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條“佳能宣布正在開發EOS R3”的消息,掀起了圈內的狂歡,好不熱鬧。
要知道,繼EOS R5之后,很多人期待的是傳說中迎戰奧運會的“EOS R1”,怎么在產品編號1和5之間,出了個陌生且強大的3系列呢?
大概是佳能給EOS R3打包的黑科技全家桶太香了,什么背照堆棧式CMOS、30fps連拍、眼控對焦,簡直給全畫幅無反玩家上演了一出回“佳”的誘惑。
首先還是從EOS R3的命名開始聊起吧,從7到6再到5繼而到1,數字越小越高貴的命名方式,就像佳能祖傳項目。EOS 3沒有在數碼單反相機時代登場,卻在專微時代弄出個EOS R3,倒也不算是個違背祖訓的決定。
EOS R3的命名也許是向經典膠片相機EOS 3的致敬,這直接體現在眼控對焦技術的回歸。
眼控對焦并不是EOS 3的專屬,但卻在EOS 3上封神。以致于很多人都在惋惜為什么眼控對焦沒有跟著EOS一起走進數碼時代的千禧年,最終成了“情懷”這個誰都能提一嘴的泛泛概念中,最具象的化身之一。
這項由人的眼睛來決定自動對焦區域的技術,是通過對焦系統中的紅外發光二極管向人眼發光,經由傳感器分析光線在視網膜上的反射來實現的。1992年,佳能EOS 5開了眼控對焦單反的先河。到了1998年的EOS 3,不僅45點區域自動對焦的范圍更廣,32位微處理器讓眼控對焦速度也更快,封神不足為奇。
但這么牛的技術怎么說扔就扔了呢?
眼控對焦的精準度是個問題,且不說人和人之間瞳距、視角各有差異,當你帶上眼鏡、墨鏡、隱形眼鏡等等之后,相當于在你的眼球和取景器目鏡之間多了一個光學元件,眼控對焦自然容易出現誤差。
當然,當時的EOS 3也是為提升眼控精度提供了解決方案的——在不同拍攝環境的不同光線下進行多次校準,儲存了足夠多的眼球數據后,精確度自然就上去了。但眾所周知,怕麻煩是人之共性,還不如直接手動選擇對焦點方便快捷。然后眼控對焦的結局,大家也都知道了。
你猜怎么著?AI或許能救懶癌。回到科技爆炸的現在,有AI算法加持的EOS R3身上,肯定會有更高效、更智能的解決方案,學習定制你的專屬眼控對焦。它披著情懷的鎧甲,從20多年前直接穿越到你面前,打一記恍如隔世的重拳,叫囂著“我又回來了”。想想還挺讓人興奮呢~
此外,佳能全新的背照堆棧式CMOS同樣令人興奮。
甭管佳能之前的全畫幅CMOS多么強大,一直是傳統的前照式。結構一轉,從前照到背照,低光照下的拍攝能力提升就十分值得期待了。索尼的A7SIII,松下的GH5S,弱光拍攝優勢早已有了口碑,如今佳能終于有了EOS R3能仰視群雄。
而背照堆棧式CMOS在繼承了背照式優勢的同時,將像素區域和處理電路區域以堆疊的方式,讓像素區域能做得更大。電路區域變大也能放下更多的晶體管,原來做不好的HDR、升格等,就不再是問題。讀取速度也變得更快,果凍也隨之減少。
當然了,最顯著的提升還是在高速連拍上。全新的CMOS配合R5同款DIGIC X影像處理器,當使用電子快門時,最高能到30fps的連拍,并且支持每張自動對焦及自動曝光。從數據上看,比EOS R5的20fps還高了33%!
如此性能一次性全甩出來,甚至讓人不禁懷疑,這還是那個熟悉的牙膏廠嗎?盡管如此,這并不妨礙吃瓜群眾們興奮得像在佳能官宣的瓜田里上躥下跳的猹。當然了,在沒見到真機之前,把玩著EOS R5理智觀望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即使是一直使用傳統的前照式結構CMOS的EOS R5,它在面對早已用上了堆棧式結構的對手時,也是相當能打的。能把佳能的經典CMOS壓榨出4500萬像素和20fps連拍,如此兼顧畫質與速度的全能選手,在EOS R3面世之前入手也完全不虧。
關于這次官宣的主角EOS R3,佳能肯定還藏有后手。它的具體像素會有多少?視頻規格又是如何?都吊足了大家的胃口。除了之前提到的全新CMOS、眼控黑科技、30fps高速連拍,EOS R3公布的其他參數,也就是跟EOS-1系列同級的防塵防水性能、機身整合豎拍手柄、新的移動文件傳輸程序,這些高階攝影玩家們喜聞樂見的配置了。
盡管EOS R3曝光的信息有限,但拉對手出來溜溜——索尼A9同樣是堆棧式CMOS,20fps連拍就不夠EOS R3看的了,索尼的全畫幅微單里,要到A1的級別才有30fps的高速連拍。吃瓜群眾們早就盼著佳能趕緊推出EOS R系列的旗艦機型來吊打索尼A1,這橫空出世的EOS R3已經強悍如斯,還蒙在神秘面紗中的EOS R1又會是怎樣的大魔王呢?
值得入手的EOS R5,近在咫尺的EOS R3,令人神往的EOS R1,EOS R系列的產品線可以想見正在趨于完善,全畫幅專微無疑將是佳能影像版圖中新的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