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最快的接口是雷電3,傳輸速度能達到40Gbps;去年USB-IF發布的USB最新標準USB4傳輸速度和雷電3一致;7月8日,英特爾發布了全新的雷電4標準,也同樣是40Gbps。
這下,原本就被USB各種標準搞混的小伙伴更迷惑了,對雷電4和USB4,“傻傻分不清楚”。那么,雷電4和USB4各有什么特性,它們之間又有什么關系?

集成雷電3的USB4
說起USB,小伙伴們肯定都不陌生,連接電腦、手機充電、U盤等等都需要它,它是英文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行總線)的縮寫,可以說是普及度最高的存在。

USB接口由英特爾等多家公司組成的USB-IF協會推出,歷經20多年,從USB 1.0到USB 2.0 再到USB 3.X,USB的接口命名逐漸混亂。直至USB4,USB-IF決定直接使用不帶空格的USB4,盡可能將命名保持簡單。

USB4基于雷電3打造,彼此兼容,傳輸速度同樣都是40Gbps,換句話說,USB4基本等同于雷電3。USB4向下兼容USB 3.0、USB 3.1、USB 3.2和DP(DisplayPort)。
雷電3采用PCIe 3.0x4通道,擁有超大帶寬,支持外接顯卡、外接兩臺4K顯示器或一臺5K顯示器等,USB4接口自然也有這些功能。同時,USB4也支持最大100W功率供電。
不過,USB4接口分為兩個版本,一個是全速的USB4 40,帶寬40Gbps,另一個是半速的USB4 20,帶寬僅為20Gbps,等同于至今未被商用的USB 3.2 Gen2x2。

更快更強的雷電4
雷電4的傳輸速率同樣是最高40Gbps,但將以往的USB數據及供電接口、DisplayPort影音接口、RJ-45網絡接口、3.5mm接口等等全部納入,真正做到了一個接口走天下。

作為可能是當今個人電腦上帶寬最高的連接方案,雷電4并沒有繼續堆疊高接口帶寬,而是通過對傳輸線纜和控制芯片的改良,增強功能和安全性。
雷電4能夠在更長的線纜上(最長達2m)維持滿速,可以同時帶動兩臺4K顯示器或一臺8K顯示器,具備更完善的電源管理特性,可以通過外接設備從睡眠狀態中喚醒,還能支持性能更為強大的雷電4擴展塢。

雷電4接口認證中添加了基于英特爾VT-d的直接內存訪問(DMA)保護,可以避免物理攻擊,大大提高了接口的安全性。
USB4和雷電4的關系
雷電和USB接口的關系越來越密切。簡單來說,雷電4兼容USB4,USB4本質上可以被理解為雷電4的“精簡版”。雷電4的兼容性、可靠性、安全性和連接能力都更強。

USB4不需要額外的授權費,而雷電4的專利權掌握在英特爾手中,至于是否需要授權費,還要等英特爾官方消息。
Type-C接口一統天下
雷電4和USB4都采用了Type-C的唯一接口形態,數據接口被Type-C統一的大勢已成,這將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極大的便利。以后不需要費勁認識那么多復雜的接口,也不需要在出門時帶上不同類型的線纜,一根線就能滿足我們的需求。

網友:3還沒用好,4就來了?
盡管雷電接口和USB接口競爭不斷,但對于普通消費者來說意義并不大。很多網友都表示:還在用USB 3.0,USB4就來了;還沒有用上滿速雷電3,雷電4又官宣了。
目前使用頻率最高的雷電接口要屬蘋果macBook上標配的雷電3,但如果外設沒有達到標準,和普通的接口就沒有區別了。想要享受極速傳輸,可以搭配UGREEN綠聯推出的雷電3擴展塢,實測傳輸速度可以達到2600MB/s,秒傳無壓力。
據悉,綠聯后續還會推出更多雷電3相關的外設,如雷電3硬盤盒、接口更多的雷電3擴展塢等等,有需求的小伙伴可以再等等。

看到這里,你更期待USB4還是雷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