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的電腦中,圖片可以儲存為很多格式,攝影師常見的包括 Raw、nef、tiff、dng、psd、jpg 等等。
這些文件格式有什么區別,又應該在哪些情況下使用呢?看完本文,您就全明白了!
1. 原廠 Raw 格式
原廠Raw文件,直接記錄了相機芯片上的數字信號,因此也被稱為"數字底片"。各大廠商的 Raw 文件后綴也有所不同,常見的有:.ARW(索尼)、.NEF(尼康)、.CR2(佳能)、.DNG(大疆、華為)。
Raw 文件保留了相機拍攝的所有信息,使用了芯片上原始的色彩空間,因此畫質極高,后期空間極大,攝影師在拍攝時,基本都會選用 Raw 格式來保存。
Raw 文件不好的地方除了比較大,就是兼容性差——大部分 Raw 文件無法被很多通用電腦軟件直接讀取,而需要先通過各大相機廠家自己的圖片軟件或 Adobe Camera Raw 這樣的處理程序才能對 Raw 文件進行讀取、編輯。
另外,每當新出了相機,老版本的圖片處理軟件都需要進行更新,否則也還是打不開新相機的 Raw 文件。
不過,隨著數碼技術的更新換代,許多通用電腦軟件(如 PS、ACDsee)也出現了專門處理 Raw 文件的插件,在一定程度上減緩了 Raw 文件兼容性差的問題。
2. 通用 Raw 格式:DNG
針對原廠 Raw 格式兼容性差的問題,Adobe 公司開發出了 DNG(Digital Negative)格式,用于無損、通用的儲存 Raw 文件。
常用 Camera Raw 或 Lightroom 做 HDR 合并、全景接片的朋友可能會發現,軟件把原廠 Raw 文件進行合成后,生成的合并數字底片,都是 .dng 的后綴。
DNG 最大的優勢就是通用,不光 Adobe 的軟件可以打開,windows、IOS、Android/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安卓系統的內置瀏覽軟件,以及很多電腦、手機上的第三方軟件,都可以預覽這種格式,甚至很多相機、無人機、手機廠商,機內直出的就是 DNG 格式文件。
比如說,在 Windows 系統中,dng 格式可以直接看到預覽,而 ARW 后綴的索尼原廠 Raw 文件則無法顯示:
因此 DNG 格式的原片,更方便進行管理和維護。
與此同時,DNG 格式會對文件進行一些無損壓縮,因此體積更小,有時甚至不到原廠 Raw 文件的 50%:
因為 DNG 的無損性、通用性和更小體積,因此有的攝影師會在導入照片時,統一把原廠格式如 ARW、NEF 等,轉換為 DNG 后綴的 Raw 文件,以更好地儲存和管理。
當然,對于大部分攝影師和愛好者而言,并不需要多此一舉,保留原廠 Raw 文件已經足夠。
還有一個值得一提的區別,就是原廠 Raw 文件是無法修改的。
如果你在 Camera Raw 中對原廠 Raw 文件進行了修改,文件的本身并沒有發生變化,而是生成了一個.xmp 的新文件,來保存這些更改;而 Lightroom,則用 catalog(目錄)來保存這些更改。
DNG 文件則不然,如果我們對 DNG 文件進行了修改,這些修改可以直接寫入 DNG 文件本身,并不需要新生成文件;而且這些寫入是無損的,隨時可以一鍵復原成原始狀態。
3. 編輯文件:PSD 與 TIFF
PSD 是 Photoshop Document 的縮寫,簡而言之,就是 PS 原生的文件儲存格式,用于保存 PS 修改后的文件。
PSD 文件可以儲存修改后的照片信息,甚至圖層、alpha 通道、蒙版等非常具體的調整步驟。如果一張照片在處理后,我們以后可能要再次對它需要修改,我們都可以用 PSD 的形式儲存起來。
PSD 文件的大小不能超過 2GB,而一些圖層、通道很多的后期精修可能會導致文件“超大”,你需要換成 PSB 格式來儲存。
PSD 的主要問題也在于“兼容性”不足——只有 Adobe 公司相關軟件才能打開和編輯,而一些常用的第三方軟件如 PTGUI(全景接片)、 Startrails(合成星軌)等,是無法直接打開 PSD 文件的;而如果先保存成 JPG 再打開,又會造成嚴重的畫質損失。
此時,TIFF 格式(Tagged Image File Format)就派上用場了,它是一種靈活通用的圖像格式,可以支持多種色彩模式、色彩空間和色彩深度,甚至也能保留圖層和 alpha 通道;更重要的是,大部分的第三方軟件、打印機,都能支持 TIFF 格式。
除此之外,TIFF 格式還支持 LZW 無損壓縮和 ZIP 無損壓縮,可以極大的壓縮其大小,一般來說壓縮后大小與 PSD 差不多甚至更小。
簡單說來,如果幾乎不用其他圖片編輯軟件,那么保存成 PSD/PSB文 件最方便。如果經常用其他修圖軟件編輯,則推薦使用 TIFF 格式來儲存編輯后的文件。
4. 輸出文件:TIFF 與 JPEG
上一章節提到過,TIFF 格式可以支持多種色彩模式、色彩空間和色彩深度,同時還能被打印機支持。如果是要進行高品質打印輸出,或者在專業顯示器上進行欣賞,一般我們都會把文件輸出為 16 位 adobeRGB 的 TIFF 格式。
對于輸出打印的 TIFF,我們在保存時可以勾上“扔掉圖層并儲存拷貝”的選項。這樣可以大大縮小文件的大小,常常從幾個 GB 降到百來 MB。如果你不需要再對 PSD 或者 TIFF 文件進行反復修改,這一項選擇可以說是有利而無害,把它勾上吧。
TIFF 格式的問題在于,雖然它在后期軟件中的兼容性高,打印也比較方便,但在“分享展示”層面比較不方便——主流的操作系統、瀏覽器以及網站往往不支持 TIFF;在分享展示這個領域,還是 JPEG 比較受歡迎。
JPEG 是一種有損壓縮格式,只支持 8 位的色彩深度,一般大小只有幾 MB 甚至幾百KB ;不過 JPEG 的畫質,對于網絡分享已經足夠了。
因此一般修完的照片,我都會保存一份原始尺寸的 TIFF 文件,用于欣賞、打印和繼續修改;再保存一份壓縮尺寸(如長邊 1600 像素)的 JPEG 文件,用于網絡分享、展示。
網頁、手機端展示,JPEG 畫質已經夠用了
總結
各種文件格式的用途,大致可以總結如下:
-
相機拍攝記錄-原廠 Raw 格式
-
照片原片備份、儲存-原廠 Raw 格式或 DNG 格式
-
照片編輯后儲存-PSD/PSB 或 TIFF 格式
-
打印輸出-TIFF 格式
-
網絡分享與展示-JPEG 格式
以上就是本期要為您介紹的全部內容,感謝您的收看,我們下期再見。
(本文由 極影AdventureX 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