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面:
作為一個什么器材都玩的發燒友,寫這篇文章是因為最近購買了一款專業聲卡,覺得聲音很不錯,我這個佛系發燒友已經對絕大多數聲音提不起興趣了,難得聽到了久違的,能讓內心泛起一絲波瀾的聲音。本想只寫寫這款聲卡的。
想到自己把玩專業聲卡也有十來年的經驗,簡單統計下,仔細玩過的,竟然也有十幾款了。很多好玩的心得值得分享。統計了一下品牌,發現國際知名的聲卡品牌,并沒有想象的那么多,各知名品牌旗下產品,也大部分都有涉獵。
專業聲卡想必發燒友并不陌生,現在無論是桌面發燒玩耳機,還是大系統玩解碼器,很多人都使用專業聲卡作為音源選擇,畢竟錄音棚里的東西,聽著都有高保真的感覺。相信也有很多人此刻正在考慮,到底買什么專業聲卡聽音樂使用。
我有必要聲明一下,這篇內容純屬個人心得分享,帶有強烈的個人色彩,僅供參考。
我為什么玩專業解碼?
大概是八九年前,我買了意大利北極星的高、中、低檔次3款發燒解碼,一次性買了3臺。至于為什么,可能是閑的吧。低端款聲音走味道,好聽,但沒解析力可言。中端聲音素質好點,味道也不錯。高端聲音素質更好,味道少了些。我十分喜歡這個品牌。但越聽越不舒服,好聽是好聽,但聲音“妖”,太妖了,好聽但別扭著。
正值當時年輕燒友的發燒風氣,向專業聲卡轉移。首當其沖的就是美國Lynx和英國Prismsound,代表作是Lynx的HILO和Prismsound的Lyra1/2。
聲音高保真,價格不算貴。聽大家吹的那么好,我也沒忍住,這兩臺都買了。
美國Lynx——HILO:
接口全,外觀帥,大觸摸屏、模擬表頭,設計前衛。聲音直白,高還原,解析力、動態、聲音質感、兩端延展這些都不錯,哪哪都好,哪哪都正。可以外接線性電源,可以更換雷電口模塊。唯獨監聽聲聽久了稍顯乏味。總之對得起價格。
英國Prismsound——Lyra2:
看起來挺好看的機器,用起來各種燈花花綠綠。當時最吸引我的是這個品牌,在專業圈非常有話語權的級別,高端錄音棚的選擇,行業標準所用的測試儀器就是他家做的。實際上聲音我也非常認可,沒有專業器材那么直白,帶有些許的英國聲調音,有一定甜美和流暢,順滑且優美的聲音。這臺也是在我手里時間最長的專業聲卡產品(兩年多),無奈總覺得低頻差口氣兒。高端機型8XR也被發燒友津津樂道,要啥有啥的聲音,但8XR對我來說有點貴,而且聲音甜美度有所降低。因為LYRA2在發燒圈的火爆,Prismsound后來專門為發燒友做了一臺Lyra2的民用版,叫Callia,但出于對Lyra2低頻的印象,就沒再繼續接觸了。
丹麥TC Electronic——K8:
K8是當時隨以上兩款產品,一起爆火的一款聲卡,火線接口,因為具備RCA同軸輸出,發燒友用它作為PChifi的火線界面使用。可以外接獨立線性電源,當時賣一千多塊,性價比很高,外接獨立線性電源的話聲音更好。做為界面使用,同軸再輸出給解碼器,聲底沉穩、扎實、細密,又不失大氣的聲音。筆者給這款機器改過電源,換過接插件,玩的不亦樂乎,K8的用料也是非常非常扎實。當然,外觀也是很漂亮的。后來火線基本被淘汰了,筆者玩的就少了,這臺機器現在還在手里偶爾拿出來把玩。如果不做界面使用,單獨使用K8作為解碼器或一體機的話,聲音還是比較一般的,稍顯粗糙和不流暢,以及有些許臟臟的感覺。
美國Apogee——Symphony I/O、minidac:
Apogee如今有些行業第一品牌的意味,沒記錯的話,是因為技術參數能做到最好。Symphony I/O,專業聲卡在發燒圈火的時候,這款也是常常被提及。我對這個品牌也抱有過很多期待,Symphony I/O給我的聽感也是要啥有啥的聲音,動態、密度、解析力、延展,沒什么好挑的。但我一直不喜歡Apogee的調音風格,從USB話筒,到Symphony I/O,包括當時聽的中低端聲卡產品(后來新出的如Symphony I/O MK2等新品沒再聽過了),我都不喜歡,Apogee的聲音我個人會覺得有些做作,欠缺寬松度,有一定修飾,但修飾的“死板”,聽起來沒有活靈活現的“生氣”,聽多了難受。所以我一點也不好奇,為什么Apogee在發燒圈這么多年,都有些不溫不火的意味——確實更適合干活,而不是聆聽。相反,他家老機器,三小強之一的Minidac,聽起來倒是有點活靈活現的寬松味兒,亮麗,開揚,現在還會偶爾拿出來聆聽。
美國Lavry——DA10、DA11、DA2002:
說到三小強,順帶說說美國Lavry DA10,也是當年三小強之一,后來更新了DA11。不過DA10和DA11都不是我的菜(都擁有過),典型美國聲兒,聲音有一定寬松度和溫潤度,低頻彈性不錯,但聽起來還是沒有太多吸引人的元素,聽久了覺得沒意思。而DA2002(朋友的)我的印象就極為深刻,初聽內斂,細聽寬松、溫潤細膩又甜美,內有乾坤,十分好聽,這么多年都忘不了的聲音。
美國Benchmark——DAC1、DAC2:
把三小強說完好了。Benchmark在三小強里,是我認可度最低的。除了聲音素,還有些冷、薄的意思。后來出的三代我就沒再入手過了。
Roland——OCTA-CAPTURE UA1010:
這是我購買過的,對其聲音最失望的專業聲卡。因為我有臺Roland電鋼琴,音色非常動人,即便是專業圈朋友,都覺得Roland電鋼琴的聲音調教非常好。于是盲狙了這款UA1010,也看上了它的同軸輸出,可以做USB界面使用,特意選擇了這款日本原產的高端款。結果聲音極為失望,是初聽失望,細聽同樣失望的產品。聲音不流暢、不細膩,略顯生硬,解析力一般,數碼味兒、顆粒感強,聽感粗糙。能做成這樣的聲音實在讓人想不到。
羚羊Antelope——Amari:
羚羊也是專業圈頂頂厲害的品牌,這款怎么看怎么像提供給發燒友玩的,價格不低,定位不低,配置也高。在朋友家有過多次仔細把玩、聆聽的經歷,無奈對聲音實在沒什么好印象。參數估計還不錯,聲音還原度高,延展不錯,均衡中性,有彈性,質感也比較強,聽起來也夠圓潤立體。但不知道是不是聲音密度的原因,感覺刻意把聲音質感和氛圍營造的很大,內在卻聽起來發空。初聽有點抓耳,但細聽有外強中干,華而不實的感覺。羚羊在發燒友圈口碑比較一般般,應該是有原因的。
瑞士Merging——Nadac:
這個就貴了,電源+機身+時鐘的話,一套二十多萬了。經常被作為參考級演示機使用,筆者聽過多次悉心調教過,以及非悉心調教過的Nadac,這是款聲音非常厲害的產品,高密度,大動態,超強解析力。不光是要啥有啥,而且聽起來已然把聲音各方面要素,都做到了極致的產品。說聲音不好是不可能的。但我怎么聽怎么覺得它就是個更高級Symphony I/O,哪哪都好,更何況Nadac音色也做的不錯,甚至聽出了頂級德系聲音的嚴謹和完整。只是聽久了我覺得乏味和無趣,更像是聽公正的參考儀器,而不是良好音樂性帶來的舒適感。
德國SPL——Mercury:
這個是SPL最新出的旗艦解碼器。以往我是SPL耳放玩的比較多,對他家耳放印象并不太好,素、冷聲。這個Mercury改變了以往對SPL的印象,雖說Mercury沒有特別甜美溫潤,但中性的聲音終歸沒那么素,也沒那么冷了,還有了一定的寬松度和模擬味道,解析力夠強。因為是個新產品,以上是初聽感受。SPL的新產品開始走模擬味道、寬松的聲音路線了。
德國RME——ADI2(版本很多):
ADI2這幾年在發燒圈還挺火的,外觀、接口、聲音都靠譜,價格也易于接受。本來我也想買一臺,無奈同型號版本太多,更新過于頻繁,價格比較混亂,一直不好下手。也是因為發燒友對這款機器熱情高漲,品牌方特意推出了面向發燒友的民用版。作為德國專業品牌,德系監聽的聲音風格還是比較凸顯的,但好在聲音質感的表達方式,以及全頻相對不錯的流暢性,久聽并不會特別乏味。這機器很常見,聽過很多很多次,依然沒有打消我想購買的念頭,我覺得足以說明它的靠譜了。
美國ECHO(聲卡業務已停產)——Audiofire4:
火線聲卡,十幾年前2000元價位的產品。絕對的老古董,現在只能在閑魚偶爾看到了(二三百塊錢)。我這個是偶然從朋友那翻出來的全新庫存(朋友說聲音很靠譜,一定讓我試試)。為什么把這個拿出來呢,因為它可以做火線界面,可以當桌面一體機接有源音箱,還能接耳機,當然也能接話筒錄音。最重要的是,無論做界面還是直接做解碼器,模擬輸出,聲音都非常靠譜。甚至我會覺得,現在市面上大多數5000元以下的發燒類產品,聲音可能還不如它。
加拿大Radial——USB Pro:
這個小玩具只有巴掌大小,功能非常單一,以至于我剛才想了想要不要放在文章里。加拿大原產,很冷門。兩千出頭的價格,聲音還挺靠譜(沒想到),USB數字輸入+供電,帶耳放和XLR模擬輸出,可調音量。拿在手上沉甸甸的。聲音三頻質感凸顯,高頻還帶點華麗。音色中正,不缺勁道,而且并不是非常枯燥的監聽方向。這么個小東西,對于極簡玩家,接音箱接耳機都很合適。
美國Dangerous Music——Source:
這款解碼我曾經專門寫過文章,在該價位值得購買把玩的一款產品。齊全的接口,好看的燈,完整的功能。典型美國聲,同時調音還有點偏HIFI,不會太過于監聽,稍有熱情,同樣適合久聽。沒有明顯的缺點,也沒有特立獨行的過人之處,可以說在該價位,功能全面且聲音足夠優質,就是它最大的特點吧。
英國Solid State Logic——SSL2+:
這款才是本文的主角。我習慣隔段時間就找些新東西玩,直到前些天,發現想玩的聲卡品牌都玩的差不多了。于是目標鎖定了著名的UA。但詢問了幾個耳朵靠譜的朋友表示,UA的聲音可能沒我想象中那么好,看上的型號也不是太便宜,而且功能單一,沒有同軸接口,不太能接駁其他發燒設備,加上之前購買Roland的慘痛經歷,我是有些猶豫的。猶豫中無意中翻到SSL新出的這款。高配兩千出頭,雖然功能、配置、接口同樣非常寒酸,但外觀足夠“模擬味兒”,體積還不大。而且就算它不怎么樣,花費代價也不是太大,實在耐不住手里沒東西玩,就買了一個。
論發燒而言,SSL是做純模擬調音臺的,這是他家第一款數字產品,基本可以理解為試驗品。加上SSL2+使用USB供電,于是我預判其出好聲概率應該也不大。
到手后聲音完全出乎意料。SSL2+雖然解析力中規中矩,但除此之外,卻聽起來非常流暢、順滑,聲場規整,層次分明。中正的音色表達下,竟然充斥著十足豐富、飽滿的音樂感情,溫潤、細膩。這個聲音表現徹底把我驚艷到。我第一次聽到這么好聽又耐聽的,如此高級的“模擬味兒”。
雖說解析力一般,但它已經好聽到我無所謂解析力如何了,基本成了我現在唯一主力音源。
我還給不懂HIFI的人聽過SSL2+,同時對比了3款其他解碼。他很短時間內就能確定,SSL2+的聲音是最好聽的,理由就是“聽著非常順,非常好聽。”
好了,這次分享就先寫這么多吧,以上這些產品,都是這些年印象比較深的,大多也都是自己買來的。個別不是自己的,每款把玩聆聽個十次八次也是有的。
可能玩的太多了,剛想到還有些印象不太深的,沒寫進去,回頭想起來再分享吧。
接下來還是會忍不住繼續買些來玩,包括但不限于UA(重點)、Crane Song(重點)福克斯特、YAMAHA、MOTU、Presonus......
簡單總結下吧~
專業聲卡產品作為解碼器的優點:
1、聲底正,至今接觸的專業聲卡,好像還沒聽到聲底不準確的,畢竟是錄音師干活的機器。
2、價格相對合理、透明,水分不大。
3、可玩性強,功能、可調節參數多,比如錄音等。
4、能找到自己喜歡的品牌的話,相對性價比,會比發燒產品要高些。
缺點:
1、接口不通用,需要轉接。接口不全,有時無法與我們常用的發燒器材輕易連接。專業器材的設備之間連接,很多用6.35mm大三芯,或者DB15、DB25這些辮子來轉接的,因為聲卡通道數量可能很多。
2、穩定性。不得不說,玩了這么多年,軟件硬件的穩定性,專業聲卡是比不上發燒解碼的,畢竟功能和操作邏輯多,卡頓、爆音、設置好了不響、軟件崩潰、偶爾重啟這些情況,筆者都是有見過的(小概率)。
3、操作有一定學習成本,不像發燒器材,明確、簡單的操作,只需簡單按幾個按鈕,上手就能用。專業聲卡的設置選項相對要多,而且細微的設置多,再不濟也得需要知道怎么操作輸入輸出通道這些。
特點:
1、專業圈講參數,不講聽感,參數越好價格越貴,在行業越權威。
2、一分錢一分貨。除了參數,另一個和價格掛鉤的就是通道數,通道越多,價格越貴。購買時你要考慮產品賣得貴,是因為通道多還是解碼好。
3、基本沒有堆料可言,講究的是電路設計,以及挖掘芯片的極限性能,高端機用老掉牙芯片的比比皆是。
4、大多數不好聽,直白的聲音,久聽容易膩。
我又發現了一個隱秘的規律。我發現好聽的專業聲卡,好像很容易在發燒圈火起來。
為什么很多高級、高端、高參數的專業聲卡,在發燒圈的討論寥寥無幾,無人問津?
除了過于冷門的產品,那應該就是不好聽沒跑了。
最后再次聲明一下,這篇內容純屬個人心得分享,帶有強烈的個人色彩,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