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商報8月4日消息,在接到受騙者舉報后,華商報記者在近三個月里,先后添加了循環卡、老人養生、高利返利等微信群,發現這些群存在共性就是拉人頭入群,通過虛假宣傳,再以獲利的噱頭讓成員交錢,然后再以返利為誘餌拉人進群。如此反復,群拉著群,群又自建新群。是誰在拉投資,錢被騙到什么地方,都不得而知。民警分析發現,這一切都以通過網絡“相識”,又通過網絡交易,一旦被騙,取證難、破案難,挽回損失難。
騙局1:直擊循環卡騙局,有人以國家發福利做幌子建群辦卡
兩個多月前,華商報新聞熱線接到西安一名讀者反映循環信用卡騙局。
該讀者稱,她的一位家人在外地被騙,同樣的騙局又在西安上演。記者在這名讀者邀請下,進入到這個循環信用卡群。
最初該群是一位自稱李某的人設立,稱是西安城東一私人醫院老板,時不時在群里發一個定位信息,偶爾在群里通過語音的方式,發一些宣傳的內容,稱循環卡是一種國家發的福利,這種福利是為了讓廣大群眾早日致富,稱持卡人每個月交1008元,有5萬的信用額度。第一個月可以提現額度的三分之二,也就是3.5萬,第二個月只需要還100元或200元,額度就可以恢復到5萬元,然后再提取3.5萬。以此類推,這樣,一年你可以從卡里套現42萬。
記者在群里發現,該群非常活躍,從深夜到凌晨,都有人轉循環信用卡信息,談論循環信用卡的好處。時間久了,細心人會發現,在群里積極發言的總是那么七八個人,他們不停地給群主幫腔,引導其他人發聲或發表一些歡迎新會員加入的信息。
這個初建群,是吸納會員的一個基本群,群主以獲得高額福利為誘惑,交一千多元的會員,掃群里的二微碼,又建另一個微信群,通過這種不斷交錢、不斷建群的方式,吸納新人加入。群主在群里說:“循環信用卡是一個新生事物,很多人不懂,不明白是很正常的,但是要去了解一下。今天給大家公布了很多第一批拿到循環卡使用,已經激活了一些。大家仔細看一看,到底這是真的假的還是騙人的。”接著在群里就會發一些卡余額的信息。
循環卡到底是個什么樣的卡?
李某在微信群里發了一些顯示是印有國旗的紅色銀行卡。
揭秘:有自稱醫生者群里幫腔,記者聯系醫院查無此人
入群的人員,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聽從”群主的宣教,也有人會提出這是個騙局。此時,群里幫腔者會怒懟:辦這種卡需要信心,最好做個全面的了解,只有對自己負責了,才能對家人朋友負責。多了解一次,給自己一次機會,也不要錯過這么好的機會。利息零費用,讓循環使用將近十年的錢上百萬元,有些人還質疑,就永遠發不了財,更享受不到循環往復的財富。
李某經常在群里鼓動大家進入循環卡隊伍,希望西安市及周邊的人員通過微信或電話聯系,希望大家一定要給自己一個發財的機會。每當李某在群里說話時,群里的幫腔者會不停表示“擁護”。
7月中旬,記者與其中一位在群里經常支持群主的人互加微信,這位網友自稱是西安某醫院的醫生,一邊吹噓自己的醫療技術,一邊吹噓著循環卡賺錢的好處。事隔幾天后,記者約她相見,討教一下循環卡的使用時,她電話里答應,事后卻以各種理由推辭。為了能聯系到此人,記者假借讓她幫助聯系她工作的醫院看病,她在電話里稱在外地學習,記者再次聯系,她將記者拉黑。但該支持者仍在大群里比較活躍,支持群主。
隨后,記者通過渠道聯系她自稱在工作的醫院,查無此人。7月下旬,該支持者,在群里公布一些填寫模板信息,身份證號碼及銀行開戶行顯示卻是省外用戶。
記者又添加另一名支持者,在群里她自稱是某單位高管,私聊后查看她的朋友圈信息,顯示以做二手車為主。記者添加群主,通過朋友圈查看她的信息,多是以賣保險為主。
在這些群里,所謂的職業到底有多少是實際身份呢?沒有人知道。
群主所謂“循環信用卡”更是以逐利為目的,持卡人還可以免費率、無逾期、免息使用、循環使用。
記者查詢得知,循環卡已經被全國多地警方公布為騙局。
警方點評
群里自稱的職業多是虛假的,是用來忽悠大家的,千萬不要相信。要認清一個基本常識:無緣無故個人交一千多元就能獲得國家上百萬福利資金,想想就不可能。其次,銀行卡如果不是銀聯卡,這個卡又怎么進行資金交流,所謂的上百萬元的循環資金又是從哪里來的?只有一個答案,顯示的金額是假的,這個卡僅是一張幾元成本的卡片而已。
民警稱,遇到此類問題,可能有人覺得管它是真是假,先注冊申請了再說,那你就太天真了。當你提出申請的時候,你已經中了騙子們的套路,騙子有無數種辦法掏空你的口袋。首先,要申請這種根本不存在的信用卡,你必須填寫個人真實資料,如身份證號碼、手機號碼、家庭住址等。當騙子收集了大量個人信息,就會進行倒賣,貸款或者用于其他各類非法活動,對你再進行精準詐騙。當你提出申請后,詐騙團伙還會讓你繳納各種費用,如繳費升級套餐、繳費消除你的信用污點等。
騙局2:騙子蹭國家重點項目高額返利,讓人“躺著”就能掙錢
家住西安城西的李先生最近非常苦惱,父母親將養老的十幾萬元購買了一個“××扶貧夢保險”,他在網上也進行了一番查找,發現這是個彌天大謊,可勸說父母又不起作用,為此,他與老人之間產生了很深的矛盾。
李先生稱,2019年6月份,“××扶貧夢保險”在小區里做活動,其中一名張姓女子到他家里進行培訓,包括如何使用手機下載軟件,如何注冊,如何應用,如何拉攏下家,如何先從身邊人開始發展用戶等事宜。半個多月的培訓,父母已經入魔,聽不進去家人的勸說。為了弄清楚父母加入的這份保險基金如何運作,李先生用父母的手機將他和記者拉入“××扶貧夢保險”微信群里。
在這個微信群里,記者看到他們的宣傳信息:
××扶貧保險,是使你快速成為七億中產階級的一分子(2000萬元的擁有者)。第一:終生投資1800元,成為全國總代并獲得推廣權利。這是一次性購買60年的護貧保險費(每年30元)。保護你從加入那天起,只要堅定不移地全力分享,就一定在60年期間內,決不缺錢。
加入條件及義務:報單人,必須把微信本身昵稱改成標準形式,本人姓名,推薦人姓名,總代理。微信頭像必須是本人近照(上半身以上的)。報名的手機號必須是本人實名制,年齡不限等內容。
加入“××扶貧夢保險”好處,投資1800元,三年內可以享受港澳或云南四次免費旅游,機票吃住購物全部報銷,也可以一家四人一次性完成,日期隨時都可以安排。
短期脫貧計劃:第一層,直推一人,躺著秒賺到扶貧獎勵900元,收入4X900=3600元,凈賺1800元。第二層,再發展一人,秒賺到扶貧獎勵300元,收入4800元。第三層,再發展一人,秒賺扶貧獎勵200元,收入12800元。三層獎勵可以基本解決參與者的目前困境,還要獎勵四張總價值3萬元的旅游票。
揭秘:交錢后就會進入另一個群
記者在“××扶貧夢保險”群長達一個月時間里,觀察群里的信息發現,群主不停搬出國家一些政策、文件或媒體評論員文章,進行張冠李戴的解讀。特別是蹭當前一些國家重點工作及重點項目的報道熱點,進行誤導式的宣傳。而在宣傳這方面的信息時,錯別字層出不窮,很多時候連語句都不通順。為了增加群里的關注度,時不時會進行一次所謂的分紅“登記”,這時間很多不明真相的人會將真實身份證、銀行戶頭等信息上交。
記者簡單統計了一下,根據群里提交的資料,年齡在60歲以上的老人居多,從家庭地址顯示來看,多是西安周邊居民或村民。
記者還看到,有一位79歲的老人應該操作不熟練,不停重復在群里發自己的信息,連續發了多次后,被群主清理出群。
對于申領資金者,群主稱,先交1800元,憑借交錢的信息,再進入另一個群,即可享受百萬元回贈。
警方點評
這種騙局其實還是套用真實身份進行詐騙或買賣信息。識別的方法很簡單,年齡都60多歲了,連體力勞動賺錢都非常困難了,投資1800元就能成為百萬富翁,根本不切實際。試想,如果這樣能賺到上百萬元,那么還要企業和個人交養老金干什么?還要退休金干什么?其實一個非常簡單的道理,騙術太低級,上當者識別能力更差。提醒老年人對于不確定的賺錢信息,一定要與子女商量,多方面了解,以免上當受騙。
騙局3:以理財實戰、養老計劃拉人投資騙錢
7月20日,73歲的李師傅告訴華商報記者,今年初,他參加含光門外一公司搞的投資理財活動,剛開始只聽課,能免費領取一斤雞蛋。后來工作人員稱只要存600元,成為會員,才可以聽更實用的理財實戰課程。李師傅交600元辦理會員后,每次聽課后領取一些青菜。大約聽了五堂課后,工作人員鼓動老人存款,最少2萬元以上,年利息高達20%以上。他以前看到過公安機關提醒高額利息不可靠的宣傳,擔心上當受騙,沒有再交錢。
李師傅稱,當初他交的600元辦理會員,僅領了幾次青菜,加起來還不夠一百元,現在想想,這就是一個很低級的騙局。
家住西安城北的汪先生稱,自2016年母親開始接觸小區張某,在張某慫恿下,母親參與陜西某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旗下的養老計劃,一份保險2萬元,每拉一個人有額外的提成,每周工作日去張家堡打卡聽課,若每周都去則每月發工資2千元,母親以自己名義投了2份,以丈夫的名義投了1份,共計投了6萬元左右。家人知道老人上當受騙后,帶著母親去公司好說歹說,甚至提出報警或媒體曝光,才將錢要回。
警方點評
騙局其實就是為了逐利,請廣大群眾不要輕信,防止個人信息泄露,天上不會掉餡餅,掉的只有陷阱,只要你抱著貪婪、僥幸心理,就會落入騙子事先設好的局。收起自己的欲望,莫讓騙子有可乘之機。民警同時提醒老人的子女,老人被騙,多是信息閉塞的原因導致,作子女的抽空多陪老人交流、溝通,宣傳當前網絡的線上和線下的騙局,這樣能有效防范老人被人利用,防止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