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降噪耳機逐漸被消費者熟悉的當下,市面上數量逐漸增多的降噪耳機,會勾起很多朋友的疑問:現在主流的降噪耳機形態有頭戴式和入耳式,兩者對比,究竟誰的音質表現會更好?不同類型的降噪耳機我們需要怎么去買?
降噪耳機的結構的差別
在討論這個問題之前,首先我們還是來看看降噪耳機結構的發展歷程。雖然降噪耳機和大家見面的時間并不算太長,但已經經過了“開環系統——閉環系統——自適應系統”的發展歷程。雖然這三套系統結構上卻有著很大的分別。
開環系統是通過一個外置在耳機上的麥克風來拾取噪聲信號,然后經反相放大器輸出得到抗噪信號,再與所需的音頻信號混合,最終在耳機換能器中重放音樂,打造降噪的效果。雖然結構簡單,但由于麥克風外置,采集的噪音和實際在耳機中聽到的外界噪音有所區別,因此降噪效果并不算理想。
為了改善這個問題,廠商們采用了閉環設計,將麥克風放在耳罩內換能器的前方,以生成一個相對精確的抗噪信號。系統會將所需信號從混合信號中分離,然后對噪聲信號,再對反相的噪聲信號進行補償,更好地抵消閉環系統中的噪聲。由于牽涉到補償,并且采用的是模擬濾波器,因此在某些情況下,閉環系統可能會不穩定。
對比開環系統和閉環系統都是采用模擬濾波器來產生抗噪信號,自適應系統所采用的數字濾波器的功能更強大,設置更簡單。數字濾波器可以通過耳機系統模型的轉移函數來預測耳罩內的噪聲,同時實現糾正相位錯誤和幅度錯誤,而且硬件結構集成度也更高,容易做出OEM級別的打包方案,供此前沒有降噪耳機研發經驗的廠商使用。
降噪耳機的發展
回顧當今主流降噪耳機的做法,其實我們可以發現,通過主動降噪通過測量、反向控制、聲場疊加這三步,以實現聲場抵消,最終實現降噪效果,這個原理是通用,并且沒有太大的變化。那么,如何才能實現更好的降噪效果呢?廠商逐漸開始將目光放在控制噪音源上,對聲源或近場域實施主動控制。
在往著這個方向努力,逐步實現更出色降噪效果的同時,廠商還將主動降噪技術與智能控制技術有機結合起來,進一步提高了主動降噪系統的性能,又保證系統控制的性能。雖然由于結構特點,主動降噪耳機并不能對高頻噪音進行降噪,但由于生活中影響收聽音樂的多是低頻信號,因此也無傷大雅。
降噪耳機必選頭戴式?
雖然降噪耳機的發展歷史僅有十幾年,但由于數字濾波器的成本一路走低,OEM算法也相對成熟,現在廠商已經普遍采用自適應系統。因此,單說“降噪耳機是入耳式好還是頭戴式好”,已經沒有太大意義。在選購降噪耳機的時候,應該著重考慮廠商研發降噪耳機的技術實力來進行選擇。
當然,由于結構優勢和適應性,頭戴式耳機的確能夠帶來更好的密閉性,同時在續航能力上也有更大的優勢。不過也正是因為結構形態的原因,入耳式相比頭戴式耳機會更適合在天氣炎熱或運動環境下進行佩戴。在選購的時候,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來進行選擇。
PConline 總結
降噪耳機的推出,可以理解成是消費者為了追求更舒適的聆聽環境,敦促廠商將電聲技術和數碼技術結合而生的產品線。在越來越強調個性化和私享化的當代社會,降噪耳機的地位將會逐漸攀升,而不僅是商務人士的標配。當然向大家介紹降噪耳機,并不是說降噪耳機將會壓倒其他耳機形態,畢竟降噪耳機為了兼顧功能,在某些地方也做出了妥協。無論是使用傳統的入耳式耳機還是新興的降噪耳機,在入手前還需考量自己對“聽音樂”這件事的標準。只有在明確自己訴求的情況之后,再選擇入手的音頻產品,才能滿足自己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