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之前的文章中,我們起底了SpaceX“獵鷹”9復用火箭的來源,它就是美國上一次重返月球“星座”計劃的“戰神一號”,但拋棄了降落傘回收方案,采用了依靠火箭矢量發動機垂直降落,海上駁船回收的設計,更省錢更高效。而SpaceX和藍色起源公司的液氧甲烷發動機,則來源于“獵戶座”飛船的原始設計。
左邊是戰神一號,右邊是早期的獵鷹9
巧了,2010年有篇文章曝光過它們的關系
這引起了很多馬斯克粉絲的攻擊,我們不否認馬斯克和SpaceX的貢獻,無論“獵鷹”9,還是“星艦”使用的“猛禽”系列發動機,都有他們很多的原創。SpaceX雖然不是火箭回收復用技術的開創者,但的確因為他們的努力,才將這一關鍵技術成熟化和市場化,降低了人類進入太空的門檻。
這種降落方式的確夠酷,但馬斯克也不是原創者
但同時,我們也堅決反對將馬斯克和SpaceX神化,因為任何一個技術,都是站在前人肩膀上的,不可能憑空出現。SpaceX雖然是一家私營航天公司,但無論資金和技術支持,都離不開NASA,甚至蘇聯,馬斯克做的,只是將它們融會貫通,當然這也是巨大的成功,所以今天我們繼續起底SpaceX,龍飛船的技術是從哪兒來的?
馬斯克和SpaceX無疑是成功的
咱們得先從“曙光”號說起,當今世界航天界,有3個“曙光”號。首先就是我國在上世紀70年代發展的“曙光一號”載人飛船,由于技術不足等原因,最終夭折,但至今我國載人航天留有曙光崗。其次則是國際空間站第一個艙段,即1998年發射的“曙光”號功能貨艙,擔負核心艙功能。
我國曙光一號飛船
遠處就是曙光號功能貨艙
其實,還有第三個“曙光”號,它就是上世紀80年代蘇聯研制的一型可重復使用飛船,起源于“超級聯盟”號方案。采用和龍飛船類似的兩艙設計,但所有部件均可重復使用,它有一個由十幾個火箭發動機組成的陣列,用于在返回地球時進行軟著陸,從而無需使用降落傘,這就比龍飛船更加高級了。
原始設計是十幾臺反沖發動機
但后來還是變成傘降
和龍飛船一樣,“曙光”號有載人和運貨兩種型號,主要目的地就是和平號空間站。載人型號可載員8人,而龍飛船是7人,現在只允許4人。但和龍飛船不同的是,“曙光”號還是和平號空間站的救生艇,或者叫緊急逃生艙,逃生模式下,甚至可以載人12人。
曙光號飛船內部結構
這里插句題外話,其實國際空間站的原始設計也有緊急逃生艙,甚至還有離心重力艙,但最終都取消了。緊急逃生艙改由各國的飛船擔負,但它們沒有拓展載人能力,比如去年俄羅斯“聯盟”MS-22飛船出現泄漏之后,3名宇航員就無法搭乘已經在軌的龍飛船返回地面。按理來說,龍飛船可載7人,現在只載4人,空出的3個名額,剛好可以搭載“聯盟”MS-22的乘組的,但實際操作下來,發現根本就不行。
可惜的是,“曙光”號最終在1989年停止發展,而蘇聯解體之后,很多航空航天技術都被美國搞走,包括火箭發動機、火箭復用技術、雅克141發動機噴口的轉接環等等,甚至連一些宇航員都流落到了美國。而SpaceX龍飛船的核心技術,就是馬斯克親自去俄羅斯買回的,沒想到做出來的,卻是一個縮水版的“曙光”號。
蘇聯解體后,美國切走了最大的那塊蛋糕
當然,龍飛船還有很大一部分技術,倆源于美國自己的“獵戶座”飛船。“獵戶座”從上一個重返月球的“星座”計劃,堅持到了本次重返月球的“阿爾忒彌斯”計劃,可謂是兩朝元老了,而龍飛船就是它和蘇聯“曙光”號結合的產物。不過,我們的確要承認馬斯克很會“整活”,龍飛船無論是外形,還是內飾,乃至艙內航天服,都遠遠超過它的“爹媽”,一出生就是一副“高富帥”的樣子,顏值賊高,難怪會迷倒很多粉絲。
龍飛船也有部分美國的技術,不全是蘇聯的
有一說一,龍飛船是真酷
內部設計更科幻
看下第一代龍飛船,就更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