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法是一種藝術,給人感覺很不好接近,但是一旦你和ta熟絡了,你就能發現這門藝術的內在是多么美妙且多變。
對于前端來說,算法也許不是最重要的,在日常工作中,幾乎很少用到。所以很多人也不是很感冒。
不過呢,有句話這么說的:面試造火箭,上班擰螺絲。咱們得先學習造火箭,才能有擰螺絲的機會。
莫得辦法,既然想要擰螺絲,就要有好活的老學到老的覺悟。否則連改錐都沒了。
那么,看題。
給你一個表格,像這樣的:
從 (0, 0) 到 (M, N)移動,并假設,每次只能向下或者向右移動一步,那么,請問一共有多少種不同的路徑。
乍一看,好像可以遍歷,依次向下或者向右找 (i + 1, j) 或者 (i, j + 1), 直至 (N, M)
比如下面這個簡單版本:
有六種路徑:
整理一下,相當于:
從(0, 0)開始,因為我們只能向下或者向右,所以我們先選擇一條路去走,比如向右,這時候我們就走到了(1, 0)
打叉的部分不代表不能走,只是代表當前流程下,我們只能選其一,也就是右
然后我們在(1, 0),繼續走,可以向右或者向下,我們依然選擇向右,這時候我們走到了(2, 0)
然后再往下走,直至走到(N, M),
然后(1, 0),選擇另外一條路,因為這僅僅是個 3*3 的表格,所以我們只能向下
然后繼續選擇一個方向走直至(M, N)。
如此往復。
這樣的話,其實可以轉換成一個遞歸,也就是從(i, j) => (i + 1, j) | (i, j + 1),然后從(i + 1, j) => (x, y) 這樣的一個遞歸方程式,不過這樣性能是很差的,而且表格一旦規模變大,就會爆棧。
那么,我們如何有效的解決這個問題呢?
動態規劃
ok,我們再次觀察這個表格,我們其實會發現一個規律,就是套娃。
沒錯,表格把表格套娃了。
這樣一來,參考俄羅斯套娃,每個娃娃其實都是一樣的,也就是本質一樣,只不過體量逐漸變大,并且最小的那個娃娃不能繼續套娃,也就是最小的那個娃娃就是起點。
如此一來,我們姑且可以用俄羅斯套娃來翻譯一下這套題。
問:N個俄羅斯套娃合體后的總重量是多少?
答:由于最小的一個套娃無法繼續套,并且可以得知這個套娃的重量,所以:
有二個套娃的時候,重量是最小的加上第二個
有三個套娃的時候,重量是兩個套娃的重量的加上第三個
有四個套娃的時候,重量是三個套娃的重量的加上第四個
.
.
.
.
有N個套娃的時候,重量是(N - 1)個套娃的重量加上第N個
由此,我們可以得到一個式子:
dp(i) = dp(i - 1) + dp(i)
有沒有感覺和表格題有些許類似?
我們可以任意 N * M 的右下角作為結束點,每一個都是一個套娃的角色,可能在當前環中是大套娃,但是到了下一環就成了小套娃,所以這個表格其實就是升級版的套娃。
聰明的你,是不是發現了這個升級點在哪?沒錯,就是一次從(1, 1)開始,每次都是套兩個娃,也就是理當前結束點最近的兩個娃 => (1, 0) 和 (0, 1)
這樣一來我們的公式自然而然就出來了,就是:
dp(N, M) = dp(N - 1, M) + dp(N, M - 1)
七點就是當N或者M為0的時候,也就是這個表格為一條直線,所以總路徑都是1
這樣我們的代碼也就很容易寫出來了,并且效率提升,不會有爆棧的問題,還做了之前的緩存。
function taowa(table) { for (let yLen = table.length, y = yLen - 1; y >= 0; y--) { for ( let xLen = table[0].length, x = xLen - 1; x >= 0; x-- ) { if (x == xLen - 1 || y == yLen - 1) { table[y][x] = 1; } else { table[y][x] = table[y + 1][x] + table[y][x + 1]; } } } return table[y][x];}
舉個例子: 4 * 5的表格有多少種路徑?
答: 35種
后續看到這,聰明的你會覺得,這個也太簡單了吧,沒錯,算法就是這樣。
難者不會,會者不難。
然后如果稍稍加點改造,可能又會花很長時間去這種類似 套娃 的規律,因為每種套娃的方式都不一樣。
比如,還是這樣表格,不求不同所有路徑數量,將每個cell換成一個數字,求左上角到右下角的經過路徑的路徑內數字相加的最小值。也就是求最優解。
如下圖:
這道題的代碼是什么呢?初學動態規劃的朋友們可以一起討論討論
最后,簡單總結下。
問題總是變幻莫測,只要你能找到其中的規律,一定能找到對應的解法。
對于動態規劃這類問題,有幾個特點:
- 有重復子問題(套娃)
- 單項(左上 => 右下)
- 分析作圖后,結果類似二叉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