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D今年主打的移動銳龍4000系列非常爭氣,15W TDP的銳龍4000U系列就能媲美英特爾45W TDP的十代酷睿H系列,而45W TDP的銳龍4000H更是甩開同級別酷睿一大截。
究其原因,最新上市的移動銳龍4000采用了Zen 2微架構,IPC性能較Zen+再度提升了15%,并憑借7nm工藝在保持功耗不變的基礎上增加了額外的核心數量且提升了主頻,最終幫助AMD摘得當前筆記本領域的性能桂冠(多核性能)。
移動處理器性能對比
但細心的童鞋也發現了一個問題,那就是銳龍筆記本在游戲性能的表現上依舊無法撼動酷睿筆記本的地位。
在輕薄本領域,幾乎所有的銳龍輕薄本都依靠核顯打天下,雖然銳龍7 4800U集成的Vega 8核顯足以媲美NVIDIA Geforce MX250,但距離酷睿輕薄本標配的GeForce MX350還是尚存距離。截至目前,配有額外獨顯的銳龍輕薄本貌似只有華碩ZenBook 14銳龍版(配MX350)。
核顯和入門級獨顯性能對比
再來看看游戲本領域,銳龍游戲本武裝的獨顯多是自家的RX 5600M(戴爾G5 15 SE)和RX 5700M(Alienware R3),又或是NVIDIA GeForce GTX 1650、GTX 1650 Ti、GTX 1660 Ti,最高也不過是RTX2060而已,而酷睿游戲本最高則能用上RTX2080,哪怕銳龍4000H處理器性能再強,發燒級游戲玩家也只能站隊酷睿游戲本。
高端獨立顯卡性能對比
那么,為啥銳龍筆記本用不了頂級獨顯?
答案很簡單,這是AMD自己給自己挖的坑。
根據移動銳龍4000系列的架構圖可見,該平臺所支持的PCIe通道數量不太夠用,在搭配獨顯時最多只能分配到PCIe 3.0 ×8或PCIe 3.0 ×4。
反觀英特爾第十代酷睿,可以分配給獨顯完整的PCIe 3.0 ×16通道數量。從性能釋放來看,相較PCIe 3.0 ×16,PCIe 3.0 ×8會損失掉2%~3%的性能,而PCIe 3.0 ×4則會損失6%~9%的性能,分辨率越高性能損失越大。
換句話說,獨立顯卡的檔次越高,這種降幅帶來的性能損失就越明顯,PCIe 3.0 ×8下的RTX2070可能瞬間就變RTX2060了。而RTX 2060級別的獨顯恰好是PCIe 3.0 ×8所支持的帶寬上限。
有消息稱,AMD下一代移動銳龍Cezanne APU依舊只能給獨顯分配PCIe ×8,除非可以升級到PCIe 4.0,否則PCIe 3.0 ×8下的獨顯仍然會成為銳龍游戲本的死穴。
還好,游戲本自身屏幕的分辨率多是以1080P為主,如果你沒有外接2K甚至4K顯示器玩游戲的習慣,GTX 1660 Ti或RTX 2060也足夠在1080P+高畫質下折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