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un-time setting的設置
1、Run Logic運行邏輯 腳本如何運行的,每個action和action之間運行的先后順序就是在這里設置的 Number of Iterations:只為Run上設置迭代次數(運行的次數),不為Init,End設置。
2、設置日志
這里設置為“提交的參數信息”和“服務器端返回的日志信息”
檢查點:檢查點的作用是什么?
使用檢查點時應該注意以下幾點:檢查對象是web服務器返回頁面的全部HTTP協議數據,不單單指頁面能夠預覽的內容或相關頁面的源文件,還包括HTTP頭信息。
檢查過程就是對指定范圍(HTTP頭或實體數據)內容進行查找的過程 檢查內容應該是一些關鍵的文本或圖像,以便標識服務器返回的頁面是否正確。
常用的檢查點有:文本檢查點和圖像檢查點
文本檢查點:主要通過檢查web服務器返回的內容是否存在指定文本來判斷返回的頁面是否正確。比如檢查登錄之后是不是有用戶名(jojo)
文本檢查點的兩個函數實現:
- web_find和web_reg_find區別:web_find在請求完成之后進行檢查;
- web_reg_find是注冊型函數,需要在請求之前對預期返回的結果進行檢查 。方法:在登錄之前一行,鼠標右擊,選擇insert—>new step,在輸入框輸入web_reg_find,點擊OK按鈕
進行腳本的編譯:
顯示:No errors detected
運行腳本:
在日志里面可以看到name_count=0,說明沒有登錄成功,那是為啥呢?
來看腳本的登錄部分,用戶名和密碼是登錄時輸入的,但是userSession是怎么來的呢?
在回放的日志里面,輸入“userSession”,又找到了一個,不過這次的值和上一次腳本里面的值已經不一樣了,說明這個值是動態產生的
那怎么辦呢?這個時候就需要用到關聯,關聯又怎么做呢?
什么是關聯?所謂的關聯就是把腳本中某些寫死的數據,轉變成獲取服務器返回的動態的數據,然后再請求到服務器進行驗證
一般關聯操作步驟可以描述如下:
(1)從服務端返回的數據中選取需要進行關聯的數據
(2)將該數據存入腳本的一個參數中。
(3)將腳本中需要使用該數據的的地方用參數替代 手動關聯函數(web_reg_save_param)
在上面回放的日志里面找到了這個值第一次出現的位置,只要雙擊這一行值,當上面的光標跳轉到哪一行,就在這一行的前面加上關聯函數就可以了,是不是很簡單?
添加關聯函數的方法和上面添加函數的方法一樣的,就不多寫了 在輸入框輸入web_reg_save_param,雙擊這一行就可以了
主要的幾個值說明:
web_reg_save_param("UserSession", // 關聯的變量名稱
"LB=value=", //需要關聯的左邊界 "
RB=>n", //需要關聯的右邊界,中間就是變化的值
"Ord=1", //當關聯的值有多個時,取第幾個
"Search=All", //查找的范圍 LAST);
再回放腳本,驗證,已經找到了一次,說明登錄成功了 。
Action.c(26): Registered web_reg_find successful for "Text=jojo" (count=1) [MsgId: MMSG-26364] Action.c(26): Notify: Saving Parameter "name_count = 1".
總結一下關聯步驟:
說明:本文為檸檬班庫里老師原創,轉載需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