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導讀:
1、怎樣收集系統日志并進行分析?
2、常見的開源日志系統有哪些?
3、如何選擇常用成熟的日志監控分析工具?
4、Logstash 與FluentD(Fluentd)有哪些不同?
目錄
一. 背景介紹
二.日志系統比較
1.怎樣收集系統日志并進行分析
A.實時模式:
B.準實時模式
2.常見的開源日志系統的比較
A. FaceBook的Scribe
B. Apache的Chukwa
C. LinkedIn的Kafka
E. 總結
三.較為成熟的日志監控分析工具
1.ELK
A.ELK 簡介
B.ELK使用場景
C.ELK的優勢
D.ELK的缺點:
2.EFK
3. Logstash 與FluentD(Fluentd)對比
一. 背景介紹
許多公司的平臺每天會產生大量的日志(一般為流式數據,如,搜索引擎的pv,查詢等),處理這些日志需要特定的日志系統,一般而言,這些系統需要具有以下特征:
(1) 構建應用系統和分析系統的橋梁,并將它們之間的關聯解耦;
(2) 支持近實時的在線分析系統和類似于Hadoop之類的離線分析系統;
(3) 具有高可擴展性。即:當數據量增加時,可以通過增加節點進行水平擴展。
二.日志系統比較
1.怎樣收集系統日志并進行分析
A.實時模式:
1 在打印日志的服務器上部署agent
2 agent使用低耗方式將日志增量上傳到計算集群
3 計算集群解析日志并計算出結果,盡量分布式、負載均衡,有必要的話(比如需要關聯匯聚)則采用多層架構
4 計算結果寫入最適合的存儲(比如按時間周期分析的結果比較適合寫入Time Series模式的存儲)
5 搭建一套針對存儲結構的查詢系統、報表系統
補充:常用的計算技術是storm
B.準實時模式
1 在打印日志的服務器上部署agent
2 agent使用低耗方式將日志增量上傳到緩沖集群
3 緩沖集群將原始日志文件寫入hdfs類型的存儲
4 用hadoop任務驅動的解析日志和計算
5 計算結果寫入hbase
6 用hadoop系列衍生的建模和查詢工具來產出報表
補充:可以用hive來幫助簡化
2.常見的開源日志系統的比較
A. FaceBook的Scribe
Scribe是facebook開源的日志收集系統,在facebook內部已經得到大量的應用。它能夠從各種日志源上收集日志,存儲到一個中央存儲系統 (可以是NFS,分布式文件系統等)上,以便于進行集中統計分析處理。它為日志的“分布式收集,統一處理”提供了一個可擴展的,高容錯的方案。
特點:容錯性好。當后端的存儲系統crash時,scribe會將數據寫到本地磁盤上,當存儲系統恢復正常后,scribe將日志重新加載到存儲系統中。
架構:
scribe的架構比較簡單,主要包括三部分,分別為scribe agent, scribe和存儲系統。
(1) scribe agent
scribe agent實際上是一個thrift client。 向scribe發送數據的唯一方法是使用thrift client, scribe內部定義了一個thrift接口,用戶使用該接口將數據發送給server。
(2) scribe
scribe接收到thrift client發送過來的數據,根據配置文件,將不同topic的數據發送給不同的對象。scribe提供了各種各樣的store,如 file, HDFS等,scribe可將數據加載到這些store中。
(3) 存儲系統
存儲系統實際上就是scribe中的store,當前scribe支持非常多的store,包括file(文件),buffer(雙層存儲,一個主儲存,一個副存儲),network(另一個scribe服務器),bucket(包含多個 store,通過hash的將數據存到不同store中),null(忽略數據),thriftfile(寫到一個Thrift TFileTransport文件中)和multi(把數據同時存放到不同store中)。
B. Apache的Chukwa
chukwa是一個非常新的開源項目,由于其屬于hadoop系列產品,因而使用了很多hadoop的組件(用HDFS存儲,用mapreduce處理數據),它提供了很多模塊以支持hadoop集群日志分析。
需求:
(1) 靈活的,動態可控的數據源
(2) 高性能,高可擴展的存儲系統
(3) 合適的框架,用于對收集到的大規模數據進行分析
架構:
Chukwa中主要有3種角色,分別為:adaptor,agent,collector。
(1) Adaptor 數據源
可封裝其他數據源,如file,unix命令行工具等
目前可用的數據源有:hadoop logs,應用程序度量數據,系統參數數據(如linux cpu使用流率)。
(2) HDFS 存儲系統
Chukwa采用了HDFS作為存儲系統。HDFS的設計初衷是支持大文件存儲和小并發高速寫的應用場景,而日志系統的特點恰好相反,它需支持高并發低速率的寫和大量小文件的存儲。需要注意的是,直接寫到HDFS上的小文件是不可見的,直到關閉文件,另外,HDFS不支持文件重新打開。
(3) Collector和Agent
為了克服(2)中的問題,增加了agent和collector階段。
Agent的作用:給adaptor提供各種服務,包括:啟動和關閉adaptor,將數據通過HTTP傳遞給Collector;定期記錄adaptor狀態,以便crash后恢復。
Collector的作用:對多個數據源發過來的數據進行合并,然后加載到HDFS中;隱藏HDFS實現的細節,如,HDFS版本更換后,只需修改collector即可。
(4) Demux和achieving
直接支持利用MapReduce處理數據。它內置了兩個mapreduce作業,分別用于獲取data和將data轉化為結構化的log。存儲到data store(可以是數據庫或者HDFS等)中。
C. LinkedIn的Kafka
Kafka是2010年12月份開源的項目,采用scala語言編寫,使用了多種效率優化機制,整體架構比較新穎(push/pull),更適合異構集群。
設計目標:
(1) 數據在磁盤上的存取代價為O(1)
(2) 高吞吐率,在普通的服務器上每秒也能處理幾十萬條消息
(3) 分布式架構,能夠對消息分區
(4) 支持將數據并行的加載到hadoop
架構:
Kafka實際上是一個消息發布訂閱系統。producer向某個topic發布消息,而consumer訂閱某個topic的消息,進而一旦有新的關于某個topic的消息,broker會傳遞給訂閱它的所有consumer。 在kafka中,消息是按topic組織的,而每個topic又會分為多個partition,這樣便于管理數據和進行負載均衡。同時,它也使用了zookeeper進行負載均衡。
Kafka中主要有三種角色,分別為producer,broker和consumer。
(1) Producer
Producer的任務是向broker發送數據。Kafka提供了兩種producer接口,一種是low_level接口,使用該接口會向特定的broker的某個topic下的某個partition發送數據;另一種那個是high level接口,該接口支持同步/異步發送數據,基于zookeeper的broker自動識別和負載均衡(基于Partitioner)。
其中,基于zookeeper的broker自動識別值得一說。producer可以通過zookeeper獲取可用的broker列表,也可以在zookeeper中注冊listener,該listener在以下情況下會被喚醒:
a.添加一個broker
b.刪除一個broker
c.注冊新的topic
d.broker注冊已存在的topic
當producer得知以上時間時,可根據需要采取一定的行動。
(2) Broker
Broker采取了多種策略提高數據處理效率,包括sendfile和zero copy等技術。
(3) Consumer
consumer的作用是將日志信息加載到中央存儲系統上。kafka提供了兩種consumer接口,一種是low level的,它維護到某一個broker的連接,并且這個連接是無狀態的,即,每次從broker上pull數據時,都要告訴broker數據的偏移量。另一種是high-level 接口,它隱藏了broker的細節,允許consumer從broker上push數據而不必關心網絡拓撲結構。更重要的是,對于大部分日志系統而言,consumer已經獲取的數據信息都由broker保存,而在kafka中,由consumer自己維護所取數據信息。
D. Cloudera的Flume
Flume是cloudera于2009年7月開源的日志系統。它內置的各種組件非常齊全,用戶幾乎不必進行任何額外開發即可使用。
設計目標:
(1) 可靠性
當節點出現故障時,日志能夠被傳送到其他節點上而不會丟失。Flume提供了三種級別的可靠性保障,從強到弱依次分別為:end-to-end(收到數據agent首先將event寫到磁盤上,當數據傳送成功后,再刪除;如果數據發送失敗,可以重新發送。),Store on failure(這也是scribe采用的策略,當數據接收方crash時,將數據寫到本地,待恢復后,繼續發送),Best effort(數據發送到接收方后,不會進行確認)。
(2) 可擴展性
Flume采用了三層架構,分別問agent,collector和storage,每一層均可以水平擴展。其中,所有agent和collector由master統一管理,這使得系統容易監控和維護,且master允許有多個(使用ZooKeeper進行管理和負載均衡),這就避免了單點故障問題。
(3) 可管理性
所有agent和colletor由master統一管理,這使得系統便于維護。用戶可以在master上查看各個數據源或者數據流執行情況,且可以對各個數據源配置和動態加載。Flume提供了web 和shell script command兩種形式對數據流進行管理。
(4) 功能可擴展性
用戶可以根據需要添加自己的agent,colletor或者storage。此外,Flume自帶了很多組件,包括各種agent(file, syslog等),collector和storage(file,HDFS等)。
架構:
正如前面提到的,Flume采用了分層架構,由三層組成,分別為agent,collector和storage。其中,agent和collector均由兩部分組成:source和sink,source是數據來源,sink是數據去向。
(1) agent
agent的作用是將數據源的數據發送給collector,Flume自帶了很多直接可用的數據源(source)
(2) collector
collector的作用是將多個agent的數據匯總后,加載到storage中。它的source和sink與agent類似。
下面例子中,agent監聽TCP的5140端口接收到的數據,并發送給collector,由collector將數據加載到HDFS上。
一個更復雜的例子如下:
有6個agent,3個collector,所有collector均將數據導入HDFS中。agent A,B將數據發送給collector A,agent C,D將數據發送給collectorB,agent C,D將數據發送給collectorB。同時,為每個agent添加end-to-end可靠性保障(Flume的三種可靠性保障分別由agentE2EChain, agentDFOChain, and agentBEChain實現),如,當collector A出現故障時,agent A和agent B會將數據分別發給collector B和collector C。
此外,使用autoE2EChain,當某個collector 出現故障時,Flume會自動探測一個可用collector,并將數據定向到這個新的可用collector上。
(3) storage
storage是存儲系統,可以是一個普通file,也可以是HDFS,HIVE,HBase等。
E. 總結
根據這四個系統的架構設計,可以總結出典型的日志系統需具備三個基本組件,分別為agent(封裝數據源,將數據源中的數據發送給collector),collector(接收多個agent的數據,并進行匯總后導入后端的store中),store(中央存儲系統,應該具有可擴展性和可靠性,應該支持當前非常流行的HDFS)。
下面表格對比了這四個系統:
三.較為成熟的日志監控分析工具
1.ELK
A.ELK 簡介
ELK在服務器運維界應該是運用的非常成熟了,很多成熟的大型項目都使用ELK來作為前端日志監控、分析的工具。
前端日志與后端日志不同,具有很強的自定義特性,不像后端的接口日志、服務器日志格式比較固定,大部分成熟的后端框架都有非常完善的日志系統,借助一些分析框架,就可以實現日志的監控與分析,這也是運維工作的一部分。
ELK實際上是三個工具的集合:
- E:Elasticsearch (彈性搜索)
- L:Logstash
- K:Kibana
這三個工具(框架)各司其職,最終形成一整套的監控架構。
Elasticsearch
ElasticSearch是一個基于Lucene的搜索服務器。它提供了一個分布式多用戶能力的全文搜索引擎,基于RESTful web接口。Elasticsearch是用JAVA開發的,并作為Apache許可條款下的開放源碼發布,是當前流行的企業級搜索引擎。設計用于云計算中,能夠達到實時搜索,穩定,可靠,快速,安裝使用方便。
我們使用Elasticsearch來完成日志的檢索、分析工作。
Logstash
Logstash是一個用于管理日志和事件的工具,可以用它去收集日志、轉換日志、解析日志并將它們作為數據提供給其它模塊調用,例如搜索、存儲等。
我們使用Logstash來完成日志的解析、存儲工作。
Kibana
Kibana是一個優秀的前端日志展示框架,它可以非常詳細的將日志轉化為各種圖表,為用戶提供強大的數據可視化支持。
我們使用Kibana來進行日志數據的展示工作。
B.ELK使用場景
現在已經有非常多的公司在使用這套架構了,例如Sina、餓了么、攜程,這些公司都是這方面的先驅。同時,這套東西雖然是后端的,但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們將這套架構借用到前端,可以使用前端日志的分析工作,同樣是非常方便的。這里我舉一些常用的使用場景。
- 業務數據分析
通過客戶端的數據采集系統,可以將一些業務流程的關鍵步驟、信息采集到后端,進行業務流程的分析。
- 錯誤日志分析
類似Bugly,將錯誤日志上報后,可以在后端進行錯誤匯總、分類展示,進行錯誤日志的分析。
- 數據預警
利用ELK,可以很方便的對監控字段建立起預警機制,在錯誤大規模爆發前進行預警。
C.ELK的優勢
a. 強大的搜索
這是elasticsearch的最強大的功能,它可以以分布式搜索的方式快速檢索,而且支持DSL的語法來進行搜索,簡單的說,就是通過類似配置的語言,快速篩選數據。
b. 強大的展示
這是Kibana的最強大的功能,它可以展示非常詳細的圖表信息,而且可以定制展示內容,將數據可視化發揮的淋漓盡致。
所以,借助ELK的這兩大優勢,我們可以讓前端日志的分析與監控展現出強大的優勢。
D.ELK的缺點:
1、 三個獨立的系統,沒有統一的部署、管理工具,用戶需要分別部署及管理這三套系統
2、復雜業務下權限的分組管理,企業肯定希望每個業務部分看自身的,但又存在矛盾點,企業想看匯總情況。
3、安全漏洞,之前烏云網站曾爆出Elasticsearch存在嚴重的安全漏洞。
4、不進行深度開發的話,數據挖掘能力弱
2.EFK
市場上另外一個非常好的數據收集解決方案即是Fluentd,它也支持Elasticsearch作為數據收集的目的地。所以運用相同的數據存儲和前端解決方案,便形成了EFK.許多人選擇用Fluentd 代替logtash。
3. Logstash 與FluentD(Fluentd)對比
二者都有許多可用插件,被積極的維護著。
技術上:
Lostash: 有良好的并行性支持,jvm有很好的Grok支持
FlentD: 缺少支持windows 平臺
傳輸上: 兩者同時提供 向一個非常必要的的選項,即向一個完全成熟的實例讀送日志信息的 部署輕量級組件。
安裝
特征和表現
本文引自作者: levycui
地址:https://www.aboutyun.com/thread-29633-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