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都,一天就能拿到開店的所有手續;只需五秒,你就能完成核酸檢測登記……這些看似沒有關聯的背后,實則有一根無形的主線將其緊密相聯——數據要素流通。
當下,數字經濟已成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要引擎,深刻改變著人類生產生活方式。4月25日上午,第四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在福州海峽國際會展中心開幕,本屆峰會以“激發數據要素新動能,開啟數字中國新征程”為主題,成都數之聯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周濤受邀出席并在主論壇發表演講。
“如何進行數據要素流通體系建設?切忌‘獨善其身’和冷啟動”,周濤在當天下午的主論壇中發言表示,在政策利好的大環境下推動數據要素流通,很多失敗的案例大多是因為僅關注自身而忽視了產業聯系與運營。過去幾年,在數據要素流通體系建設方面,成都已經有了一些實踐,數據要素流通釋放的巨大價值,已成為成都數字經濟發展的創新動能。
以下為周濤演講全文:
數據要素流通體系建設的頂層思考
很高興今天與大家在福建相會,今天我講的是一個有趣的問題,也符合這次峰會主題。2020年4月9日,中共中央發布《關于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 》,這是數據首次正式被納入生產要素范圍。在這樣的政策利好下,各個地方政府都在探索如何推動數據要素流通。但是實際在今年之前,全國已經建了15個數據交易中心或者交易所,其中有9個已經倒閉,另外6個慘淡經營,迄今為止沒有一個成功的例子,這讓我們重新思考一個問題,到底如何真正有效推動數據要素流通,并且使它實現價值成為一個生產要素?如果現在我們要建一個交易中心或者交易所,那么他關鍵功能有哪些?接下來我將從成都案例、實踐成果和幾點建議來展開。
首先,我們要明白不同類型的數據有完全不同的流通方式和機制。舉個例子,同樣是開放數據,政府開放數據是一種流通方式但不是要素流通,政府數據開放出來主要是讓大家了解政府的情況,把政府開放數據拿出來再加工得到價值幾乎很少,從要素的角度來講價值比較低。
但科學數據開放出來,雖然也不花錢但卻是一種要素,比如人類基因組數據、表情數據,Elsevier開放的五百多萬個有機化學方程式等,都成為我們進一步加工生產的重要基礎。
因此第一點,我們必須要根據不同數據的類型,將數據分為公共數據、社會數據、科學數據等,并且對應不同的要素流通的方式。當我們把這些不同的要素放到一個交易中心時,這個交易中心需要具有幾個獨特的功能:
1、要具備登記發布的功能,除了正常的產品上架以外,我們要想辦法把這個數據寫進企業的資產負債表里,有一個會計準則的基礎。
2、需要一個交易撮合的功能,包括供需的中介,報價、詢價、競價、定價,還有特別重要的是能夠對交易的數據進行質量控制,使得買賣雙方真正得到他們想要的高價值數據。
3、要有一系列的技術服務,能夠支撐各類的流通方式,包括隱私安全計算,多方安全計算等。還要能夠進行數據質量控制,數據的建模等。
4、最后,它還必須具備生態服務的功能,要建立一個顯性的品牌和流量中心,如果一個數據交流中心不是一個流量中心的話,那它不可能成功,因為沒有人會到中心去交易。
在這種理念下,成都市做了一些簡單的實踐。我們在公共數據方面,率先擁有了數據制度,并且率先開始探索政府數據授權運營。尤其獨特的是,為了讓政務數據產生價值我們進行了深入的運營。
例如,成都有60個產業功能區,在武侯的一個商務功能區,先讓政府提供了三千多家中小微企業的名單,然后我們僅僅利用6700多萬稅務數據,就把名單縮小到幾百家,然后挨著打電話,最終在一個多月的時間內給出了一個多億的貸款,這實際上是一個很簡單的事例,但是卻體現了我們是通過深度運營才讓數據產生價值。
與此同時,我們還做大量的科學數據共享、社會數據融通的工作,例如我們通過大量的科學競賽匯聚了大量的科學數據,全球十多萬支隊伍,八百多萬次提交,成為了全球最活躍的科學數據的流通樞紐。新網銀行同時還給了兩百多家金融機構一個平臺,使大家都能在里面查詢(數據)。
基于這樣的一些產業實踐,給大家幾點關于做數據流通的小建議:
1、不能“獨善其身”,交易中心不能劃清邊界只做交易相關的事,因為現在的產業還不夠成熟,需要做更多的事才能成功。
2、切忌冷啟動,政府一定要給交易中心充分賦能,稅收、社保等等相對比較重要的數據,在隱私安全合法合規的情況下,讓交易中心把這些數據用起來,冷啟動是很難啟動的。
3、加大運營投入,一個交易中心一定不能把建設經費作為主要投入,而是要把運營經費做得比建設經費更大,通過深度運營才能真正實現更好的數據要素流通。
4、管理團隊要有經驗,我希望未來的交易中心是一批真正在市場上摸爬滾打過的人來運營的。
當然,跟知識產權資產化一樣,數據要素資產化和資本化也是一條非常慢的道路,古人云“道阻且長,行則將至”,今天的報告時間不長,希望對在座做這方面事業的人有所幫助,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