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員工端,一張發票的錄入能從1分鐘縮短至2—4秒。在財務端的審核工作,能提升的效率約50%。”每刻報銷首席產品官周軍贊說。
財務管理,正邁入一個“人機協作,智能分工”的全新時代。從“財稅一體化”到“報賬機器人”,從大型企業的“財務共享中心”到小微企業的“代記賬”,人工智能在財務管理領域的應用,越來越深入。
然而,來自特許公認會計師公會(ACCA)最新的調查顯示,雖然70%的企業認同在財務領域引入AI,但實際上,目前只有5%的企業投入預算,那么人工智能在財務領域的表現究竟如何?
識別票據效率提升30倍
每個企業都需處理發票。依據傳統處理方式,發票認證、報銷錄入、分攤費用、會計憑證等一系列流程,要耗費大量的人力,而人工智能有望改變這一狀況。
“所有票據由原來的統一快遞到本公司做賬,現在改為終端拍照錄入做賬,節省客戶快遞成本和時間成本,防止重要票據丟失;原來需要登錄電子稅務局增值稅發票驗真系統,現在改為直接自動快速驗真,不用在每張發票校驗時都輸入校驗碼。”上海舒問企業管理咨詢有限公司總經理黃俊頲說,人工智能的應用讓發票處理效率提升了30倍以上。
比如智能報賬機器人可為員工或供應商提供7×24小時的自助交收票據服務,當中批量掃描識別并自動填單。“為財務人員在交收票據過程中點數、掃描、票據真偽識別及票面信息核對等工作節省85%的工作量。”遠光軟件股份有限公司的人工智能產品經理羅遠軍說。
財務共享中心是近年來出現并流行起來的一種財務管理方式,它將不同國家、地點的實體會計業務放到一個線上的共享服務中心來記賬和報告。發票的識別、驗真、錄入,過程繁瑣重復又極易出錯。人工智能識別票據,也被運用到“財稅一體化”中。
“原來每個月單錄入增值稅發票的工作,就需要4個稅務會計工作一周時間才能完成;現在,在人工智能多票據混合切割識別服務的幫助下,識別包含增值稅發票、出租車票、客運汽車票等全部品類票據,也僅需要3天時間,效率提升10倍以上。”跨越速運財務高級產品經理蔡建珊說,這節約了90%的人力成本。
從“小時”級壓縮到“秒”級
票據識別的難點,在于票面信息的干擾因素多。
“從票據本身而言,會存在字體模糊、印刷錯位、蓋章覆蓋文字、票據褶皺等情況;而將紙質票據轉成票據影像進行識別時,票據影像也會存在模糊、過曝過暗、背景復雜等情況,以上干擾因素都會影響票據的識別準確率。”睿琪軟件CEO徐青松說。
財務票據的樣式過多,也極大增加了識別的難度。徐青松解釋,雖然每個省的增值稅發票版式較為固定,但增值稅發票外,還有出租車票、高速公路票等海量的發票種類,各省缺乏統一版式、種類繁多,從而導致識別困難。
“智能票據識別平臺上線半年時間,已經準確識別超過5000萬張發票。”徐青松說,深度學習的過程就是一個“見多識廣”的過程。計算機需要見過海量的、各式各樣的票據,才能在遇到任何票據時都能夠準確識別。正是這個數據逐漸的迭代過程,才使得目前智能票據識別平臺的實際應用準確率達到95%以上。
“當然,目前系統的識別準確率還無法達到100%。因為計算機其實和人眼一樣,也存在局限性。比如目前很多出租車票、過路費票都采用熱敏打印技術,一段時間過后,票據上的字體就會淡化,字體顏色變得很淺,這種情況往往人眼識別都比較吃力,此刻,計算機自然也較難準確識別。”徐青松說。
聚焦于更高價值的財務活動
人工智能目前在財務管理的運用,主要解決的是財務票據的“人工錄入”痛點。
“人工智能技術已經完全可以為財務行業的多個應用點提供很好的效率提升,發票識別只是其中一個點的應用,語音識別、機器翻譯等都能在費用報銷這個場景發揮價值,例如海外發票的翻譯。”周軍贊說。
財務人員,在這場人工智能變革中,又該如何自我定位呢?
“智能財務的出現,能讓財務人員聚焦于更高價值的財務活動。”黃俊頲認為。
“財務人員從低層次重復工作中解放出來,類似技術進步解放了工廠生產線上的工人,低端崗位不復存在。”中央財經大學互聯網經濟研究院副院長歐陽日輝認為,財務人員需要更多地參與業務經營活動,管理會計地位上升,通過預算管理、業績考核、運營分析的方式,解讀財務數據反映的信息,結合市場環境和行業特點,從財務的角度為企業業務發展、決策制定提供科學的數據支持。
歐陽日輝表示,這對高校人才培養提出了新的挑戰,教師不僅要懂財務還要懂技術,對未來的發展趨勢還要有較好的把控,才能培養出符合市場的人才;課程體系和教學目標需要實時調整;教學和實訓密切結合,不僅教授理論知識,還要創造機會讓學生接觸實務,產學研用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值得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