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感覺最近微頭條漲粉難、爆款難,付出了心血卻看不到成果,不免產生動搖與懷疑:“我的明天去何處?這條路究竟多少崎嶇、多少坎坷途……”
這是因為微頭條的風向變了,老經驗不管用了。本人也踩過不少“坑”,收獲了血淚教訓。經過一段時間冷靜的觀察與分析,冒著非垂直領域的風險,將干貨與各位朋友一起分享,希望在頭條寫作的道路上互相鼓勵、共同成長。
微頭條“新坑”有哪些?
1、以前十萬才人工審核,現在三萬或短時間內閱讀量飆升明顯的,都會人工審核,很多微頭條就到此止步了。
2、純故事文從“寵妃”變成了“冷妃”,展現量是以前的千分之一甚至萬分之一。
3、真實故事也沒有推薦量,被當作故事文,因為沒法完全舉證,個人自媒體也沒有資格發布“新聞”類。除非是有照片、地址等支持的非硬性新聞事件或描述某個現象的。
4、同類題材,別人寫了爆,自己閱讀量不過千。
5、不少閱讀率高的不一定推薦,閱讀率低的反而推薦。
6、活動、同城達人、熱土計劃的優質要求大大提高。以前輕易拿到的優質,現在連個響都沒有。
7、比以前努力,也比以前進步了,更“懂得”平臺規則了,但是粉絲數漲的沒有掉的多,壓力山大。
8、寫了個“一起增加粉絲數”的微頭條,或者內含相關字眼,被限流甚至被扣分。
9、感覺越寫越累,沒有以前輕松隨意了……
從以上的“新坑”可以解讀出什么?
那就是:平臺的導向是很明確的。今日頭條已經從最初的“拉人氣”,轉到了“價值鏈”的方向上來,要求人人都是“專家”,能夠提供獨一無二的“價值”。
從平臺的導向出發,微頭條的寫作方向是什么?
所以,要適應平臺的發展、跟得上平臺的步伐,關鍵的核心在兩個方面,一是垂直度,二是信息增量。
1、先看垂直度。垂直度決定了賬號的權重,而權重又和推薦量、單價掛鉤。
雖然今日頭條帳號沒有權重一說,但機器的推薦算法系統有。機器根據文章的關鍵詞來分析并判定領域,然后推薦給對這個領域感興趣的讀者。
如果垂直于一個領域,機器會在不斷的學習中強化這個領域的權重,感覺你是個“專家”,更傾向于多推薦。
反之,如果今天寫這個,明天寫那個,機器會認為我們是個新手,鉆研不深,不敢多推薦。
對于粉絲也一樣。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興趣,關注我們是希望獲取某一方面的信息與知識,或者獲得閱讀快感。
如果經常發的領域、內容不同,讀者想關注就找不到自己興趣的“點”,或者關注了以后覺得不是自己想要的,就會取關。這樣漲粉當然難。
2、再說信息增量。很多人覺得自己的微頭條信息量豐富,而且寫了別人沒有寫過的,或者在原來事件或新聞的基礎上有延伸,有拓展。
其實,很多“多出來”的文字所表達的,并不都信息增量,只能叫我們的信息,我們的想法,而這個想法沒有超過讀者的預想與知識范疇,就是沒有“增”的部分。
簡而言之,真正的信息增量是指:讀者讀了后,會發出“啊,原來是這樣”“漲知識了”“真是說到我心坎里去了,我都不知道原來是這么回事”“這個人寫得真不錯”“讀您的文章,真是一種情感享受,有閱讀快感”等想法、感受或評價,有收獲感,有滿足感,不會因看了我們的微頭條或關注了我們而覺得浪費時間。
所以,先要根據自己的領域,結合分析自己賬號的粉絲畫像,再問自己兩個問題,才能知道這條微頭條該不該寫,值不值得寫:
1、我這個微頭條領域垂直嗎?
2、我這個微頭條能給讀者帶來什么收獲?
至此,微頭條該怎么寫?
1、不在自己領域內、不能往自己領域里靠的,再腦洞大開的思路、再拍案叫絕的想法、對讀者再有用的,忍住別寫!否則,沒有什么推薦量,也不會漲粉。非領域內的,就是偶爾出個爆款,也得不償失。
同理,問答、熱點、圖文也要在自己的領域深耕。
2、純故事不被推薦,但是故事思維永遠不過時,無論寫什么,盡量以故事方式導入或輔以豐富的故事進行闡述。
3、如果是對事件的分析,要站在更高的角度去看問題,不要只發感想,特別是那種情緒性的。建議從事實、情感、思想三個維度與社會、心理學兩個角度去闡述、提出自己的見解。
4、保持高質量的輸入,多讀書、多學習、多報班,往專業方向上發展,使自己成為真正的專家。但要避免賣弄知識,炫耀專業性名詞,需以通俗易懂、結合生活實際的方式來表述,讓讀者在輕松愉悅、低成本的腦力付出中獲得新知、新感受。
5、十條一般的微頭條不如一條優質微頭條,求質不求量。每天最好不要超過5條。尊重平臺規則,不試探平臺底線。
6、對粉絲數漲跌保持平常心,以輸出價值為核心,以吸引精準粉為目標。這樣的賬號才有成長性與價值,才可能有更多的有效變現方式,比如帶貨、圈子、課程、專欄、直播等。否則,光粉絲數上去了,并不能有效變現,發揮不出帳號的價值。很多幾萬、幾十萬粉絲的帳號停更,原因就在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