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QL 查詢的執(zhí)行順序是怎樣的?
好像這個問題應該很好回答,畢竟自己已經寫了無數個 SQL 查詢了,有一些還很復雜的。還裝不了這個逼了?!
但事實是,我仍然很難確切地說出它的順序是怎樣的。
言歸正傳,SELECT語句的完整語法如下:
1. SELECT
2. DISTINCT <select_list>
3. FROM <left_table>
4. <join_type> JOIN <right_table>
5. ON <join_condition>
6. WHERE <where_condition>
7. GROUP BY <group_by_list>
8. HAVING <having_condition>
9. ORDER BY <order_by_condition>
10.LIMIT <limit_number>
然而其執(zhí)行順序卻是:
FROM
<表名> # 笛卡爾積ON
<篩選條件> # 對笛卡爾積的虛表進行篩選JOIN <join, left join, right join...>
<join表> # 指定join,用于添加數據到on之后的虛表中,例如left join會將左表的剩余數據添加到虛表中WHERE
<where條件> # 對上述虛表進行篩選GROUP BY
<分組條件> # 分組
<SUM()等聚合函數> # 用于having子句進行判斷,在書寫上這類聚合函數是寫在having判斷里面的HAVING
<分組篩選> # 對分組后的結果進行聚合篩選SELECT
<返回數據列表> # 返回的單列必須在group by子句中,聚合函數除外DISTINCT
# 數據除重ORDER BY
<排序條件> # 排序LIMIT
<行數限制>
其實,引擎在執(zhí)行上述每一步時,都會在內存中形成一張?zhí)摂M表,然后對虛擬表進行后續(xù)操作,并釋放沒用的虛擬表的內存,以此類推。
具體解釋:(注:下面“VT”表示 → 虛擬表 virtual )
- from:select * from table_1, table_2; 與 select * from table_1 join table_2; 的結果一致,都是表示求笛卡爾積;用于直接計算兩個表笛卡爾積,得到虛擬表VT1,這是所有select語句最先執(zhí)行的操作,其他操作時在這個表上進行的,也就是from操作所完成的內容
- on: 從VT1表中篩選符合條件的數據,形成VT2表;
- join: 將該 join 類型的數據補充到VT2表中,例如 left join 會將左表的剩余數據添加到虛表VT2中,形成VT3表;若表的數量大于2,則會重復1-3步;
- where: 執(zhí)行篩選,(不能使用聚合函數)得到VT4表;
- group by: 對VT4表進行分組,得到VT5表;其后處理的語句,如select,having,所用到的列必須包含在group by條件中,沒有出現的需要用聚合函數;
- having: 篩選分組后的數據,得到VT6表;
- select: 返回列得到VT7表;
- distinct: 用于去重得到VT8表;
- order by: 用于排序得到VT9表;
- limit: 返回需要的行數,得到VT10;
需要注意的是:
- group by條件中,每個列必須是有效列,不能是聚合函數;
- null值也會作為一個分組返回;
- 除了聚合函數,select子句中的列必須在group by條件中;
上述內容讓我們知道一個查詢會返回什么,同時,也回答了以下這些問題:
- 可以在 GRROUP BY 之后使用 WHERE 嗎?(不行,GROUP BY 是在 WHERE 之后!)
- 可以對窗口函數返回的結果進行過濾嗎?(不行,窗口函數是 SELECT 語句里,而 SELECT 是在 WHERE 和 GROUP BY 之后)
- 可以基于 GROUP BY 里的東西進行 ORDER BY 嗎?(可以,ORDER BY 基本上是在最后執(zhí)行的,所以可以基于任何東西進行 ORDER BY)
- LIMIT 是在什么時候執(zhí)行?(在最后!)
但是,數據庫引擎并不一定嚴格按照這個順序執(zhí)行 SQL 查詢,因為為了更快地執(zhí)行查詢,它們會做出一些優(yōu)化,這些問題會在下方進行解釋↓↓↓。
SQL中的別名會影響SQL執(zhí)行順序么?
如下方SQL所示:
SELECT CONCAT(first_name, ' ', last_name) AS full_name, count(*)
FROM table
GROUP BY full_name
從這個語句來看,好像 GROUP BY 是在 SELECT 之后執(zhí)行的,因為它引用了 SELECT 中的一個別名。但實際上不一定要這樣,數據庫引擎會把查詢重寫成這樣↓↓↓:
SELECT CONCAT(first_name, ' ', last_name) AS full_name, count(*)
FROM table
GROUP BY CONCAT(first_name, ' ', last_name)
所以,這樣 GROUP BY 仍然先執(zhí)行。
另外,數據庫引擎還會做一系列檢查,確保 SELECT 和 GROUP BY 中的東西是有效的,所以會在生成執(zhí)行計劃之前對查詢做一次整體檢查。
數據庫很可能不按正常順序執(zhí)行查詢(優(yōu)化)
在實際當中,數據庫不一定會按照 JOIN、WHERE、GROUP BY 的順序來執(zhí)行查詢,因為它們會進行一系列優(yōu)化,把執(zhí)行順序打亂,從而讓查詢執(zhí)行得更快,只要不改變查詢結果。
這個查詢說明了為什么需要以不同的順序執(zhí)行查詢:
SELECT * FROM
dept d LEFT JOIN student s ON d.student_id = s.id
WHERE s.name = '陳哈哈'
如果只需要找出名字叫“陳哈哈”的學生信息,那就沒必要對兩張表的所有數據執(zhí)行左連接,在連接之前先進行過濾,這樣查詢會快得多,而且對于這個查詢來說,先執(zhí)行過濾并不會改變查詢結果。
能看到這里的朋友都是有緣人了,為你的學習力點贊!希望大佬也能為小弟點贊支持一下哦!
作者:_陳哈哈
原文鏈接:https://blog.csdn.net/qq_39390545/article/details/105893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