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被爆出大量隱私問題的Zoom,現在成了一家被西方人用槍口瞄準的“中國公司”。
多倫多大學旗下的實驗室Citizen Lab,爆出了一則消息:
中國人袁征在美國創辦的這家Zoom公司,根本就是一家有著“中國心”的公司,不少在北美發生的視頻通話是通過中國轉接的,而且其加密存在問題,完全沒實現端到端加密。
在Citizen Lab的實驗中,他們在一個美國用戶和一個加拿大用戶的視頻通話中發現,會議加密和解密的密匙是從北京的Zoom服務器發出的。
也就是說,兩個北美人用Zoom視頻聊天,中間需要一個在北京的服務器插手。
考慮到Zoom在中國注冊了3家公司,甚至在蘇州有700多名開發人員,因此這家實驗室認為北美用戶通過Zoom視頻通話的密匙很有可能被泄露給中國官方,通話的內容也就會被獲取。
隨后,Zoom CEO袁征解釋說,北美的視頻通話中途繞道中國,是因為如果用戶附近的服務器太擠,軟件就會去嘗試連接備份服務器,這才連到了中國的服務器上。
就好像以前打網游要換線一樣,這條線太擠太卡,用戶自然就要切換到另外的線上去。
看,走部署在第三方國家的服務器根本不是重點,因為任何一個視頻通話服務商都會把服務器架設在全球,重點是其中包括中國。
這簡直就是華為故事的換皮版本,華為、大疆、Tiktok、Zoom……這些中國企業或者有中國血統的企業一個個被西方人視作異端,不知道這個名單還要拉多長。
感受一下來自亨廷頓的凝視:
不知道他老人家提出文明沖突論的時候,有沒有考慮到服務器架設的問題。
隱私問題頻現,華人創始人:我做不好就開源
其實Zoom開發9年至今,并非完全沒有過數據安全與隱私問題爭議。
但上市走上“巔峰”之后,開始被更多眼睛密切關注。
2019年,一安全研究員曾披露,mac IOS版的Zoom存在漏洞,會在未經用戶同意的情況下自動開啟鏡頭。
今年1月,又有安全公司發現Zoom存在被黑客監聽通話的現象。
更大的問題出現在最近一段時間。當疫情在全球多個國家爆發后,一躍成為全球第一視頻會議軟件的Zoom,日活躍用戶超過2億,比去年年底增加了20倍。
即便前段時間美股10天4次熔斷的見證歷史系列,都沒有影響Zoom的股價,反而因為疫情,三個月內上漲了70%。
甚至根據這段時間指數般增長的用戶數和流量,有人戲稱,疫情過后,全球第一市值不再是蘋果,而是Zoom。
木秀于林,Zoom的風光之下,隱私問題集體發難,一記響炮就這樣迎面而來。
3月20日,Zoom官方提出要幫助用戶解決zoom bombing問題。
Zoom bombing指的是其他Zoom用戶不請自來,突然向你分享色情圖片或冒犯性內容。
3月26日,《Motherboard》刊文指出,只要是在iOS系統下載或打開Zoom App時,Zoom就會通過Facebook SDK路徑向Facebook傳送用戶隱私信息,就連非Facebook用戶也是如此。
3月27日,官方聲明將移除APP內嵌的Facebook SDK路徑。
3月28日,硅谷鋼鐵俠馬斯克在SpaceX全員信中稱,禁止員工使用Zoom應用,因為該應用存在“嚴重的隱私和安全問題”。
與此同時,NASA也明令禁止使用。
3月29日,官方稱已經更新隱私政策。
3月30日,FBI波士頓辦事處對Zoom發出警告,告訴用戶不要將網站上的會議公開或廣泛分享鏈接。
3月31日,美國調查新聞網站 The Intercept稱 Zoom 并未遵循自家的承諾為用戶的會議內容進行端到端加密處理(End-to-end encryption)
而就在前不久,一位獨立調查記者在twitter上披露,每一小時就有100個會議沒有被加密保護。
這樣的報道還有很多,甚至在twitter上的熱度也高居不下。
高壓之下,Zoom道歉了。
Zoom華人CEO袁征(Eric Yuan),以官網聲明形式,回應“隱私安全”問題,并真誠致歉。
袁征說,在接下來的90天將暫停開發新功能,全力解決當前爭議中的問題。
甚至,袁征在接受福布斯采訪時還說,如果接下來的幾年不能把Zoom變成世界上最安全的平臺,他甚至會考慮開源Zoom的代碼,讓其他人試試能不能提升Zoom的安全性。
聽著這話,都能感受到袁征心里懸著的石頭。福布斯的報道里還提到,袁征的母親一周前一直費解,為什么吃飯的時候袁征總是姍姍來遲;現在,母親開始費解為什么袁征總是躲在居家辦公室里,幾乎不睡覺。
如此這般的壓力,幾乎是可以觸摸到的。
此前,作為一名華人程序員,他篳路藍縷成功創業,產品口碑和市場雙豐收,又在疫情之下進一步做大做強,風光無兩。
不過因為Zoom創始人的華人身份,在當前怪異的美國氛圍下,被一些別有用心圍觀者貼上其他標簽。
隱私和安全,就這樣成為了Zoom的第一大絆腳石。
畢竟在華為問題上、抖音海外版TikTok問題上,安全和隱私都是最受關注的那一個。
從一夜爆紅,到飽受質疑,中國程序員袁征境遇的轉變,令人唏噓。
從山科大走向納斯達克的袁征
我們談論Zoom,就不得不先介紹它的創始人——袁征。
袁征畢業于山東科技大學——一個在中國都不知名的大學,直到2006年,才在斯坦福大學加持了MBA學位。
他起初作為普通碼農,英語不行,光簽證就被拒8次,最后也是憑借勤奮才于1997年在視像會議技術公司WebEx找到工作。
后來,這家公司被思科收購,工作期間,他又將部門收入增長從0發展到超過八億美元,可謂能力突出。
對于很多華人工程師來說,在硅谷大公司擔任核心主管,依然是人生巔峰。
但袁征并不滿足于此,2011年,自立門戶,正式創辦了Zoom。
而且由于他的人格魅力,40多人的舊部,愿意繼續跟隨——放棄大公司穩定的高薪生活,加入他的創業征程。
創辦之初,Zoom創建了一個“Works with Zoom”,與多家硬件和軟件公司建立合作伙伴關系。
2017年4月24日,發布了首款遠程醫療解決方案Zoom for Telehealth,使醫生可以通過視頻拜訪患者進行咨詢,為患者提供“虛擬候診室”。
在2019年4月18日,Zoom在納斯達克公開上市。
并且在諸多獨角獸公司“虧錢”上市的背景中,Zoom靠著硬實力有穩定的營收和利潤,是盈利上市IPO的科技公司,上市當日,市值160億美元,持股超20%的袁征,走上更大的人生巔峰。
但Zoom也有一些被詬病的地方。
比如研發投入低。招股書中披露,截至2019年1月31日公司營收為3.31億美元,凈利潤758萬美元,研發支出僅為3300萬美元,占營收比例還不足10%。
相較于同類競爭對手如思科,Avaya,微軟而言,研發投入上確實是低了一些。
其占比,甚至比一些規模較小的公司還要低。
于是就有好事者質疑:凈利潤那么高,完全就是因為研發成本低的出奇。這當中一定有什么問題!
后來才知道,這是因為Zoom的大部分研發團隊部署在中國,而中國工程師平均工資,是美國同等級別的三分之一。
正是這樣“全球化”思維,讓Zoom實現了降本增效。
然而,批評和質疑,依然沒有接受。
美國也有不講理的民粹,特別還是在最近幾年的背景下。凡是有中國研發團隊,或者跟總部在中國的公司有聯系——但凡在美國成功,都要被質疑安全隱患和隱私風險。
Zoom如今木秀于林,又已經成功上市,名聲越大,越被關注。
但這下,這家公司和中國的聯系,成為了Zoom用戶心里的那根釘子,如果他們堅持的認為自己的視頻通話會被中國人看到,那么對Zoom的信任也就崩塌了。
而信任,是最難重建的。
當然,因為疫情不讓出門了,很多Zoom的批評者,可能也是開著Zoom來討論的。
畢竟Zoom的實力和地位,完全是一步步靠著硬實力贏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