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6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23屆畢業生春季就業洽談會上,學生在查看招聘信息。袁景智/攝
人民大會堂里,就業再次成為一個被頻頻提及的詞匯。3月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作政府工作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時說,“14億多人口大國保持就業穩定,難能可貴,蘊含著巨大創造力”。
報告指出,過去一年,城鎮新增就業1206萬人,年末城鎮調查失業率降到5.5%,同時也提到,國內經濟增長企穩向上基礎尚需鞏固,穩就業任務艱巨。
一些求職者找工作依然艱難,或因學歷被直接“攔截”在簡歷初篩的關卡,或因年齡在面試的過程中被用人單位質疑,或因婚育狀況與offer失之交臂。
求職者面臨著怎樣的找工作難題?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對談多位代表委員,尋求破解“就業難”之道。
解開知識儲備與工作要求不匹配的困局
最近,一則“211文科男碩士吐槽招聘會均薪5500”的話題受到人們關注。發布這條吐槽視頻的博主“嚴肅的蝦米”(網名)是在上海某211高校就讀的研三學生,他的專業是漢語言文學,今年6月即將畢業。
除了那場“均薪5500”的招聘會,他從去年開始投出了超過上百份簡歷。但最終,他因為AI面試發揮失常而沒能進入某外企的終面,因為“不可抗力原因”而在收到錄用通知后又被HR取消offer……如今還在找工作的路上。
“我身邊大多數同學在等公務員的考試結果,少部分已經定好要去當老師了。”他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文科生主要的知識儲備和現實中大多企業的用工需求還是存在著較大的偏差,“相對較高的人文素養沒有辦法彌補實際技能的欠缺”。
互聯網博主張戴陽,在網上為傳媒公司與求職者搭建起了一個公益性質的就業交流平臺,在與用人單位以及學習新聞傳播相關專業的文科生深入交流后,他發現在這一領域求職者,“實力比學歷更重要”。
“目前,許多企業甚至不愿招聘高學歷的畢業生。”張戴陽說,“如果新員工的工作能力不盡如人意,需要再花時間來掌握基本工作技能,就會導致企業用人成本更高。”
在媒體行業已從事多年技術工作的宋杰,記得在他上大學的時候,很多學校和傳媒企業、電視臺會簽協議招??粕鷮嵙?,但由于本科生的各自發展規劃不同,校方并未為本科生制定統一的實習培養方案。這就造成“一些做得比較好的??粕瑳]畢業的時候就已經被企業簽了”。
登上熱搜后,“嚴肅的蝦米”也清楚對平均薪資的吐槽“就是看一樂”,在他看來,“我們應該思考的是,這個話題為什么會火,它背后折射出了什么問題,又當如何去正視這些問題”。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礦業大學(北京)原副校長姜耀東認為,經濟下行壓力、高校畢業生規模擴大、無人化生產趨勢共同加劇了當下的“就業難”。
“人力資本的積累是一個全生命周期過程”,他認為隨著基礎知識和科學技術的更新,全社會的人都在面臨學習新知識,適應社會發展的新挑戰。從個人的角度來說,培養終身學習習慣,持續提升個人價值,才能解開知識儲備與工作要求不匹配的困局。
針對大學生的就業問題,全國政協委員、上海大學副校長汪小帆尤其強調“產教融合”培養的重要性。他建議實施“拔尖創新博士研究生培養計劃”,希望國家能夠出臺相關政策,鼓勵和支持高水平大學、科研機構和企業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形成合力,讓人才培養直接對接國家重大戰略。
“上海大學微電子學院(以下簡稱‘學院’)就是一個很好的產教融合范例。”汪小帆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學院由上海大學和上海微技術工業研究院(以下簡稱“工研院”)共同發起,與中國科學院上海分院、嘉定區政府、集成電路創新型企業共建,“芯片制造是中國大陸集成電路產業的一塊短板,學院要通過產教融合,培養一大批來之能戰的制造工藝人才。”
汪小帆介紹,芯片制造工藝蘊含巨大商業價值,專家積累的經驗往往不會通過論文廣而告之,因此學生科研成果以用戶評價、市場檢驗和第三方評價為主。他們在工研院學習、研發制造工藝,相當于直接在工研院上班。畢業時,這些研究生不僅能完成學業,還多出了幾年的一線實戰經驗,人才培養能直接對接企業、國家需求。
35歲職場門檻與社會發展趨勢背道而馳
青年群體的就業焦慮,不止存在于大學生中。一年前,全國政協委員、全國總工會辦公廳主任呂國泉收到一封署名“大齡青年”的聯名信,反映了渴望打破“35歲職場門檻”的訴求。
2022年,全國總工會一項全國性調查顯示,35-39歲年齡組職工中有54.1%擔心失業,70.7%擔心技能過時,94.8%感覺有壓力,均是各年齡組中比例最高的。
“勞動者只能趁年輕賺快錢,沒有時間精力提高職業技能,導致人力浪費與人才斷層。”呂國泉認為35歲以上的人遇到職場門檻與社會發展趨勢背道而馳,這也會造成就業市場內卷。
呂國泉認為,要強化法律制度保障,明確就業年齡歧視判定標準,增加監管處罰可操作性,對各年齡段勞動者給予平等就業保護,要求用人單位不得將年齡作為招聘、晉升或辭退的紅線。對用人單位有形或無形的年齡限制的做法,加強勞動行政監察和群眾監督,加大懲處力度。
此外,呂國泉建議機關單位發揮帶頭示范作用,探索放開公務員考試35周歲限制,推動形成尊重中高齡就業者的良好社會風尚和積極的心理預期。
根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已有約10個省份將部分公務員崗位的報考年齡調整為40周歲以下。
呂國泉說,政府、用人單位等應完善職工培訓機制,擴大中高齡勞動者教育資源供給,提供更多崗位技能、再就業培訓等精準服務,提高其就業率和競爭力。特別是針對受教育水平偏低、技能單一的中高齡就業困難人員,推出更多幫扶措施,組織專家給予職業指導、培訓項目推介和就業創業政策咨詢等服務。
女性就業歧視相較于年齡歧視更具有隱蔽性
對于正在換工作的楊麗來說,攔著她的不是“35歲門檻”。這位已婚未育的女白領,需要考慮的是自己的生育問題。她從2022年年底就開始做準備,花了幾千元優化自己的簡歷、接受求職輔導,甚至連自己備孕的日期也要提前計算好。
今年2月中旬,楊麗順利地通過了一家人力資源公司最終面試,卻沒有被錄取。HR直接告訴她,這是因為害怕她一入職就懷孕,休產假會增加公司的人力成本。
“其實世界各國勞動力市場都一定程度上存在著就業歧視的問題,這制約了人力資源充分最大化利用。”姜耀東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生育權是人的基本權利,我國法律對于女性職工的生育權保護有著完善的規定。但時至今日,不少公司仍會或顯或隱地調查婦女的婚育狀況,這幾乎已成了女性在面試時的必答題。
近日,北京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印發的《北京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行政處罰裁量基準表(涉及婦女權益保障法部分)》明確,用人單位在招錄(聘)過程中,以性別為由拒絕錄(聘)用婦女或者差別化地提高對婦女錄(聘)用標準或因結婚、懷孕、產假、哺乳等,降低女職工的工資和福利待遇等行為,最高可處五萬元罰款。
“女性就業歧視相較于年齡歧視更具有隱蔽性,許多女性礙于時間成本、司法程序成本等因素被迫選擇不維權。”姜耀東建議,要暢通維權渠道,高效解決女性合理訴求,政府及相關部門應健全司法救濟機制,設置平等就業權糾紛案由,為有需要的女性提供法律援助。
針對于職場上的性別歧視問題,全國政協委員、重慶市律師協會監事長彭靜今年專門提出了通過勞動監察進一步消除就業性別歧視的建議。她發現《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領域隨機抽查事項清單》(第三版)于2022年8月31日發布,隨機抽查的事項清單中卻沒有反映勞動領域的“性別歧視行為”,也未將婦女權益保障法作為設置依據。
因此,彭靜建議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完善婦女平等參與市場競爭的就業機制,指導督促用人單位落實女職工特殊勞動保護、平等享受福利待遇、晉職晉級、職稱評聘等制度;同時應當強化監察執法,適時修訂人社領域隨機抽查事項清單,增加婦女權益保障法明確的執法事項,加大清理整頓人力資源市場、規范勞動用工等重點領域執法力度。
最近,楊麗也從她的求職輔導老師那里學習了新的話術,用以應對HR對她已婚未育的疑問——
“任何人都想魚和熊掌兼得,當二者不能同時得到的時候,在一段時間內我會選擇工作,因為擁有一份好的工作,未來就會有更加堅實的經濟基礎去培養小孩,我認為,總有一個合適的時間讓我來兼顧。”
然而,楊麗自己也沒想清楚,這個“合適的時間”,到底是哪一年、哪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