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茶的存儲屬于用時間來加工茶葉的過程,隨著存儲的時間越久,品質會越來越好,時間可以讓茶葉的品質自然提高。白茶初加工出來,雖然可以喝,但經過存儲后,香氣越來越融于茶湯,還可以轉為果香【蜜蘭香】、棗香、藥香。
滋味也會隨著時間加長,越來越醇和,越來越順滑綿甜。滋味也很更強,回甘也會更好。
白茶,不炒不揉,制作工序簡單,但技術不簡單。茶鮮葉采摘下來后,在日光下或室內進行萎凋,需要有適宜溫濕度條件,萎凋至八成干再用文火烘至足干制成。加工工序看似簡單,但是要做出毫香蜜韻就需要精準把握加工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
白茶大多灰綠,表面附著白毫,茶湯多數鮮醇爽口。它與綠茶不同,綠茶不發酵,茶湯入口刺激性相對強些;它與普洱茶有一點相似,可以多年存放,存放過程中茶葉中的內含物質會緩慢轉化。
“一年茶,三年藥,七年寶”,這句夸贊老白茶的俗語,流傳甚廣。
民間流傳白茶是“一年茶、三年藥、七年寶”。白茶的可貴之處,就在于它是一種極度接近原汁原味的茶葉,而存儲過程當中,又能悄然實現轉化的茶葉。因此有人說,未經時間再造的白茶,就好比是一件半成品。
在過去,清人《閩茶曲》記載“藏得深紅三倍價,家家賣弄隔年陳”,可見在福建民間,人們一直有存老茶的習慣。
至于白茶“一年茶、三年藥、七年寶”的說法具體源自何時何地,已不得而知。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通過存放,白茶的品質風格確實會發生顯著變化。
一年茶、三年藥、七年寶
“一年茶”是指當年新白茶。因為白茶屬于微發酵茶,剛制作出來的頭年白茶,口感接近綠茶,茶性較寒涼。香氣清新鮮純,有類似豆漿的香味;湯色淺黃明亮,湯感爽口清銳,如清泉甘露,滋味相對平淡些。
“三年藥”是指存放了三四年的白茶,其茶性已悄然發生變化。儲藏得當的白茶,在兩三年里,茶葉內部成分已開始發生變化:青氣褪去,湯色加深,由淺黃變到杏黃或橙黃。新白茶有甜香和亳香,通常用“亳香蜜韻”來描述,而存放三四年后的白茶往往會有“荷葉香”,香氣已漸趨醇和,滋味漸柔,入口順滑,茶性也由涼漸轉平和。這個時候的白茶,亦茶亦藥,品藏皆宜。
“七年寶”是指存放了七年以后的白茶。這已算是老白茶了,屬于非常難得的好茶,大家視為寶貝,舍不得喝,更別說拿出來賣了。達到七年的白茶,香氣有清甜花香,細嗅下有陳香,并且伴隨著儲藏時間的推移,會呈現出棗香,乃至發展成為一種舒適的“藥香”。
好的陳年白茶湯色如琥珀,鮮艷而且油亮;其滋味醇厚飽滿,入口也更加順滑,甜度、粘稠度也會逐漸增加。
白茶的藥用價值
白茶入藥典,很多著名的藥店每年都會到福鼎收購白茶,存一段時間,為藥或藥引子,這可能很多茶友不知道的秘密。當你到中藥房,就會發現中藥是有白茶的,是按克銷售的。
茶性寒,白茶沒有任何過火,當然性會比其他茶還保留寒性,而且大家都知道茶葉的茶多酚可以殺菌消毒,白茶也因為工藝保留最多的茶多酚。這兩項足以讓白茶在去火和殺菌去毒方面有獨到的藥效,再加上陳放多年,去火功能更為明顯。
白茶的藥效功能顯著,白茶可以解酒醒酒、清熱潤肺、平肝益血、消炎解毒、降壓減脂、消除疲勞等功效。尤其是陳藏兩三年后,白茶內部會緩慢的發生變化,香氣轉陳,湯色杏黃。品飲時香氣醇和,滋味漸柔。茶性溫和。
如果陳藏到六、七年就是老白茶了,此時白茶內含物的陳化轉變得越來越醇厚,與陳香之外,又特有毫香。
滋味香濃,湯色呈琥珀色,紅亮透明。到達這個年份的白茶,喝上幾杯熱騰騰的老白茶下去,會感覺整個人都輕松很多。
來源: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