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文化,源遠流長。中國書法不僅具有極高文化藝術價值,而且對個體心身健康具有積極促進作用。研究書法活動促進心身健康的作用機制并探索轉化應用途徑,對服務新時代國民心理健康具有重要意義,也為弘揚和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供示范。
書法可以帶來心流體驗。心流是指人們完全沉浸于某項活動的積極狀態。這種完全專注的狀態有助于消除日常生活中的憂慮、帶來積極情緒。書法等優秀傳統文化實踐是獲得持續心流體驗、實現興盛的重要途徑,但其背后的神經心理機制長期以來缺乏研究。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健康重點實驗室韓布新研究組在磁共振成像環境下設計了一項書法觀摩任務。19名無書法經驗被試觀看由第一人稱視角拍攝的書法書寫視頻,同時通過輕微移動右手跟隨想象書寫。任務完成后,被試報告主觀心流體驗和愉悅程度。
研究發現,與“專注又不費力”的心理感受相似,高心流狀態下的大腦也表現出“忙碌又高效”的活動特點。書法觀摩活動募集視覺、運動、注意、情感等廣泛的腦功能網絡;相較于低心流任務(草書),書法新手在高心流任務(楷書)中大腦活動進入“低能耗、高效率”模式,表現為背側注意系統激活幅度及網絡間功能連接強度的下調。對腦、心流、愉悅感的因果關系建模分析表明,視覺-運動-注意系統的高效活動帶來更強的心流體驗,進而激發更強的愉悅感。在高心流任務中,眶額葉-尾狀核情感網絡功能連接增強,并與更高的愉悅感相關。
該研究為心流體驗的神經心理機制提供了新見解,提出了書法活動促進心理健康的神經心理路徑。中國書法博大精深,其形式和內容的豐富性與多樣性有助于個體在書法實踐中實現任務挑戰與個人技能水平動態平衡,獲得長期心流體驗并感受充滿意義的快樂,進而實現興盛促進健康。未來,研究組將進一步挖掘和研究中國書法維護個體心身健康的寶貴價值及其作用機制,更好地利用書法作為本土化心理健康干預手段來改善特定人群的認知和情緒健康。
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在Cerebral Cortex上。研究工作得到心理所科學基金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支持。

書法活動帶來心流體驗并激發愉悅感的神經心理路徑示意圖
來源: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