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Alienware外星人品牌,懂行的玩家總會心生羨慕地說“哇!頂級游戲電腦”。而作為頂級游戲電腦品牌中的代表機型,搭載第十代酷睿處理器的Alienware M17 R3,能夠帶給玩家什么激情元素呢?而相對于前作M17 R2,它又有何變化或提升呢?
配置和規格:
■屏幕:17.3英寸FHD 300Hz高色域IPS屏
■處理器:Corei7 10750H(6核12線程,2.6/5GHz)
■內存:板載2×8GB DDR4內存
■顯卡:RTX 2070(8GB)獨顯
■存儲:1TB KIOXIA鎧俠PCI-E SSD(可擴展額外兩根)
■網絡:Killer AX1650w WiFi6無線網卡+Killer E3000 2.5Gbps有線網卡
■接口:背部:HDMI2.0、Mini DP1.4、雷電3、專用外置顯卡擴展端口、電源口;
左側:2.5Gbps有線網口、USB3.0、3.5mm音頻口;
右側:2×USB3.0口、TF讀卡器口
■重量:機身2.96kg(含86Wh電池),適配器+線 1.01kg
■服務:2年7×24小時服務,含上門和部分意外損壞免費保修
參考價格:20999元
白色版+RGB燈效呈現完美視覺效果
Alienware M17 R3在模具上相對R2版本并無變化,各種燈光元素依然保留,包括主機后側的環狀燈條,A面的外星人LOGO燈以及C面的電源按鍵燈,還有就是鍵盤燈。之前我們評測的M17 R2版是黑色,但很顯然,白色版對于個性鍵盤燈效的契合度更高,明顯更漂亮,而且機身不易看出指紋和油漬。
▲我們將大部分按鍵調成了不同顏色的背光。實際的色彩飽和度比圖片呈現的更高,更漂亮。注意,默認的背光色彩都是比較“明亮”的,再配合上白色機身(機身尾部除外),非常“青春養眼”。但注意,該機鍵盤背光色彩明暗度實際上是可調的,可降低明度,這樣就能呈現出更多的顏色和變幻效果。
總的來說,有了漂亮的白色機身,酷炫的燈效,以及匠心獨具的外觀,M17絕對可以吸引相當多的眼球并使其躋身高端游戲電腦行列。
300Hz超刷屏,
WiFi6與2.5Gbps有線網絡
作為頂級定位的游戲電腦,Alienware M17 R3升級了一塊來自AUO友達的300Hz超刷高色域屏(100%sRGB),這也是第十代酷睿平臺戴爾高端游戲電腦的一個顯著賣點——包括其G系列的頂配也是300Hz超刷屏。你完全無需為“你是什么類型游戲的玩家”而發愁,無論是極其快速的FPS(如《守望先鋒》),還是一般速度的FPS,抑或是不太追求高刷的玩家,反正300Hz擺在這里,無論什么需求都能輕松應對!
▲即便是“疾速FPS游戲里面的極速畫面”,300Hz屏也能分毫畢現。圖中是《守望先鋒》里忍者開大招的斬殺畫面——相信我,這速度快到人類眼睛是跟不上的,但300Hz超刷屏能跟上!
WiFi6無線網卡的優勢我們介紹得很多了,不再贅述。但我們要單獨強調Killer的E3000有線網卡,這是一款2.5Gbps也就是2500M帶寬的有線網卡,而如今有這個速度有線網的筆記本屈指可數。它的意義是什么呢?答案是:如果你的其他電腦要想體驗到WiFi6的真·2.4Gbps無線速度(200MB/s以上的實際傳輸速度),數據另一端必須配合2.5Gbps有線網才行!※說得更簡單點就是:2.5Gbps是有線網絡的未來形態,Ready For Future。
※知識解讀:現在大量新平臺筆記本都帶有英特爾的WiFi6無線網卡AX200/AX201,其單個無線連接帶寬就能達到2.4Gbps,但問題是這只是“一條夠寬的公路”,你要體會到它的極速傳輸,得有實際的高速數據流才行。而目前家庭寬帶最高也就1000Mbps,大量有線網卡也是1000Mbps,根本匹配不了2.4Gbps的無線。所以就目前來說,唯一可行的,就是通過2.5Gbps的有線網絡進行匹配。具體原理見下圖▼:
▲只有在這樣的網絡傳輸結構下,才能體會到200MB/s以上的真·2.4Gbps無線傳輸。注意,雙路2.4Gbps無線路由器也是不行的,雖然可同時2.4Gbps連接兩款筆記本,但實際傳輸數據時會大幅掉速。具體技術和實現請點擊這里查詢我們的獨家文章。
75W性能釋放i7 10750H依然能打
Alienware M17 R3搭載的第十代酷睿i7 10750H,6核12線程,對于游戲而言,這是個更優選擇,因為目前絕大部分游戲也就優化到4核及6核。再往上到8核,雖然處理器綜合性能更強,但對于玩游戲未必有提升,同時還會提升各項成本,包含散熱成本及價格成本(尤其是頂級電腦上)。而實際上,這顆i7 10750H依然向我們展現了強勁的火力:
在開啟“高性能模式+風扇全速”的性能設置組合后,M17 R3搭載的i7 10750H爆發功率為90W左右,應用上的穩定輸出功率為75W,都遠超標準TDP 45W。而作為6核處理器,這一高功率釋放也使得其性能在同類處理器中異常兇猛:
▲Cinebench R20基準測試能以88W功率@4.17GHz跑完,得分3324pts,超越了市面上絕大部分(游戲本)i7 10750H的3100pts。而相對于85W爆發/70W穩定輸出的第九代酷睿i7 9750H(同為6/12)的2850pts,領先幅度高達17%。
▲Geekbench 5 Pro的得分6370,超越上一代i7 9750H的5800分10%,而市面上絕大部分游戲本的i7 10750H此項得分為6100分,也有4.4%的領先。
▲實際應用上的表現也非常強勁:Media Encoder CC 2020 14.3beta版進行視頻轉碼,2.91GB的4K分辨率60fps《無人機拍攝風景》,轉碼為FHD@24fps,純處理器方案,頻率全程4.17GHz,僅耗時11分59秒。因軟件版本的更迭有32秒的效率提升,這一成績甚至掀翻了之前107W穩定性能釋放的8核16線程處理器i7 10875H。但即便是使用14.0老版本,12分31秒的成績相對于上一代i7 9750H也有至少8.8%的效率提升。而且,無論是何成績,都是隔壁家8核銳龍H處理器比不過的——英特爾處理器在視頻轉碼上的優勢非常大。
▲3D建模和渲染軟件Blender,官方測試素材BMW渲染,耗時5分30秒,也就是330秒,相對于上一代i7 9750H領先了15%~29.5%,這是非常夸張的效率提升。
▲After Effects視頻特效制作,18秒文字特效渲染,主要吃處理器資源和部分獨顯資源(用于顯示),全程4.2GHz,耗時15分36秒,領先70W釋放的i7 9750H 23秒,領先60W釋放的i7 9750H 1分34秒。實際上,如果內存容量更大,其效率還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AE非常吃內存,來多少吃掉多少,且內存容量越大速度越快)。
▲該機的接口分布在左右和后側,后側主要是視頻接口和擴展口,以及電源口,總體來說接口布局很合理。唯一的遺憾是沒有標準SD讀卡器而是TF讀卡器。
115W RTX 2070擊敗
RTX 2080Super Max-Q
游戲本進入第十代酷睿H平臺后,NVIDIA將移動版RTX顯卡的規格切分得非常細,每個型號都有相當多的功率版本,比如RTX 2060就有80W、90W、100W、115W四種版本。再結合上五款顯卡,其版本之多,選擇之困難就可想而知了。比如說:是買高功率的RTX 2070?還是買低功率的RTX 2080?
▲從表格上看,雖然每款顯卡都有明顯的規格差異,但結合上不同的功率,實際性能表現變得非常復雜,撲朔迷離。
Alienware M17 R3搭載的RTX 2070在單負載下功率為115W,也就是115W版。那么,它的實際性能表現如何?在“RTX顯卡叢林中”,它能與誰匹敵呢?讓我們用實測說話!
▲3D性能基準測試軟件Unigine2 Superposition,默認1080P中等畫質。上圖是M17 R3的115W RTX 2070,得分15228。下圖是Max-Q版本(80W)的RTX 2080Super,且配合的是i9 10980HK處理器(8/16),得分為15125——是的!2304個核心的RTX 2070戰勝了3072個核心的RTX 2080Super,就因為功率釋放更高!
那么,實際的游戲能否勝出呢?
▲《刺客信條:奧德賽》,FHD@高畫質,M17 R3平均幀速86fps,而80W的RTX 2080Super Max-Q只有78fps,RTX 2070標準版領先10%!如果是FHD@很高畫質,M17 R3為77fps,80W的RTX 2080Super Max-Q僅67fps,差距進一步擴大到15%。
▲《古墓麗影:暗影》,FHD@高畫質,M17 R3平均幀速116fps,而80W的RTX 2080Super Max-Q為114fps,M17 R3依然微幅領先。
▲《無主之地3》,FHD@高畫質,M17 R3平均幀速85.29fps,依然以3fps的優勢勝出!
看到這里,我們基本可以得出結論:Alienware M17 R3搭載的115W RTX 2070標準版,在性能上掀翻了80W的RTX 2080Super Max-Q版!
你可能會說:對比機型的處理器是8/16的,頻率會略低一點(的確如此,雙考機中,M17 R3的i7 10750H最低也有3.54GHz頻率;而對比機型在雙考機時,處理器最低頻率是3.24GHz),所以測試成績吃虧。那么,讓我們看一個對多核優化出色的游戲▼:
▲《全面戰爭:三國》對處理器的多核優化做得很好。在FHD@較高畫質下,M17 R3的成績為90.1fps,而對比機型為91.8fps,終于微幅反超。但若在FHD@最高畫質下,M17 R3的成績為68.7fps,對比的機型則只有67.7fps,M17 R3又再度領先——所以這個項目上,也算是個平手。
總體來看,就算“保守、謙虛一點”,我們至少也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Alienware M17 R3搭載的115W RTX 2070標準版,在性能上擊敗了80W的RTX 2080Super Max-Q版,游戲表現相當出色!
散熱和溫度表現
實話實說,戴爾游戲本對于“高溫”的定義,一直與國內的主流認識有些不同。去年我們評測的第九代酷睿Alienware M17 R2版,雙考機時處理器性能釋放雖可穩定在60W上,但內部溫度高達100℃,C面最高溫度達到了61℃,鍵盤區中部溫度56℃。那么M17 R3版的散熱是否改進了呢?
答案是肯定的!至少在我們評測的版本上,散熱明顯改進!
▲這是M17 R3雙考35分鐘后的情況(室溫27℃)。雙考機的初期4分鐘,i7 10750H保持75W左右,最高溫度達到102℃。但4分鐘后,處理器會逐步走低到標準TDP 45W上,頻率3.54GHz并保持穩定,溫度最高90℃(在87℃~90℃波動)。而RTX 2070顯卡的功率一直保持在115W左右不降,頻率1.43GHz(實際游戲中會高得多),溫度最終穩定為71℃。
由此可見,M17 R3在處理器部分做了一定的性能策略調整,以換取溫度的下降。而這種調整也進一步體現在了C面溫度上▼:
▲在雙考機測試40分鐘后,Alienware M17 R3的鍵盤面溫度如上圖。最高溫處是中部靠上區域,其蜂窩孔處的溫度達到了52℃。而按鍵區域的最高溫度為48℃。WASD游戲操控區溫度不一,A鍵37℃,D鍵42℃,但總體來說只是有“輕微熱感”,完全不影響操作。而光標、數字小鍵盤、空格、腕托和觸控板區域,溫度都不高。總體來看,R3版的M17在散熱表現上提升了不少。
這里要提醒大家:要玩游戲,一定要在Alienware Command Center中設置為“高性能(電源模式)+超頻+風扇全速”!“高性能+超頻(甭管處理器是否真的支持超頻)”可確保性能最大化;而“風扇全速”才能保證該機的涼爽——如果不開啟風扇全速,就算你開著機什么都不做,機身C面頂部的蜂巢區域也能燙手。再次強調——只要在“高性能”模式下,“風扇全速”是必須的!▼
▲順便也要指出個問題:該機自帶的Alienware Command Center軟件依然非常難用,啟動速度慢不說,界面思路不清晰,非常難上手。
▲Alienware M17 R3堅固的機身內部。相對于R2版的M17,R3版電池更大,達到了86Wh(R2為76Wh)。另外,M.2 SSD插槽從2根變成了3根。空著的兩根插槽(見圈選處)中,2280為PCI-E only,只能插PCI-E總線的SSD,而另一根插槽是2230規格,大家在擴容時一定要注意。
▲M17R3的底蓋內面。這塊底蓋非常厚實,且四周的卡扣也都很堅固,拆卸時不會像中低價位游戲本那樣很容易被弄斷。
產品小結及購買建議
●從我們測試的搭載i7 10750H/RTX 2070 115W版的情況來看,Alienware M17 R3相對于R2版,在散熱和溫度表現上有明顯提升,而且處理器和顯卡的性能釋放都非常強勁,無可挑剔。
●白色版本明顯優于黑色版本,漂亮得多(尤其是鍵盤),且外殼不易看出指紋和油漬。揚聲器功率似乎比R2版本更大一些;內部SSD插槽數量增加了;電池容量增加了;300Hz屏非常拉風。
●從配置層面,我們依然不建議大家購買GTX 1660Ti和RTX 2060這類“低配版本”。我們認為RTX 2070版本是購買的“起配”——頂級游戲本的概念就是要各方面都高人一等,可以貴,但配置一定不能“甘于主流”。
●我們評測的這款i7 10750H/RTX 2070版,京東價格20999元,還有300Hz超刷屏的噱頭,應該算是M17 R3的“高性價比炫機選擇”——和主流游戲本拉開了明顯差距,價格又相對合理,性能也足夠爆棚。
●提醒大家,該機的內存依然是焊死的,所以購買前一定要考慮清楚,到底要多大內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