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音是音樂制作中的一個十分重要的步驟,它為分軌混音和人聲貼唱兩類,為人聲做后期就是屬于后者的范疇。
當(dāng)伴奏已經(jīng)混音完成,并且只有人聲與伴奏兩軌開始制作。我們需要做的就是通過有限的改動,將人聲巧妙的放進(jìn)去,并且避免頻率的打架。
接下來就讓樂哥帶大家走進(jìn)混音的世界,通過混音提升音樂審美、享受天籟之音。
第一步:降噪
我們需要做的就是通過有限的改動,將人聲巧關(guān)于降噪,多多少少對音質(zhì)會有一些損失,因此大部分混音師都會要求歌手在適合錄音的場合錄好后發(fā)給他。
檢測方法就是聽干音的空白部分是否有噪音,如果噪音十分的嚴(yán)重,那只能進(jìn)行降噪。
推薦效果器:iZotope RX

這款效果器可以完成一大部分均衡器完成但又不能很好完成的任務(wù),但是缺點(diǎn)就是均衡器不太完善。
第二步: 去齒音
所謂齒音(或舌尖前音)是舌尖音的一種。發(fā)音時,舌尖頂住上門牙,例如:Z、C、S一類的韻母發(fā)出的聲音。如果歌手的話筒靈敏度很高,你又喜歡提升高頻,那么去齒音對你來說就是很必要的一項流程。
推薦效果器:RDeEsser

這款效果器也是較為常用的一款用于去齒音的效果器,簡單好用并且還可以聽到自己消除的部分。
第三步:均衡(EQ)
歌手需要的歌曲如果不是清唱的話,那么均衡是相當(dāng)重要的,也就是大家說的EQ,接下來小編給大家送上干貨!
EQ黃金定律
1、如果聲音渾濁,請衰減250hz附近的頻段
2、如果聲音聽起來有喇叭音,請衰減800hz附近的頻段
3、當(dāng)你試圖讓聲音聽起來更好,請考慮用衰減
4、當(dāng)你試圖讓聲音聽起來與眾不同,請考慮用提升
5、不要放大原先沒有的聲音
常見的頻段特點(diǎn)
50HZ:常用的最低頻段,可以增加腳步、鼓音、BASS等低頻音效的飽滿度。
70~100HZ:可以增加bass的強(qiáng)度和吉他、小鼓的強(qiáng)度。
200~400HZ:可增強(qiáng)人聲、小鼓、吉他的飽滿度。
400~800HZ:可以增加bass組清晰度。
800~1kHZ:可以增加bass的清晰度和力度。
1k~3kHZ:可增加BASS的清晰度和響弦力度。
3k~6khz:3k可增強(qiáng)人生的清晰度;5k可增強(qiáng)人聲的力度。
6k~10kHZ:可以增加聲音的“甜美”感覺。并且增加聲音的空氣感,呼吸感。
10k~16kHZ:可以讓人聲更加華麗,不過要先確認(rèn)這個頻段是存在聲音的,都則增加的只會是噪音。
推薦效果器:FabFilter Pro-Q

這款效果器的EQ可以在普通模式與線性模式之間來回切換,并且擁有高達(dá)24段EQ、調(diào)節(jié)范圍寬達(dá)30db,不過唯一的小缺點(diǎn)就是不能處理諧波,但是這并不影響它成為最強(qiáng)效果器。
第四步:壓限
壓限包含了壓縮和限制,這是在錄音時防止錄制信號過載而使用的,也可以防止歌手的聲音忽大忽小。還可以把一些很大的聲音壓小,達(dá)到聲音整體增加的效果。壓限之所以要放在均衡后面,就是為了防止過載。
推薦效果器:Oxford Dynamics Native

這款效果器雖然功能算不上強(qiáng)大,但是它十分干凈的處理效果深得人心,可能并不算眾所周知的效果器,但是真的達(dá)到了十分干凈的程度。
第五步: 混響
因為流行樂和搖滾樂大多是在沒有回音的房間中錄制的,所以往往需要在后期制作室加上人造混響。如果你不清楚哪種效果是最好的,就去聽聽同類風(fēng)格的商業(yè)音樂,看看他們用的是哪種混響。
并且不能讓混響把混音的所有空間都填滿,空間和音符是一樣重要的。
推薦效果器:BREVERB 2

混音的效果器好用的有很多,不過這款效果器深得小編的心的就是他的界面十分的簡潔美麗,高貴典雅上檔次。
第六步: 母帶處理
別以為錄完歌做完以上的步驟之后就沒事了,還有最后一個步驟——母帶處理包括總體激勵、均衡、混響、音量提升等。
推薦效果器:Ozone 8

這款母帶處理套件十分的有名,里面包含了磁帶,EQ,多段壓縮,激勵器,聲相拓寬,限制器等功能,可謂是全能神器。 總之,混音包含卻不是只有以上六種(還包括對軌、修音、延遲、double、立體聲增強(qiáng)等等)。
以上步驟也并不是每次混音都必須要做的,沒有固定的先后順序。不過如果在一般情況下,你可以按照這個順序來做。小編在這里并沒有選擇一一列舉。
因為每位混音師都會有自己對聲音的理解與看法,當(dāng)然也會有自己的選擇,相信聰明的你已經(jīng)能夠合理的挑選自己所需要的知識點(diǎn)啦~
最后,樂哥希望大家都可以尋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并且制作出自己想要的人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