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想組裝一臺高配電腦,一定會希望 燈光很閃 所有規格都拉滿,而在內存條這一項上「頻率」通常是大家最看重的參數。
理論上,內存的工作頻率等同于內存的處理速度,頻率越高,處理速度越快,性能就越好。
然而如果你買了一根頻率看上去很不錯的內存條,但使用中可能會發現并沒有差別,且不說頻率對使用體驗的實際提升效果如何,現實中小淙經常看到內存條被各種因素限制性能的情況。
想要內存發揮全部實力,以下幾點缺一不可
別用標準速度
我們看到電腦屏幕呈現的畫面其實都是「數據」,這些數據在電腦里的硬件間傳輸處理,而硬件的數據傳輸和處理速度并不一致。
假如硬盤不停給,內存已經爆滿,CPU 來不及處理,這樣就亂套了。于是電腦硬件就像其他行業一樣,需要一個「標準」。這個標準由「聯合電子管工程委員會 JEDEC」制定,它規定了電腦中各個硬件的標準速度。

內存也必須遵循 JEDEC 制定的標準速度,即便你購買了比標準速度更快的頂級內存,將它安裝到發燒級主板上,理論上它都是按照 JEDEC 的標準速度運行,而不是宣傳的速度。
JEDEC 制定的 DDR4 內存的主要標準頻率有1600/1866/2133/2400/2666/3200 MHz,DDR3 內存的主要標準頻率有 1066/1333/1600/1866/2400/2400MHz。
但如果你買過內存的話可能會發現,DDR4 內存也有 3600/4000+MHz的產品,遠超 JEDEC 規定的標準頻率。

古時候的內存頻率通常比較低,無法滿足游戲玩家發燒的需求,發燒級用戶常常手動為內存「超頻」,讓內存以高于出廠設定的頻率運行,從而獲得更好的性能。
超頻簡單來說就是對硬件施加更大的電壓,加大硬件的功率從而獲得更強的性能,CPU、顯卡、內存都可以超頻。
超頻這個操作就是在試探硬件的極限,肯定會影響穩定性和硬件壽命。用戶只能慢慢調試各種參數,稍不注意就可能導致電腦故障,輕則藍屏重則冒煙。

于是為了滿足游戲玩家日益增長的精神需求,Intel 推出了自己的 XMP(Extreme Memory Profiles)標準,其原理是在可超頻內存上多設置一套(或多套)安全的官方超頻方案,在不支持(不開啟)XMP 的主板上內存使用 JEDEC 的標準速度工作,在支持(開啟)XMP 的主板上則使用官方超頻方案來獲得更高的性能。
這樣玩家就不用自己進行危險又麻煩的調試工作。(現實是玩家永遠不會滿足,他們還要在官超的基礎上再手動超頻)
前面我們看到的一些標準頻率超過 JEDEC 標準的內存,其實就是開啟 XMP 的意思。但是如果你的主板不支持 XMP,或者你沒開啟這個功能,那也只能以標準速度運行。
AMD 也有自己的官超模式,叫做 AMP(AMD Memory Profiles),原理和 XMP 是一樣的。
開啟 XMP/AMP
并不是所有主板和內存都支持 XMP/AMP,一般來說主板和內存都支持的情況下會默認開啟這個功能。
你可以下載 CPU-Z,在內存欄選項卡查看內存頻率是否與購買時的廣告宣傳一致,需要注意的是 CPU-Z 顯示的頻率是「單向頻率」,而廣告宣傳則是「雙向頻率(讀和寫)」,所以將 CPU-Z 的數據*2,如果與廣告宣傳的數據一樣,就沒有問題。

例如小淙這里顯示的單向是 1330MHz,雙向就是 2660Mhz。
如果小于宣傳的數據,就很有可能沒有開啟 XMP/AMP,要啟用這個功能需要進入主板 BIOS 中設置。
進入BIOS 后四處尋找XMP(ExtremeMemory Profiles)/ AMP(AMDMemory Profiles) 的選項,這個功能在不同型號和品牌的主板中的位置并不相同。下面是小淙找到的一些截圖(來源于網絡)。








開啟 XMP/AMP 無效果
開啟 XMP/AMP 后在 CPU-Z 中查看也沒有問題,但跑分絲毫沒有提升甚至還有降低,日常使用體驗更是感覺不到差異?這種情況多半是其他硬件拖后腿啦。
電腦工作是硬件合作的過程,內存將數據交給主板,主板傳遞給 CPU 處理,所以任憑你內存頻率有多高,主板傳輸速度跟不上,CPU 接受速度頂不住那也是百搭,最終會以最低的頻率運行。
可以查一下主板和 CPU 支持的最大內存頻率是多少。
開啟 XMP/AMP 藍屏、無法開機
有些倒霉蛋開啟 XMP/AMP 可能會遇到各種問題,通常來說,無解。
這種情況多半是內存「體質」不好,即便官超也無法勝任。就像有的人天生運動神經發達,而有的人跑個 400 米都能累癱。硬件體質決定了它的上限,出廠就是這樣。
另外主板有問題也可能導致各種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