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詐騙有何新招?誰更容易上當受騙?哪個省市的人舉報更多?
近日,360企業安全集團、360獵網平臺發布《2019年網絡詐騙趨勢研究報告》,分析了獵網平臺在2019年收集的15505條有效詐騙舉報信息,得出網絡詐騙受害者畫像、典型案例等。
數據顯示,2019年該平臺舉報者的被騙總金額達3.8億元,人均損失為24549元,創下近六年新高。
1
男性更易上當,女性人均損失更高
分性別看,男性更易上當,女性人均損失更高。在該平臺的網絡詐騙受害者中,男性占比66.9%,女性的為33.1%。從人均損失上看,2019 年網絡詐騙人均損失為 24549 元,其中女性人均損失更高,為 30740 元,男性人均損失為 21484 元。
另外,不同性別的舉報者遭遇不同網絡詐騙的占比有所不同,男性更易在金融、游戲、賭博等詐騙類型中上當受騙,女性則更易在金融、兼職和交友等類型中栽跟頭。
據悉,兼職詐騙是隨著電商時代興起而誕生的,是利用虛假兼職招聘來騙取用戶錢財。在此類詐騙中,以刷單為名義的兼職詐騙占比最多,為72.3%。網絡詐騙分子發布虛假兼職廣告吸引受害者上鉤,再以小額訂單成功返現取得受害人信任,然后用“任務未完成”、“卡單” 等理由要求受害人多次付款,從中騙取錢財。
2
廣東、山東、河南的平臺網絡詐騙舉報量排名前三
報告顯示,分地域和城市看,廣東省舉報量位居首位,占比10.7%,隨后是山東(7.1%)、河南(6.2%)。其中,廣州、深圳、成都的舉報量排名前三,
從人均損失方面看,莆田的人均損失最高,為66567元,主要因為一些損失較高的金融詐騙受害者案例,這些金融詐騙都打著“區塊鏈”、“數字貨幣”、“挖礦”的名義。
3
新型詐騙渠道:直播間和短視頻平臺
從網絡詐騙來源的人均損失看,直播間、社交網站(婚戀交友網站)、好友推薦排名前三。據悉,部分“直播間”詐騙主要以“投資指導”、“股票交流”為名義設立,一般冠以漲停培訓班、千萬集中營、XXX 炒股大賽等名稱,直播間主播多自稱 “導師”,會向觀眾推薦各類以炒“數字貨幣”為名的釣魚理財平臺。直播間觀眾往往夾雜大量“托”誤導受害者。
另外,短視頻平臺成為了交友詐騙的新平臺,位列第六。詐騙者通過在抖音、快手等熱門平臺營造虛假形象,吸引受害者關注并添加好友,或者通過王者榮耀等游戲的組隊方式,進而要求加微信語音“開黑”,當雙方添加微信好友后,騙子會在朋友圈或者一對一聊天中,邀請對方玩另一款偽裝成棋牌游戲的賭博類游戲,并以高收益、日賺 XXX元吸引受害者。
報告還介紹了“2019年十大網絡詐騙話術”,分別有
1. “親愛的,我有個發大財的機會”
交友詐騙(報道:《我經歷的殺豬盤:三天在30網貸平臺籌錢,還有人差點賣了房》)的慣用伎倆,騙子通過與受害人網戀后,會向其分享發財機會,比如自己是做IT的,發現了某金融平臺漏洞可以套利,還會勸受害人為了雙方未來生活、家庭幸??紤],以打消受害人疑慮。
2. “加微信,躺著都能賺錢”
有騙子在網上留微信號,還打著“網賺”的幌子現身說法鼓吹發財商機,等受害者添加微信后,可能就會被騙子拉進群,被花言巧語的“托”,騙入投資或者網絡賭博陷阱。
3. “回饋粉絲,給我發紅包,我三倍返還”
這是最新的中獎返利類詐騙,騙子會利用一些具有一定粉絲量的社交平臺賬號,發布回饋粉絲活動,實際是簡單直接的紅包返利活動,在返利過程中,受害人會以加錢提高檔位,或者以轉錯、手續費、激活費等名義要求受害人再轉賬,直至騙局敗露,受害人被拉黑。
4. “區塊鏈應用場景落地,XX幣躺著也能賺大錢”
一些不法分子蹭熱點行騙,推出各種所謂“幣”、“鏈”類高收益科技投資項目,實際是蹭政策熱點的詐騙、傳銷、非法集資活動。
5. “您的信用額度不夠,需要刷流水,請繳納XX現金證明還款能力”
騙子通過貸款廣告吸引受害者,等受害人入套后,會以銀行記錄不好、流水賬不足、沒有還款能力證明等,提出要預存占貸款額度一定比例的現金到個人銀行卡。
6. “某金融服務已經被國家下架,需要您配合注銷信貸賬戶,否則將影響個人征信”
(報道:《詐騙新招:謊稱在校時有貸款,不清空將影響征信 有人被騙30萬》)
騙子冒充網貸平臺客服以網貸賬號不注銷會影響征信記錄為由聯系受害人,要求受害人注銷賬號,并以注銷賬號需先貸款,有了流水才能注銷為由,要求受害人貸款,并將貸得款項直接轉入騙子賬戶。
7. “您的ETC審核流程還未完成,請點擊以下鏈接盡快完成”
隨著各地ETC政策的出臺,各地銀行紛紛加大落實力度。騙子瞧準了這一潮流,借機實行“ETC詐騙”。通過偽裝的電話號碼發送“二次認證”、“審核未完成”等信息,以誘導受害人上鉤。
8. “辦理各類職稱證書,不用考試直接拿證”
騙子聲稱不用培訓、考試,只要交錢,就能“買到”各類職稱、學歷等證件。為了打消你的疑慮,騙子還會保證“免考辦真證,可以官方網站查詢”,實際上,騙子會將辦證網民身份信息錄入虛假網站,以備辦證網民驗證查詢。
9. “免費送XX,活動真實有效”
在一些二手交易平臺、公眾號、朋友圈中,騙子以各種五花八門的理由免費送手機、耳機、公交卡、書籍、手環等。看宣傳說明,這些產品都高大上,甚至有蘋果手機、Beats耳機、索尼相機,當下單后會支付運費,但收到產品后你會發現實物與宣傳相差懸殊,價值遠低于運費。通過這一騙術,騙子可以輕松賺取運費差價,另外也有騙子以包裝費和手續費為由讓你先交錢。
10. “招聘快手抖音點贊員”
騙子會讓受騙者“試做”一單賺取收益,等受騙者放松警惕后,就會要受騙者“開通工作后臺”,“暫時墊錢”買某軟件的VIP激活碼,并以“后續沒有任何費用”誘惑受騙者。
采寫:南都記者陳志芳
編輯: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