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來自于微信公眾號群響劉老板(ID:applemanliu641),作者:群響劉老板,授權轉載發布。
好久沒有寫過行業吹逼文,歷史在催促著我,我的圍觀讀者們也在催促我,所以我趕緊出山,正好這幾天我有好幾個信息輸入。
一個是,看了「快手是什么」這本書,這本書是快手官方研究院聯系中信出版社弄的,
非常詳細而且權威地弄了生態方、創始人、內部業務負責人、網紅,都來講了快手,很棒的關于快手的信息源。
一個是經歷了抖音、快手雙雙召開的電商大會,都有電商負責人直接明確地公布自己的電商政策和生態價值觀。
今天想對比兩場大會和我自己看的書的理解,來說說我對抖音和快手兩個端的直播邏輯的理解,有非常本質的相同,也有非常本質的不同。
一、快手和抖音在直播間的轉化邏輯,都是內容消費轉化
為什么這么說,在我解釋之前,先看看兩個公司電商老大,對彼此的電商本質的理解,我直接引用原文:
Bob,抖音電商總裁,在抖音電商大會上說:
「興趣電商,是一種基于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滿足用戶潛在購物興趣,提升消費者生活品質的電商形態。
這是一種,本來沒有需求,看到抖音視頻和直播之后被激發了購物需求,從而購物下單的電商形態。」
笑古,快手電商負責人,快手 SVP 說過,以及快手創始人程一笑在「快手是什么」也這樣說過:
「電商的需求端來看:
用戶的需求其實就分為三類:確定性需求、非確定性需求和半確定性需求。
確定性需求是貨架電商滿足的,而非確定性和確定性需求,其實就是直播電商在滿足的事情。」
本質上,抖音的興趣電商 VS 快手的非確定性、半確定性電商需求,其實說的是一個邏輯,一回事兒。
直播電商有兩個利益點,可以實現很大的交易額,而他們這倆,都在說第一點—— 直播的本質是逛內容,然后產生成交。
用戶對于逛 - 買 - 逛 - 買的路徑,來源于「逛」的需求,本質是來自于對內容的需求。
人們可以邊消費內容邊買東西,甚至不一定是好玩兒、有趣的內容,也許就是電商的內容,也是可以被消費的。
逛買的邏輯,在淘寶也是存在的,淘寶直播自不必說,但是淘寶的千人千面,其實更能說明這個問題,
只不過淘寶無法解決的問題是,抖音和快手天然是內容平臺,所以天然是先逛(消費)再成交。
但是淘寶,還是先買,然后發現,臥槽還可以逛,然后繼續成交。
快手抖音,從內容切入的話,DAU 更穩定,以及上限更高,淘寶,畢竟還是一個要買東西的,它的 DAU 只能上限更低,然后價值更高。
所以,對于抖音和快手而言,其實電商化,對于 App 整個大盤的增益,不僅是 GMV 和廣告費,甚至就是用戶應該有一個環節,電商消費就是內容本身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我和抖音、快手交流的時候,都有一個結論,非常明確的結論,從數據來看,快手和抖音的電商交易,并不對 DAU 和時長,產生太多的損耗。
非確定性,和興趣電商,成交從逛開始,從消費內容開始,這個本質邏輯,兩者完全一樣。
二、抖音正在激進「天貓化」
但是,兩者的流量邏輯是完全不一樣的,對應的,他對于生態參與方的策略、姿態,都統統不一樣,也可以進行對比。
抖音正在激進的「天貓化」,什么是天貓化?
抖音天貓化,大概做了3個動作:
第一,抖音的電商,是從主端這邊切割一部分流量,直接通過抖音官方無形的手,通過商業化流量和推薦流量的形式,給到直播間;
第二,政策上全方位鼓勵和宣導電商品牌進入,大量簽約品牌年框架,對賭 GMV 之后反哺激勵,讓 GMV 倒推湊出來;
第三,產品模式上,直播間、小店、短視頻,都大量露出藍 V 痕跡,向藍 V 傾斜,并且鼓勵「企業自播」。
你看,品牌的持續長時間自播的直播間,本質上,是不是一個一個,在抖音電商流量池上的動態落地頁。
這個和天貓的 SKU 詳情頁的本質邏輯,是一樣的。
總結 —— 抖音,削達人山頭、吃流量洼地、扶品牌自播、做持續消耗,和天貓電商的邏輯一樣,挾流量控品牌,然后形成生態。
所以才會有坊間傳聞,抖音電商自立 App。
當然,這還早得很呢……一個6個億的 DAU,今年目標也不到8000億,沒到1萬億之前,抖音主端遠遠沒有到被電商吃干抹凈流量的時候。
快手其實也是。
三、快手一直很「微信」
快手,一直很「微信」,我的意思是說,快手今天笑古說,直播電商2.0,我認為其實沒有和快手的1.0有本質區別。
我覺得還是一樣,快手電商沒有變過,哪怕被抖音在過去兩年打得很兇,壓力很大,但是一直以來,快手電商的生態基本邏輯,沒有變過。
本質是 —— 在直播間的場域,用短視頻收獲的 IP 信任,持續賣貨變現。
樸素、簡單、直接,這句話在抖音上不可能實現。
因為抖音犧牲了生態方的私域分發能力,甚至不叫犧牲,叫閹割,然后自己控制,自己去分發,用來商業化,它本身就要追求商業化的極致。
快手不一樣的是這個價值觀,我讀那本書才知道因為創始人和生態方的共創,是化學反應。
也是這個價值觀,讓快手有一群規模不小的基本盤,這個基本盤在抖音的沖擊下,還是保持了不小的 C 端的量,以及 B 端的量。
這些 C 端用戶,只用快手消費內容,只在快手買家人的東西;
這些 B 端用戶,只在快手生產內容,陪伴他的家人,然后賣給他家人的貨。
快手的電商變現,我說過有幾個關鍵詞,是形成一套完整業務邏輯的:
內容 —— 做短視頻內容,持續做;
可信任的 IP ——鐵子們知道你是個可信任的家人;
場域變現 —— 在直播間,每天晚上給家人們賣貨帶來實惠。
這是今天幾十萬個還在快手的主播,正在做的邏輯,當然這個邏輯對品牌就難受了,所以快手商業化,也要切割一部分流量來作為品牌起盤和反哺的抓手。
但就算如此,快手生態的入局,品牌還是需要耐心,特別是新國貨品牌,我其實內心是覺得速度可能來不及冷啟動成功,他就死了。
也許還是應該在快手生態,賣一些不需要解釋成本的品牌,這才是快手鐵子們眼里的「好品牌」。
抖音和快手的流量轉化底盤的邏輯是不同的。
關于,「快手有一個很穩定的基本盤」,我和一個官方的總監聊,他給我了一個很客觀的邏輯,我很認同,分享在這里。
他說,
為什么有些快手主播只有100萬粉絲,天天直播, GMV 到現在還沒有跌倒,按理說,他應該跌倒了啊,因為他在消耗粉絲的價值啊。
可是不是這樣,100萬中,來看直播、來看短視頻的,一陣一陣的,這些用戶是一陣一陣地在關注他關注的鐵子的,
所以今天這一坨10萬,明天那一坨10萬,用戶的消耗輪了10天,也在消費他這10天的內容。
而這10天,快手 DAU 只要沒有大幅度下降,認真做內容的快手主播,可以從生態中得到的粉絲增量,也是有的。
所以說,快手主播的直播 GMV 持續性,和快手生態 DAU 還有時長的持續性有關,而和直播的頻次多少,沒有那么大的關系。
非常有道理,最后作為結尾記錄,兩個生態都很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