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來自于微信公眾號美股研究社(ID:meigushe)”,作者:美股研究社,授權轉載發布。
在臺積電之后,又一個芯片巨頭的新財報備受外界關注。北京時間4月23日,英特爾盤后公布了2021年Q1財報。
從財報來看,本季度英特爾營收197億美元,超出市場預期的179億美元,凈利潤34億美元,與上年同期相比下滑41%。其中第二大收入源數據中心業務營收同比銳減20%,拖累業績,毛利潤也顯著下滑5.4%,盤后股價一度跌超3%。
截至目前,英特爾盤后股價為61.21億美元,盤后下跌2.17%,市值為2548.07億美元。
英特爾今年一季度盈利低于預期,且毛利率遜色,主要受到全球半導體供應鏈的嚴重影響。全球缺芯問題還將持續2年,重壓之下英特爾如何扭轉局面?面對競爭對手的緊逼,英特爾如何重新奪回市場份額?芯片代工會是戰略轉型的好出路嗎?
DCG業務銳減20%、毛利率下滑5.4% 市場份額已被搶奪
從營收來看,英特爾本季度凈收入197億美元,較上一季度略有減少,與去年同期相比基本持平,但也幾乎很難邁過200億美元的門檻。
利潤方面,從2020Q1開始,英特爾的凈利潤持續下滑,僅2020Q4利潤上升,但對比2019年同期依然下降15%。本季度凈利潤僅34億美元,同比下降41%。
從業務來看,英特爾主要業務和收入來源是CCG業務和DCG業務,兩大業務占比約9成。其中,DCG業務當季收入55.6億美元,同比下降21%,市場預期58.9億美元。
主要原因是一季度向云服務商出售的芯片收入同比減少29%。英特爾表示,這是因為客戶暫停下單,在消耗未使用的庫存芯片。
周四收跌近1.8%的英特爾股價盤后加速下跌,跌幅一度超過3%。值得一提的是,這已經是英特爾連續四個季度發布財報之后股價下跌了。
針對數據中心業務下滑,英特爾喬治·戴維斯表示:影響一季度同比表現的因素,很大部分原因在于我們現在處于消化階段的最底部。另外,我們的投資也會增加,尤其當我們在7納米制程上取得進展之際,你可以看到7納米制程的成本也出現在其中。
背后也反映出投資者的擔心:若英特爾推遲推出新產品,將導致重要客戶選購其他競品,英特爾將會徹底失去這類客戶。
此外,毛利率這一數據值得我們重點分析:英特爾毛利率一季度降至55.2%,低于市場預期的57.98%,較去年一季度的60.6%下降5.4%。顯然,英特爾正遭受全球半導體供應鏈的現狀影響。
毛利率是體現英特爾生產和產品定價實力的指標,2019年英特爾的平均單季毛利率高于60%,而在去年疫情爆發后,毛利率除了四季度以外就沒有再突破過60%,今年一季度也并未能扭轉頹勢。
DCG業務收入下滑和毛利率明顯下降表明,英特爾正在被競爭對手奪走市場份額,并且,各家廠商最近都在大力布局。
例如GPU巨頭英偉達正在對半導體行業進行全面的整合布局,本月推出了首款用于數據中心的CPU芯片處理器。被英偉達創始人CEO黃仁勛稱為是完成了“解決問題的最后一塊拼圖”。
ARM方面,上月末公布近十年來最大規模技術創新,推出了最新的Armv9架構。有觀點認為,這是為了與英特爾競爭所推出的新武器。
但是英特爾顯現疲態:下一代7納米芯片的制造方面出現重大延遲,核心技術難以突破。英特爾不僅受到英偉達和AMD的雙面夾擊,與臺積電、三星兩家公司的差距也正在拉大。
更讓英特爾緊張的是,包括蘋果和微軟等長期合作伙伴也都已經宣布將基于Arm架構研發自己的芯片。去年11月,蘋果首次發布搭載自研芯片M1的Macbook電腦。本周二,蘋果新品發布會又推出了搭載M1的iMac和iPhone Pro。
眼下,半導體行業競爭全面升級,新老對手競爭激化,英特爾并不具備顯著優勢。從股價上看,在2020年這過去的一年里,費城半導體指數上漲超過50%,英偉達上漲122%,AMD上漲89%,而英特爾股價則下降13%。
這無疑對于投資者的信心是極大的考驗,今年或許更為艱巨。
可以看出,DCG(數據中心業務)作為主要的增長引擎,目前增長動力不足。那么另一大業務CCG表現又如何呢?
PC行業整體下行 英特爾王者光環逐漸褪去
英特爾的CCG業務即包括個人電腦(PC)芯片在內的英特爾客戶端計算事業部,一季度營業收入106.1億美元,同比增長8%,高于市場預期的100億美元。
雖然一季報顯示PC業務收入穩步增長,但PC行業整體下行,市場容量有限,還面臨著AMD的猛烈攻擊。作為老牌PC巨頭的英特爾早已跌落神壇。
2006年,英特爾PC端業務就已被AMD追平,為守住其PC端市場的基本盤,英特爾砍掉移動通信業務,收縮戰線,全力投入PC端。
以英特爾為代表的IDM模式,承接了芯片從設計到制造到封裝的所有環節。而低成本、微利潤的處理器是無法支撐這一重度投入模式的。
而ARM公司開創授權模式,將芯片的架構、設計和生產分開,它激活了全產業鏈的活力,不僅提高了生產效率和新工藝迭代的速度,也降低了生產成本,從而形成了日益繁榮的ARM生態。
隨著PC市場份額不斷萎縮,英特爾節節敗退,AMD步步崛起,自然成為英特爾的心腹大患。
遙想當年,英特爾與微軟橫掃PC時代,憑借CPU芯片在傳統PC芯片獨步天下。如今,微軟市值逼近2萬億美元。英偉達市值3680億美元,超過了英特爾,英特爾目前市值僅2500多億美元,與微軟市值相差1.7萬億美元,相去甚遠。
Gartner副總裁艾倫·普里斯特利(Alan Priestley)表示:“英特爾很難重回正軌,現在的競爭將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更加激烈。英特爾的市場份額將會繼續丟失?!?/p>
內部業務不景氣,外部行業格局也在重塑。實際上英特爾也一直在嘗試改變,做出一系列的改革。傳統PC業務占比已經從原來的80%下降到50%,下降的部分被DCG業務代替。在去年,英特爾全球副總裁兼中國區總裁楊旭表示,在不遠的將來,很有可能變為30%是傳統的PC業務,70%都是以數據為中心的業務。
當下,英特爾兩大核心業務均面臨挑戰和威脅,新CEO上任做出了哪些改變和新業務的拓展?又將如何帶領英特爾繼續前進?
技術工藝落后臺積電2.5年 芯片代工是英特爾的好出路嗎?
總體來說,興于PC時代的英特爾,在移動互聯網敗下陣后,讓ARM崛起。如今人工智能時代,英偉達借助AI崛起。當然,老牌巨頭英特爾依舊是不可忽視的力量。
在財報電話會議中,針對分析師提問與三星、臺積電等會形成更為直接的競爭。英特爾帕特蓋爾辛格表示:在這點上,可能三星或臺積電的材料可以和英特爾的相結合,可能是較舊的工藝技術、更新的工藝技術,以及利用我們的一流封裝和組裝測試技術的優勢等等。
去年新上任的CEO帕特·蓋爾辛格制定了IDM2.0戰略,意圖帶領英特爾重返霸主地位。上個月,蓋爾辛格宣布計劃斥資200億美元新建工廠,生產自家芯片的同時,也為其他芯片公司(包括高通、英偉達、博通等行業客戶)提供代工服務。也就是說,這些將從競爭對手變成客戶?;粮癖硎尽OM軌虮M快贏回蘋果這家重要客戶。
IDM2.0戰略標志著英特爾專注于向制造業轉型。
英特爾是為數不多的芯片設計和芯片生產一手抓的廠商,一直都拒絕給其他廠商代工芯片。但現在,英特爾開始做汽車芯片的代工廠,與臺積電和三星電子展開直接競爭,是自身發展所需,也是大勢所趨。
同時,英特爾還將投資建立兩個新的晶圓廠,并且計劃在年內實施進一步的產能擴張計劃。在疫情影響下,全球晶圓上下游產能嚴重吃緊,此時開放的代工服務不僅能緩解一部分產能壓力,來增加內部的營收和業務模式,還能鍛煉制程廠的工藝和良率提升能力。
但是,英特爾的積極轉型并不被市場看好。杰富瑞分析師馬克·利帕西斯認為,英特爾并未直接解釋它計劃如何追趕臺積電。根據利帕西斯的研究,英特爾在芯片制造上至少落后臺積電2.5年時間,縮小這一差距存在難度。
并且值得重視的是,投入200億美元新建工廠加快技術升級,也會影響到盈利能力。通常在開發每個新工藝節點時,臺積電的利潤率都會下降幾個百分點。只有當新工藝投入批量生產后,才會獲得豐厚回報。但目前仍未知這一戰略是否奏效,是否真的能為利潤帶來新的增長點。
當然,與其他代工廠生產的產品不同,英特爾擁有先進的工藝技術和封裝技術,可以向美國和歐洲客戶承諾產能,并能面向客戶提供世界級的IP產品組合。在PC市場份額被搶奪之后,代工業務可能會成為重要的新收入來源。
我們必須肯定英特爾在技術層面的領先和商業模式上的成功,但時代發展浪潮下,巨頭也存在局限性和滯后性。物聯網新時代下半導體行業正在加速變革,擁抱變化,保持創新,不斷強化業務增長能力,給予投資者和市場信心,才是英特爾的立足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