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Async 和Await 出現后,大幅簡化JAVAScript 同步和非同步(異步)的復雜糾葛,這篇文章將會分享我自己理解的歷程,實站await 等待、連續輸入文字、fetch 和回調應用,讓這些過去需要層層callback才能完成的流程,透過 Async 和 Await 輕松的進行扁平化處理吧!
什么是async?什么是await?
在JavaScript的世界,同步sync和非同步async的愛恨情仇,就如同偶像劇一般的剪不斷理還亂,特別像是setTimeout、setInterval、MLHttpRequest或fetch這些同步非同步混雜的用法,都會讓人一個頭兩個大,幸好ES6出現了promise,ES7出現了async、await,幫助我們可以更容易的進行業務邏輯的編寫。
對于同步和非同步,最常見的說法是「同步模式下,每個任務必須按照順序執行,后面的任務必須等待前面的任務執行完成,非同步模式則相反,后面的任務不用等前面的,各自執行各自的任務」,但我覺得這樣實在不容易理解,不容易理解的地方在于「中文」的同步和非同步,可能和實際上的解釋剛好相反了(同步的中文字面意思是「一起走」,非同步的中文意思是「不要一起走」,超容易搞錯的),因此如果你跟我一樣也很容易搞錯,可以使用我覺得比較好理解的方法:「同一個賽道vs不同賽道」,透過步道的方式,就更容易明白同步和非同步。
同步:在「同一個賽道」比賽「接力賽跑」,當棒子沒有交給我,我就得等你,不能跑。
非同步:在「不(非)同賽道」比賽「賽跑」,誰都不等誰,只要輪到我跑,我就開始跑。

在ES7里頭 async 的本質是 promise 的語法糖(包裝得甜甜的比較好吃下肚),只要 function標記為 async,就表示里頭可以編寫 await 的同步語法,而 await 顧名思義就是「等待」,它會確保一個 promise 物件都解決( resolve )或出錯( reject )后才會進行下一步,當 async function 的內容全都結束后,會返回一個 promise ,這表示后方可以使用 .then 語法來做連接,基本的程式長相就像下面這樣:

利用async 和 await 做個「漂亮的等待」
了解 async 和 await 的意思之后,就來試試看做個「漂亮的等待」:

如果我們把上面的范例修改為 async 和 await 的寫法,突然就發現代碼看起來非常的干凈,因為 await 會等待收到 resolve 之后才會進行后面的動作,如果沒有收到就會一直處在等待的狀態,所以什么時候該等待,什么時候該做下一步,就會非常清楚明了,這也就是我所謂「漂亮的等待」。
注意,await 一定得運行在async function 內!

搭配Promise
基本上只要有 async 和 await 的地方,就一定有 promise 的存在,promise 顧名思義就是「保證執行之后才會做什么事情」,剛剛使用了 async 、await 和 promise 改善 setTimeout這個容易出錯的非同步等待,針對 setInterval ,也能用同樣的做法修改,舉例來說,下面的代碼碼執行之后,并「不會」如我們預期的「先顯示1,再顯示 haha0...haha5 ,最后再顯示2」,而是「先顯示1和2,然后再出現 haha0...haha5」,因為雖然程式邏輯是從上往下,但在count function里頭是非同步的語法,導致自己走自己的路,也造成了結果的不如預期。

時我們可以透過 async、await 和 promise 進行修正,在顯示1之后,會「等待」count function結束后再顯示2。

setTimeout 和 setInterval ,這也可以應用于「輸入文字」的場景,過去我們要做到「連續輸入」文字,可能要層層疊疊寫個好幾個callback,現在如果使用async和await,就能夠很簡單的實現連續輸入的情境,程式碼看起來也更干凈簡潔。
html結構:

js代碼:

insertAdjacentHTML() 將指定的文本解析為HTML或XML,并將結果節點插入到DOM樹中的指定位置。它不會重新解析它正在使用的元素,因此它不會破壞元素內的現有元素。這避免了額外的序列化步驟,使其比直接innerHTML操作更快。
搭配Fetch
在上篇的文章 JavaScript Fetch API 使用教學已經有提到 fetch 的用法,因為 fetch 最后回傳的是promise,理所當然的通過async和await操作是最恰當不過的。
舉例來說,先前往類似阿里云的獲取天氣 API 的平臺可以取得許多氣象資料,搜索某個城市的現在天氣報告,通過 fetch的json() 方法處理返回數據,結果顯示出「北京市的即時氣溫」。
透過 async 和 await 的簡化代碼,得到的結果完全不需要 callback 的輔助,就能按照我們所期望的順序進行。( 先顯示「開始調用API」,接著顯示「北京市的氣溫」,最后顯示「氣溫結果」 )

搭配循環
如果要通過 JavaScript 實現「文字慢慢變大」的效果,除了透過css的transition設定之外,通常就是直接使用 setInterval 來完成,就像下面的代碼這樣:

搭配async 和await,我們就能將同樣的做法,因為使用了await,所以每次執行時,都會進行「等待」,也就能做到字體慢慢變大的效果。
html結構:

js代碼:

運行效果:

同樣的,上面提到的fetch 或是輸入文字,只要做成await 的方式,都可以放在循環里面使用,例如通過循環不斷的 fetch 資料、通過循環不斷的輸入文字...等,這些就不是callback 方法能容易辦到的啰~

文章參考來源:https://www.oxxostudio.tw/articles/201908/js-async-await.html
原文作者:oxxostudio
由于網頁為繁體內容,術語描述和話術與我們有差異的問題,筆者在保證不改變原意的基礎上做了調整,并在此基礎上進行了錯誤校正,如發現問題,歡迎你的指正
小結
坦白說只要你一但熟悉了async 和await,就真的回不去了,雖然說callback 仍然是程式開發里必備的功能,但對于同步和非同步之間的轉換,以后就交給async 和await來處理吧!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前端達人”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