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聯云通訊創始人兼CEO 孫昌勛
當App的短信、語音驗證碼,逐漸滲入每個人的生活,在企業級通訊市場,催生出一門嶄新而復雜的生意。
今年2月,“中國SaaS赴美上市第一股”誕生,智能通訊云服務商容聯云通訊上市首日股價上漲200%,迎來高光時刻。
一言蔽之,容聯云做的是通訊“送水人”的角色。基于云計算和AI系列技術,為企業、政府客戶提供通訊及數字化服務,公司的主營業務,包括語音、短信等CPaaS通訊能力、云聯絡中心(CC)、IM、企業移動門戶及雙錄(UC&C)等。
按2019年收入計,它是中國最大的多業務云通訊服務商。
國內云計算領域巨頭林立,業務與企業內部通信相關的,更具知名度的是阿里釘釘、騰訊企業微信,一家新創公司想用技術在窄門里走出寬路,難度不低。
如何繞開巨頭的正面較量,掘金To B?
通訊上云
“37歲創業,還是晚了點。”孫昌勛感嘆。
創業前,孫昌勛是電信行業的技術高管,在通訊領域一做就是十多年。通訊尚未上云的年代,技術服務都圍繞運營商開展,一大批公司的業務寄生于三大運營商的生態網絡上,模式單一,利潤逐年下滑。孫昌勛覺得,無論企業還是個人,發展都到了瓶頸期。
2010年前后,阿里云等IaaS平臺迎來不錯的開局,云服務最底層的運算存儲能力“達標”,承載于其上的PaaS、SaaS層,有了發展技術服務的前提。
開辟新型通訊產品及服務的時機成熟了,2013年,容聯云通訊正式上線。通俗地說,過去是運營商直接給企業用戶提供通訊平臺。
而容聯云的模式,在于整合運營商的網絡資源、通訊資源,將通訊功能封裝成SDK和API接口,企業和開發者通過簡單的互聯網接口調用后,整合至自家的應用。“相當于我們跳到了運營商的前面。”孫昌勛說。
發展速度遠比預想的要快。平臺上線不過一個月,第一筆收入就進賬了,到2013年年底,容聯云服務的客戶超過400個。看好賽道前景,紅杉資本中國基金、摯信資本等投資機構多輪參投容聯云,在資本加持下,公司加速奔跑。
“需求是被抑制的。以前運營商的服務門檻高、效率較低,當有了新的服務模式,能很好解決痛點,很快就有大量客戶找上門,市場教育的成本并不高。”孫昌勛向《21CBR》記者表示。
在收費模式上,容聯云主要按調用量收費,拓展市場先從泛互聯網客戶開始,積累了一批中小型互聯網企業客戶后,有了行業know-how能力,再去敲大客戶的門,并通過攻克行業頭部客戶樹立標桿案例。
容聯云CPO熊謝剛告訴《21CBR》記者,“進入一個新行業,開始會有大量定制化需求,但沉淀大概5個以上的重點客戶以后,行業共性的需求點基本就能摸索出來,做的客戶越多,標準化程度就越高。”
以銀行為例,因為其業務復雜性高,To C特征強,且競爭激烈,對新技術的應用意愿強烈,是容聯云重點布局的行業之一。拓客路線也很清晰:先重點覆蓋股份制商業銀行的頭部客戶,而后往上爭取難度更大的國有六大行,往下拓展數千家城商行、農商行等偏中小型的客戶。
通訊上云,降本增效的作用尤其體現在人力損耗較大的營銷環節。比如某銀行,信用卡辦卡激活、分期的電話營銷外呼,采用外包模式,一天的外呼量上億次,過去得靠上萬個人工席位來解決,其中還涉及大量客戶畫像分析等問題。引入智能化場景后,借助外呼機器人,其與傳統人工的效能比,可以達到1:3或以上水平,降低了人員成本,進而改變業務形態。
財報顯示,截至2020年12月底,容聯云的活躍用戶數為1.3萬個,同比增長13%。
增厚家底
相較其他云通訊廠商專攻某一領域,容聯云走的是多產品全線發展路線,也是國內唯一能提供一站式解決方案的企業。在收入規模上,CPaaS的營收占比過半,其次是CC,最后是UC&C解決方案。高毛利的CC業務,是公司接下來的發展重點。
4年前,孫昌勛就做出了一個判斷,通訊4.0時代會從“云”走向“智能化”。
“我們自身的格局得大一點。我們希望能打破通訊的邊界,作為參與方進入企業數字化改造過程。”孫昌勛說,“不局限在解決企業和客戶溝通的問題,而是把目光放到營銷、生產和運營的數字化改造上,那樣我們的天花板就會更高。”
這意味著,容聯云必須更快補齊產品短板,增強產業生態布局。
今年3月,容聯云宣布收購客戶關系管理軟件(CRM)服務商過河兵科技。后者在聯絡中心CRM行業常年市占率第一,尤其在保險行業優勢明顯,恰是容聯云布局較少又亟需重點覆蓋的領域。收購完成后,容聯云從通訊資源層、CC平臺、智能化中臺再到智能化應用,打通了聯絡中心全產品體系鏈條。
熊謝剛表示,公司雖是多產品路線,但通訊始終是貫穿整個體系的主線。一項業務是選擇自研還是并購,會綜合賽道發展、公司能力和資源來判斷。“如果有一定的時間窗口,我們更愿意投入人力和資源自己做,但如果賽道發展已經達到比較激烈的程度,會考慮用更快、成本更低的方式切入。”
云計算公司都會面臨持續虧損的問題,容聯云也不例外。現階段,孫昌勛認為,市場覆蓋程度是公司追求的主要目標,通訊仍處于云服務改造的早期階段,過早追求盈利,會拖累產品厚度和市場拓展的步伐。
“不會無限制地虧,都在一個可控范圍內。我們期望接下來的兩三年,傳統業務的盈利能覆蓋住創新產品的研發投入,甚至略有盈余。”孫昌勛說。
技術投入時常令人“看不到頭”,缺錢的時刻,孫昌勛經歷過好幾次。2020年初的疫情期間,項目型業務霎時暫停,容聯云面臨現金流大降的尷尬,一個月光上千人的工資就得三四千萬,孫昌勛說,那幾個月是他壓力最大的時候。
公司上市那天,孫昌勛有感慨,最大感觸是能堅持做成一件事,除了勤奮,更多是靠運氣。在一個千億級規模的市場,做一家幾百億美金的公司,是孫昌勛眼里更現實的目標,“只要我們盡量少犯錯,就應該做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