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系列主板一直以來都是不少主流玩家以及預算裝機的一個GO TO首選。B系列主板的特點通常包括以下幾點:足夠的VRM供電規模、夠用的接口、PCI-E插槽等。因為面向的是主流或者預算玩家而不是高端發燒友,因此這些也是一個相對合理的配置。
而在Intel推出了400系列主板后,也有不少玩家想藉此機會來組裝一部計算機。不過目前有不少的B460主板因為10代處理器的有所功耗增加而加強了規格,價格也是「加強」了不少,也讓不少預算裝機的玩家大感頭痛。

有見及此,微星就推出了一款主流級別的B460主板來滿足大家預算裝機的要求,那就是今天的主角,炮彈兄弟的一員 - MAG B460M火箭炮。
主板規格


火箭炮主板一直是MAG系列里面向預算裝機的一員,因此這塊MAG B460M火箭炮也是一樣。







作為一塊標準的MATX主板,微星MAG B460M火箭炮與上代的B360M同型號在配置上是差不多的,最主要分別是前者多了一個M.2插槽,以及減少了2個SATA 6Gbps接口。除此之外內存頻率以及容量方面也有提升。至于供電規模、USB接口等都是一樣的
內存

上面說到了微星MAG B460M火箭炮的內存支持方面有所提升,具體就是在最高支持內存頻率以及最大支持容量上。上一代只能夠支持最高2666 MHz的64GB內存,而MAG B460M火箭炮則是最多可以兼容4根2933 MHz的內存,并且最大容量也提升到128GB。
要說明的是,這個2933 MHz的最高內存頻率是要配合Core i7或者i9級別的處理器才可以達到的,如果是配合Core i5處理器的話最高也只能達到2666 MHz。對于想在B460主板上使用Core i7處理器的玩家來說這是一個好消息,不過筆者覺得會這樣配搭的人也不多,配Core i9處理器的更加幾乎是不存在的。
至于128GB的最大內存容量可以說是一個聊勝于無的升級,因為如果想上128GB內存的話,筆者相信玩家會更加傾向于使用更加高級的主板,不過給予玩家更大的彈性始終是好事。
PCI-E接口

主板上面有1條PCI-E 3.0 ×16以及2條PCI-E 3.0×1插槽,×16插槽上面有金屬加固。
對于主流預算裝機玩家來說這已經是很足夠的PCI-E插槽了,并且2條PCI-E 3.0×1插槽都不會被雙槽顯卡所阻擋,玩家仍然可以用這個插槽來擴展出額外的USB接口或者無線網卡來增加WiFi連接。MAG B460M火箭炮并沒有帶WiFi的版本,因此擁有可加裝WiFi的彈性就比較重要了。
存儲接口

在存儲方面,微星MAG B460M火箭炮擁有2條M.2插槽,分別在PCI-E×16插槽之上,以及芯片組旁邊,比起上代的B360M版本多了一條。其中,第一條是有帶M.2散熱片的,可以為下面的M.2 SSD降溫。
最多兩條M.2 SSD對于玩家來說也是比較好的,因為有不少人都會在買了一條容量不太大的M.2 SSD作為系統盤后還想再買一條,如果只有一條M.2插槽的話這就不太好辦了。不過兩條M.2插槽也是有代價的,那就是會與其中一個SATA接口有沖突。

主板上的4個SATA 6Gbps接口,分別是兩個垂直度以及兩個水平接口,給予了玩家裝機時的一點走線彈性。其中第一個SATA 6Gbps接口,也就是下面那個水平的SATA接口,是與第一條M.2插槽共享PCIE通道的,因此如果玩家是把一個M.2 SATA SSD裝在第一個插槽上的話,第一個SATA 6Gbps接口將會被停用。
前置接口

微星MAG B460M火箭炮主板上可以支持前置最多2個USB 3.2 Gen 1接口以及4個USB 2.0接口。這個接口也是目前比較主流的配置,對于主流玩家來說也是比較足夠的,并且很多時候反而是機箱給的前置接口沒有這么多。

后置I/O接口
在后置接口方面,主板提供了1個PS/2接口、2個USB 2.0接口、1個DVI-D以及HDMI視頻輸出端口、4個USB 3.2 Gen 1接口、1個網線接口以及一組3個3.5mm音頻輸出接口。

這個規模的背板I/O接口不算多,但是也可以滿足玩家最基本的需要。總共6個USB接口對于預算裝機或者主流玩家來說其實也是夠用的,如果不夠的話還可以從PCI-E 3.0×1插槽上橋接出來。
主板拆解

對于一塊針對預算裝機的主流級別主板來說,微星MAG B460M火箭炮主板上沒有多余的塑料裝飾裝甲,只有在VRM供電部分、第一條M.2插槽以及芯片組上面有散熱片。因此把它們都卸掉之后就可以看到整塊主板的全貌。
主板散熱設計

先來看看VRM供電部分的散熱片。這里總共有兩塊散熱片,為6相供電散熱,其中左邊核心供電部分的散熱片的散熱面積也挺大的,相信對于壓制這部分的溫度也是沒有問題的。

上方的散熱片因為是負責2相的核心以及1相的核顯供電,對散熱片要求比旁邊的要低,因此這里的散熱片也是比較小的。

M.2插槽上的散熱片做了凹凸處理器的,表面有一點起伏,也增加了一點散熱面積。

5+1相供電

Intel的B系列主板與Z主板最大的分別是不能夠超頻,因此B系列主板上的供電規模普遍來說都不用做得太強,因為做強了也沒有太多意義,足夠即可。

微星MAG B460M火箭炮主板用的是直出5+1相供電,應付Core i5這個級別之內的處理器都是綽綽有余的。當然,這塊主板的PL2為250W,理論上玩家也可以用Core i7甚至Core i9處理器,但是這就屬于比較嚴重的頭重腳輕了,因此筆者也不建設玩家們這樣搭配。

VRM的每相核心供電都是由兩上橋兩下橋MOSFET組成,核顯供電則是由一上橋兩下橋組成。上橋MOSFET用的是Sinopower大中55A的SM4337NSKP,而下橋MOSFET則是用80A的SM4503NHKP。至于核心PWM控制器則是來自主锜,最多可以控制6+2相的RT3609BE。

這樣的供電規模加上8P處理器供電,已經可以滿足不超頻的Core i5處理器的需求了。
風扇水泵接口
MATX主板通常風扇水泵接口數量也會相對地較少。微星MAG B460M火箭炮主板上分別有2個系統風扇接口、1個AIO PUMP接口以及1個處理器風扇接口。

兩個系統風扇接口位于主板24P供電接口的下方,AIO PUMP以及處理器接口則是在主板右上角的固定螺絲孔旁邊。

這樣的擺位也是比較方便的,畢竟機箱前置風扇可以直接接在主板右邊的系統風扇接口上而不需要像有的主板一樣接到主板下方去,對于理線會有幫助。不過筆者認為其實可以在背板I/O附近加1個系統風扇接口,這樣有利于后置風扇的接線,玩家就不需要為后置及前置風扇搶位置、或者需要另找一條風扇接駁線而煩惱了。
主板BIOS介紹
微星MAG B460M 火箭炮主板的BIOS沿用了微星一貫的風格,擁有簡易以及進階兩個模式。

























在進入BIOS后的第一個界面可以看到處理器目前的頻率、電壓、溫度、內存容量及電壓、主板溫度等的部分數值。在這個模式下還可以看到內存XMP頻率、風扇轉速等。
對于主流玩家來說這個界面其實也已經足夠使用了,不過如果還是想深入一點的話也可以按F7進入進階模式。
功耗測試
接下來筆者會進行功耗測試。對于這塊主流級別主板,筆者也是用一顆比較主流的默頻Core i5-10500來測試。

目前絕大部分主板都只通過CPU供電接口為CPU進行供電,因此CPU供電輸入的功率變化基本上就是CPU功耗變化所引起的,監測該接口的功率就可以直接反應CPU功耗的高低。
此外必須說明的是,目前我們以專門的測試儀器測量的是主板上CPU供電接口的輸入功率,并非直接的CPU供電功率,因此從該理論上來說應該是略高于CPU的實際供電功率,而且會因為每塊主板的不同而產生變化。但是這個測試數據仍然有較高的參考價值,因為電源實際上是對主板進行供電而非直接對CPU進行供電,因此對于電源的選擇來說,直接測試CPU供電接口的供電功率更有實際意義。

在桌面待機時,Core i5-10500的輸入功耗為平均6.3W,這時的平臺功耗為19.3W左右。而在以FPU壓力測試時,處理器的輸入功耗為97.6W,而平臺功耗則是123,2W。
總結

作為一塊主流定位的主板,微星MAG B460M火箭炮可以說是滿足了預算裝機玩家的需要。
2條M.2插槽加上4個SATA 6Gbps接口可以同時給玩家帶來大容量以及高速的存儲空間,而其接口的數量也很平衡,對于主流玩家來說也是比較夠用的。提升了的內存頻率及容量兼容對于主流玩家來說可能不太能體現到用處,但是如果玩家是搭配Core i7以上級別的處理器,或者是因為一些原因需要用到B460主板來進行創作者工作的話,那么還是會有用處的。
目前微星MAG B460M火箭炮主板的售價為799元,算上現在有曬單返50元E卡的活動,在B460主板內可以說是比較有競爭力的了。如果是有預算裝機需求的玩家,那么這塊主板會是一個很合適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