為執行 Idle Task 導致的耗時嚴重或長時間 Wait,那么 ANR 抓取的堆棧應該有 IdleTask 相關信息才對,因此首先排除了是 Idle Task 耗時嚴重導致的問題。
被 Block 消息:從上圖可以看到, 第一個待調度的消息被 block 時長為 22343ms,其 block 時長基本等于當前正在執行消息的 Wall Duration 時長。也就說明了本場景大量消息 blcok 是受到了當前正在執行的消息影響。
分析到這里我們就有些困惑了,ANR 發生時當前正處于 NativePollOnce 場景,但是前面我們多次在案例分析中提到,進入 NativePollOnce 場景的條件是:消息隊列沒有立刻調度的消息時,會有條件的進入 wait 狀態,等到超時或者新消息加入時會喚醒該線程并執行,但是從上圖可以看到消息隊列中存在大量待調度消息,而且很多消息都被 block 了 20 多 S,既然這么多消息可以被調度,那么系統為何還是一直在 NativePollOnce 環境中呢?難道真的是底層發生了問題,導致無法喚醒當前線程?
帶著這個疑惑,我們陸續分析了同段時間內其他用戶上報的問題,發現存在同樣的現象:NativePollOnce 場景的 WallDuration 普遍較長,有的甚至超過了 100S,但是 Cpu 時長很短。如下圖:
為此我們第一反應是系統出問題了?但是進一步對比來看,該類現象只在某個版本之后明顯增加,而之前的版本并沒有這類現象,如果是廠商更新 rom 導致的問題,應該影響全版本,甚至會影響所有應用,但事實并非如此,因此這與我們的推測并不符合,無法自圓其說。
按照我們的理解,如果直接進入 NativePollOnce 場景并且一直沒有喚醒的話,那么 CPU Duration 應該會很少,并不應該是這樣表現(CPU Duration 達到或超過 100ms)。
定向監控:
考慮到國內廠商對 Rom 定制化的習慣,為了確認上面監控的 Cpu 耗時是否是廠商在底層定制產生的耗時,我們在 Native 層通過 Hook 代理對 nativePollOnce 接口進行了監測。
在線上小范圍驗證和復現,通過觀察這類 ANR 問題時的線程調度時序圖,最終找到一個 NativePollOnce 停留時長高達 100S 的案例,如下圖:
通過上圖(TYPE=5)可以發現,ANR 發生前,主線程在消息調度結束與下次消息調度開始前,發生多次長時間停留的現象,而且期間都存在一定的 Cpu 耗時,但是遠小于 Wall duration。與此同時查看本次進行 epoll_wait 期間,NativePollOnce 是否是一直沒有返回,通過監控輸出的日志,發現如下現象:
在對齊監控時序圖與上圖日志時間戳之后,看到 JAVA 層調用 looper.next()獲取下一個消息過程中,Native 層 NativePollOnce 接口調用了多次,而且每次進入 epollwait 時傳入的參數 timeout 為-1。分析到這里有些疑惑了,這并不是我們預期的一直 wait 場景啊,參數-1 代表什么意思呢?繼續向下看。
MessageQueue 代碼分析:
既然 ANR 這段時間,執行多次 NativePollOnce,就說明其它線程已經多次將主線程多次從 epoll wait 狀態喚醒,但是消息隊列已經有大量待調度的消息,為何主線程還依然停留在 looper.next()內部呢?分析到這里只好再次回到上層代碼繼續分析,這個參數-1 是哪里設置的。
從上圖可以看到,每當消息執行結束后,獲取下個消息之前會先主動調用一次 NativePollOnce,但是 nextPollTimeoutMillis 默認為 0,并不是底層接口代理時看到的-1,那么這個-1 是哪里傳入的呢?繼續向下看。
通過上圖可以看到,只有一個地點將 nextPollTimeoutMillis 設置為-1,但是通過注釋可以清晰的看到提示"msg=mMessage",沒有消息?這與現實嚴重不符啊,ANR 發生時,消息隊列明顯有很多消息待執行,這里卻提示"msg=mMessage"。
通過進一步觀察上述邏輯發現,該提示發生在 else 分支,如果進入到該分支,那么則說明 msg 對象獲取為空,但是在上面明明看到賦值過程"msg=mMessage",而且當前這種場景 mMessage 肯定不為 null,畢竟在 ANR 時獲取的待調度消息也是通過 mMessage 遍歷得到的。
既然 mMessage 不是 null,那么就說明"msg=mMessage"肯定不是 null,但是到了下面卻為 null,說明在此過程肯定被某個邏輯給重新賦值了,繼續分析。
通過上圖可以看到只有這個場景可能將 msg 重新賦值,那么這部分邏輯是做什么的呢?
Barrier 機制介紹:
看到上面的注釋瞬間明白了,原來是 Barrier 機制,是 Android 系統用來保障部分系統消息高優調度的一種機制,實現原理很簡單:會在每次消息返回前,檢測該消息是否是 barrier 消息,barrier 消息的典型特征就是 msg.target 對象為 null,如下圖:
如果是 Barrier 消息,那么將對消息隊列中的消息進行遍歷,找到第一個異步消息,然后將其賦值給 msg。但是如果遍歷了所有的消息都沒有找到異步消息,那么最后一個消息 msg.next 肯定為 null,此時 msg 會被置為 null,并退出循環。
上圖為異步消息的設置和判斷是否是異步消息的接口實現,我們日常創建的 Message 是不會設置該屬性的。只有系統在某些特殊場景,如 UI 刷新,為了保障交互體驗,會在請求 vsync 信號前,先發送一個 barrier 消息,然后等到 barrier 消息執行時,遍歷 vsync 消息并將其強制調整到頭部,以保證該類消息的響應能力:barrier 消息設置和移除,實現邏輯如下:
通過上面實現可以看到,barrier 消息是不會主動移除的,需要設置 barrier 消息的業務消息得到響應后主動移除該消息,否則 barrier 消息會一直存在!
分析到這里就可以很好的解釋為何在 MessageQueue.next()接口內部多次調用 NativePollOnce 了,一定是當前的 mMessage 是個 barrier 消息,但是與其關聯的業務消息一直沒有出現,或者執行之后沒有同步移除該消息,導致該 barrier 消息一直處于消息隊列頭部,每次獲取下一個消息時,都被 barrier 攔截和并遍歷異步消息,如果有異步消息則響應,沒有異步消息則通過 nativePollOnce 進行等待,從而阻塞了正常消息的調度和響應!
進一步梳理 MessageQueue.next 接口執行邏輯,通過下圖就可以清晰的看到我們在 Native 層 Hook 時看到 nextPollTimeMills 傳參-1 的場景是怎么設置的。
那么結合本類 ANR 問題,消息隊列第一個待調度的消息是不是 barrier 消息呢?我們再次找到上面分析的案例,通過監控時序圖觀察第一個被 block 的消息。
通過上圖可以清晰的看到,當前消息 target 對象為 null,正是 barrier 消息!破案了!
連鎖反應:
按照上面的分析,如果 barrier 消息沒有及時移除,那么每次通過 MessageQueue.next()查詢時,只能過濾并返回帶有異步屬性的消息,如用戶點擊消息 input,vsync 消息等等。 即使用戶交互和 UI 刷新消息可以正常執行,但是大量業務消息無法執行,這就導致了 UI 展示可能存在異常或功能異常,并且應用 service,receiver 等消息并沒有異步屬性,因此也會被 block,最終造成響應超時發生 ANR!
結合當前問題,我們發現該用戶在第一次 ANR 不久之后再次發生 ANR,主線程 Trace:
第二次 ANR 時,對應的調度時序圖如下:
通過當前用戶連續 2 次 ANR 的消息調度監控時序圖可以看到,本次 ANR 時,之前的歷史消息記錄沒有發生任何變化,也就是說第一個 ANR 發生后確實沒有再調度其他消息,但 2 次 ANR 的 WallTime 間隔超過 40S,也就是說這 40S 時間里,主線程確實一直 Block 在當前場景!
在消息調度時序圖上進一步對比分析,發現兩次 ANRCase,主線程當前正在執行消息的 Cpu Time 時長卻發生了變化,即從 100ms 增加 450ms。那么這個數據是否置信嗎?
結合這兩次 ANR,分別分析一下 ANR Trace 主線程 utm+stm 的耗時(見上圖 2 次 Trace 堆棧):
發生第一次 ANR 時線程狀態及 utm,stm 耗時:
state=S schedstat=( 2442286229 338070603 5221 ) utm=187 stm=57 core=5 HZ=100
發生第二次 ANR 時線程狀態及 utm,stm 耗時:
| state=S schedstat=( 2796231342 442294098 6270 ) utm=202 stm=77 core=5 HZ=100
用第二次發生 ANR 時的 utm+stm 減去第一次 ANR 時的 utm+stm,即 202+77-(187+57)=35ms。這個值對應的是 cpu 時間片,utm,stm 單位換算成時間單位為 1 比 10ms,即 35*10=350ms。這個值恰好等于 Raset 監控工具統計到的兩次 Cputime 差值:450ms-100ms=350ms。
說明在此期間消息隊列增加了多個消息,因為每次增加一個消息,主線程都會從 epollwait 場景喚醒,然后回到 java 環境對消息隊列進行遍歷,判斷是否有異步消息,如果沒有找到,則再次進入 epollwait 狀態,如此反復,從而導致了上述現象!
問題初定位:
通過上面的層層分析,我們知道了是 barrier 同步機制出現了問題,導致消息調度發生異常,即:在 barrier 消息沒有被移除之前,主線程只能處理 asyncronous 屬性的消息,這類消息通常是用來刷新的 vsync 消息,以及響應用戶交互的 input 消息,但是正常的業務消息及其他系統消息則無法正常調度,如 Serivce,Receiver 具體超時行為的消息,因此導致了 ANR。
定位及修復
在定位到原因之后,接下來就是找到問題并解決問題,具體什么樣的改動會引起這里問題了,通過分析我們知道既然是 Barrier 消息同步的問題,那么我們可以在設置 barrier 和移除 barrier 的過程加入監控,判斷哪里設置了 barrier 消息,但是沒有同步移除。通過 Java hook 代理了 MessageQueue 的 postSyncBarrier 和 removeSyncBarrier 接口,進行 Barrier 消息同步監測,遺憾的是線下并沒有復現。
因此只能再次回到代碼層面,對相關改動進行分析,最終在一筆需求提交中發現了線索。
邏輯調整前: 先移除將要強制調度的并設置了異步屬性的消息,再強制調度該消息,以保證該消息不受 barrier 消息之前的消息 block,進而提高響應能力。
if (hasMsg) {
......
handler.removeCallbacks(message.getCallback()); //先移除
handler.dispatchMessage(cloneMsg); //再強制調度該消息
......
}
邏輯調整后: 先強制調度該消息,然后再將該消息從隊列中移除。
......
handler.dispatchMessage(newMessage); //先強制調度
handler.removeCallbacks(message.getCallback()); //從隊列中移除消息
......
}
但是時序調整后存在一定隱患,即在強制調用 DoFrame 消息期間,業務可能會再次觸發 UI 刷新邏輯,產生 barrier 消息并發出 vsync 請求,如果系統及時響應 vsync,并產生 DoFrame 消息,那么調用 removeCallbacks 接口會一次性清除消息隊列中所有的 DoFrame 消息,即:移除了消息隊列之前的 DoFrame 消息和下次待調度的 DoFrame 消息,但是與下次 DoFrame 消息同步的 barrier 消息并沒有被移除。
那么為什么會移除多個消息呢?這就要從handler.removeCallbacks 的實現說起了。
進一步查看
messageQueue.removeMessages 接口實現,發現該接口會遍歷消息隊列中符合當前 runnable 以及 object 的消息,但是上面傳遞的 Object 對象是 null,因此就相當于移除了當前 Handler 對象下面所有相同 runnable 對象的消息!
因為強制刷新和時序調整的問題,導致了消息隊列中同時存在 2 個 UI doFrame 消息,并在強制執行之后被同時移除,從而導致一個無人認領的 barrier 消息一直停留在消息隊列 !
其它場景:
此外,除了上面遇到的場景會導致這類問題之外,還有一種場景也可能會導致這類問題,即:UI 異步刷新,盡管 Android 系統禁止異步刷新,并利用 checkThread 機制對 UI 刷新進行線程檢查,但是百密一疏,如果開啟硬件加速,在 AndroidO 及之后的版本會間接調用 onDescendantInvalidated 觸發 UI 刷新,該邏輯躲過了系統 checkThread 檢查,將會造成線程并發隱患。如下圖,如果并發執行則會導致前一個線程的 mTraversalBarrier 被覆蓋,從而導致 vsync 消息與 barrier 出現同步問題。
查看 Android Q 源碼,看到 onDescendantInvalidated 內部加上了 checkThread,但被注釋掉了!解釋如下:修復攝像頭后重新啟用或者通過 targetSdk 檢查?好吧,或許是忘記這個 TODO 了。
總結:
至此,我們完成了該類問題的分析和最終定位,綜合來看該類問題因 Trace 場景(NativePollOnce)和問題本身的高度隱蔽性,給排查和定位帶來了極大挑戰,如果單純依靠系統提供的日志,是很難發現 MessageQueue.next()內部發生了異常。這里我們通過 Raster 監控工具,還原了問題現場,并提供了重要線索。現在總結來看,該類問題其實具有很明顯的特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 問題場景 ANR Trace 集中聚合在 NativePollOnce,此過程 Wall duration 持續很長,并且屏蔽了后續所有正常消息調度,看起來像主線被凍結一樣。
- 通過 Raster 監控工具可以清晰的看到,消息隊列中如果第一個待消息 target 為 null,即為 barrier 消息,可以通過后續消息 block 時長評估影響程度。
- 出現該類問題時,因為正常消息無法被調度,如 Service,Receiver 消息,將會導致應用連續發生 ANR,直到用戶主動 Kill 該進程。
后續
接下來的文章中,我們將會介紹系統服務與客戶端 binder 通信過程中,因為時序顛倒引起的 ANR 問題,因為是系統機制出現了 bug,理論上所有應用都會受到影響,問題表現同樣很隱蔽,那么這類問題到底是什么樣的表現呢?敬請期待。
優化實踐更多參考:
今日頭條 ANR 優化實踐系列 - 設計原理及影響因素
今日頭條 ANR 優化實踐系列 - 監控工具與分析思路
今日頭條 ANR 優化實踐系列分享 - 實例剖析集錦
Android 平臺架構團隊
我們是字節跳動 Android 平臺架構團隊,以服務今日頭條為主,面向 GIP,同時服務公司其他產品,在產品性能穩定性等用戶體驗,研發流程,架構方向上持續優化和探索,滿足產品快速迭代的同時,追求極致的用戶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