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代碼整潔之道》在業內有很高的知名度,被諸多前輩推薦給后來者閱讀。本書以循序漸進改造一個小程序的方式,演示了一個程序可能的各種設計(在代碼層面)。手把手教你該怎么設計代碼,為何要這樣設計,這樣設計的好處是什么。通過一周的閱讀,總結了如下要點。
一 函數
所有的編程都是從HellWorld這個小函數開始的,學會設計函數非常重要
- 函數要短。短才方便閱讀、維護和設計。(每個人都經歷過讀不懂自己代碼的尷尬)
- 函數只做一件事。依照單一職責原則設計函數。一個函數可以:流程控制,邏輯判斷,改變變量狀態,以及做運算,或者調用多個下一抽象級的函數。
- 函數分解成多個抽象層級設計,高層函數只調用下次層函數,呈樹狀圖,層層封裝。
- 函數不應該有標識參數(除了作為API的函數),這意味著函數有至少兩種執行方式,違反了第2條原則。而且明顯能拆成多個小函數。
- 函數參數越少越好有,多個參數應該封裝成一個整體傳入的。如果邏輯上不是一個整體,則函數肯定能被拆成多個小函數然后被分別調用。第4條標識參數可以封裝進整體傳入函數,而不是直接作為函數的參數
- 函數真的最好只做一件事,不要為了一時方便順手加幾行代碼。如登錄驗證時,函數用來驗證username和password,在驗證之后順便給用戶初始化些其他東西。會導致這個函數在其他時候無法驗證用戶信息。
- 底層函數不應該改變參數狀態,如果想改變某類的狀態,就把該函數加入該類,讓它自己調用函數。如:把改變類x的狀態的函數調用addFooter(x),改為x.addFooter()。
- 函數不要返回錯誤碼,這需要你有錯誤碼的枚舉類,并且違反了開放封閉原則(你需要加入新錯誤碼來擴展新錯誤),直接拋出異常就好了。(可以通過繼承父異常來擴展)。但是實際上錯誤碼的應用不比異常少,而且異常也會導致代碼的臃腫。
- 函數名稱應該描述清楚函數作用,避免頻繁去看文檔,這對于短小的函數來說不難辦到,如果很難命名可能需要思考函數是否有依照以上原則設計(你一個函數可能做了很多事情)。并且名稱的命名應該不容易與其他函數名稱形成混淆。如:add()在calculator中意思是加,而在List中就不應該用add表示插入集合了,應該用insert或Append。簡單來說就是一個概念對應一個詞,并且始終如一。
二 格式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編碼風格,書中總結了一些JAVA及其他語言的建議
- 好的格式應該由小且精的代碼片段(函數)組成
- 封包代碼,導包代碼,成員變量,函數方法。都用空行隔開,形成分開的代碼塊
- 函數按調用順序從上到下排列,類變量在頂端聲明,方法變量在使用前聲明
- 一行代碼不超過100個,同一行的計算可以按先后順序用空格隔開,如:
- 100 * 732 / (2+3) * (5-1)
- 小括號內的運算全都擠在了一起,其他運算都有空格隔開,很容易看出運算順序
- 縮進代表了一種包含關系。Java沒有強制要求,但是Python就是用縮進表示包含。
- 說了這么多最后總結道:老大規定用啥格式就用啥格式
三 注釋
其實注釋寫了后,看的最多的還是自己
- 好代碼只需要少量注釋,代碼就能表達意圖——回到之前的內容,這要求我們寫小且精的函數。(但這不是你不寫注釋的理由)
- 好的注釋應該是這樣的。如:對抽象意圖或者深遠意義的解釋(如我這個函數為啥用這個方法實現);闡述長且難讀的函數(這種難讀不是因為代碼寫得爛,而是業務邏輯復雜);警示一些關鍵重要的部分(這些部分一般是函數會改變某些數據實體);TODO注釋提醒并告知未來要做的事;學著公共API的JAVADOC寫就是好注釋(雖然也有少數爛注釋);
- 爛的注釋往往是這樣的。如:多余的注釋(簡單函數強行加上注釋,讀源碼會比注釋更快);誤導的注釋(注釋本來就是錯的,可能源自你更新了代碼沒更新注釋——小函數特別可能出現這個問題);注釋掉的代碼(你為何不刪了代碼?);廢話太多的注釋(語文是體育老師教的)。
四 類
書中對于函數的設計其實和類的設計思想是類似的,所以類應該功能單一且小巧,越小耦合性越低,最后用門面模式組合起來向外提供API就好了
五 系統
系統整體結構的設計
- 把系統的整體構造和業務使用分開。不要讓構造影響使用,也不要讓程序的運行反過來影響構造。這也是Spring這么應用廣泛的原因之一,Spring Core就是個類容器。
- 把業務邏輯和檢查或日志方案分離,不然糾纏在一起的代碼會很難看懂和修改。Spring AOP也解決了這個問題。
六 測試
測試不僅僅是測試小姐姐的事情
- 測試函數(方法)也應該短小(如果函數原本夠小的話測試函數自然會小)
- 每個類最好都測試下,測試時間會比以后debug時間少。從底層函數一點點測上去,以后debug能迅速定位。
- 測試類應該保存下來,方便每次修改后進行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