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一,一曲《滿江紅》唱紅了大江南北,也唱哭了熒屏內外。
即便是5歲稚兒,也能隨口哼出曲調,“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岳飛的這首《滿江紅》,不論是詞,還是曲,在中國歷史長河里,都有一種別樣的寄托和偉大的意義。
它給華夏民族,給每一個龍的傳人,都提供了精神能量與價值支撐。
尤其在民族磨難之際,每每讀起《滿江紅》,都能讓人熱血沸騰,激起前行和自信。
從某種意義上說,它是古代的《義勇軍進行曲》,更是傳唱在民間的《國歌》。
但岳飛在寫就這篇詞時,卻是無限的悲愴和無盡的遺憾。
仔細梳理歷史發現,雖然他有滿腹才情,有非凡的軍事天才,但即便岳飛沒被害死,他依然無法挽救宋朝,甚至很可能郁郁寡歡一生。
01 宋高宗趙構,總想偏安一隅的膽小鬼
趙構是宋徽宗第九子,生于公元1107年,因他生母鄭氏身份卑微,趙構從出生起就不被父親徽宗重視喜愛。
在皇權世界,沒有皇帝青睞的子女,日子大都過得不順心,看多了捧高踩低,心中更多的是向往權力,希望睥睨眾生。
然而直到15歲封王,趙構仍無實權,飽受忽略,甚至一度還被送往金國當人質。
事情的轉機發生在公元1127年,金兵攻破開封府,直搗汴梁,燒殺搶掠無惡不作,還將宋徽宗、宋欽宗,及宮中嬪妃、子女眷屬及朝廷官員,共計14000余人全部押往北國。
那些皇室的嬪妃及子女,路上備受凌辱打罵。
到北國后,更是過著生不如死的生活,從高高在上的皇室成員,一下子變成最低等的下人,他們或做奴隸、做家奴,或做官妓,做娼女。
這就是史書上最沉重的一筆,“靖康之變。”
唯有趙構,在靖康之變前,因被宋徽宗派往外地征兵,僥幸逃脫被俘。
也正因為趙構奉命在外征兵,被授命為河北兵馬大元帥,恰好手中有武器力量,這才讓他有了稱帝,建立南宋的機會。
南宋建立后,政權非常不穩,內有地方武裝力量起義,外有金國、偽齊、偽楚虎視眈眈。
內憂外患夾擊下,趙構非常聰明地利用了民眾愛國心理,打出“進攻金國,收復失地”的旗號,凝聚人心,收攏政權。
當然,趙構非常清醒地知道,他沒有能力收復失地,也知道很多依附于他的人,并不是真的想收復失地,只是想保衛現有的領土。
畢竟,那時的南宋積貧積弱,自己的政權都不穩固。
不過,在“進攻金國,收復失地”的號召下,趙構得到了很多人支持,也重用了一批能征善戰的勇士,其中包括韓世忠、岳飛等人。
岳飛作戰戰術靈活,善于搞偷襲、打伏擊,即便他兵力大大少于金人,但只要他一出手,金兵就會損兵折將,經常被打得落荒而逃。
很快岳飛收復南方最重要的城市健康,就是今天的南京。
之后,岳飛更是屢建戰功,被趙構一路提拔重用。
但趙構重用岳飛,并不真的想收復失地,而是想用打仗來促使與金方和談。
告訴金國,我宋朝也不是那么容易被打敗的,這下可以好好和談,允許我稱臣偏安一隅了吧。
為什么打贏了,還要對人伏低做小稱臣呢?
其實這主要是有兩個原因。
其一,是當時歷史發展不像今天這么發達,可以用大數據清晰地分析雙方力量對比。趙構對南宋與金國誰強誰弱,心里沒底。
其二,是趙構本身的性格問題。他從小不被人重視,沒有實權,缺少殺伐果決的能力。面對復雜局面,他本能地想逃避,想跑。
說白了,他就是一個膽小鬼。
但膽小鬼絕不會承認自己膽小、怯懦,而是會找各種合理化理由,美化自己,高大自己。
趙構的理由是,大宋國力不如金國,越往后打越吃虧,而且打仗要兵力要錢財,最終受苦的是百姓。
正如有句話說的,興,百興苦;亡,百姓苦。
只要打起來,不管輸贏,百姓都受苦,唯有和談,才是真正的心系百姓。
所以,趙構每次讓岳飛和其他武將打仗時,都會給出一條線,讓他們打只能打到畫線處,決不許多進一步,否則挑起爭端,擴大戰爭。
但他真實的想法是,既想給金國立威,又想給對方留余地,于是乎,在重用岳飛等主戰派的同時,也重用主和派秦檜等人。
目的就是一心只為和談,然后做自己的山大王。
02 宰相秦檜,精致的利己主義者
秦檜這人呢?
據史記介紹,他聰明有才,公元1115年進士及第,歷任太學學正,左司諫、御史中丞等職。
但秦檜極端自私,為謀取私利,升官發財,可以拋棄民族大義,隨時改變立場。
靖康之難之前,北宋主戰派吃香,秦檜則是堅決的主戰派,慷慨激昂地呼喊著蕩平敵寇,三次上奏反對割地求和,甚至主動提出要辭去職務。
有意思的是,每次反對,秦檜都會升職,最后一次被宋欽宗升任御史中丞。
靖康之難時,秦檜也被金兵抓去北國。
到達北方后,孫傅等人都守節不屈,唯獨秦檜屈服于威逼利誘,見風轉舵,甚至幫著金國人出謀劃策,并受到金國人重用,提拔為“參謀軍事”。
后來金國被岳飛打得分崩離析,內部出現分裂,分成兩派,一派主戰,一派主和。
公元1130年,秦檜攜家眷從金國回來南宋。
于朝廷上,他大表忠心,聲稱在金營堅貞不屈,一片赤膽忠心,支撐自己偷逃回來了。
其實,他是被打怕了的主和派放回來的做內應的,是金國的臥底。
對于秦檜的說辭,無法考證真偽,當時也有人懷疑提出質疑,但無奈宋高宗趙構不認同,反而與他越聊越投機,對他推崇備至。
究其原因,趙構想和談,想向金國稱臣,奈何國仇家恨在前,他無法自己說出口。
畢竟親生父母、兄弟妻兒等人全被金國人擄去,被人羞辱蹂躪在前,自己現在手握重兵,武將得力,形勢大好,他卻主動和談,不被唾沫星子淹死才怪。
據說,一次趙構流露出和談意向,消息傳出后,抗議的文書堆積如山。
有的抗議文書寫得精彩,文采斐然,有人就將其印刷出來,像發傳單一樣,遍地開花,讓百姓爭相傳,把趙構搞得是灰頭土臉。
趙構想要和談,可無人懂他的心思。
恰好,這時秦檜回來了,他不僅博學多才,臉皮比城墻拐角還厚,無論多么惡心的事,他都能引經據典,粉飾得色彩繽紛。
你看趙構的屈辱求和,秦檜可以將其美化成寧愿自己受苦受辱,胸懷百姓,讓百姓得利的英雄。
于是,兩人惺惺相惜,秦檜也成了趙構的左膀右臂,官升宰相,卻干著賣國的勾當,暗中與金人書信往來,想方設法和談。
03 天才將領岳飛,精忠報國的耿直哥
當然,趙構想要和談,一味地屈辱求和,肯定無法達成心愿。
還得有人能打,在戰場上取得優勢,才能實現他偏安一隅的皇帝夢。
于是,岳飛就成了他的另一個左膀右臂。
岳飛是天生的武將,不僅善騎射,還天生神力,弱冠之年就能挽弓三百斤。
趙構當康王時,就已結識了大他4歲的岳飛,這位在戰場上初露鋒芒的少年英雄。
奈何岳飛是個耿直哥,一心只想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收拾舊山河。
趙構剛登基時,兩人因政見不合,岳飛被貶為庶人,離開朝廷。
但岳飛始終未放棄抗金夢,一直輾轉各地地方軍,多次擊敗金兵,再次聲名鵲起。
趙構為了南宋政權穩固,為了在戰場上取得優勢,只得重新重用岳飛。
不過,岳飛確實能打,一次次以少勝多,以弱勝強,打得金兵丟盔棄甲,聞之色變,這讓趙構又驚又喜。
有一年金國統帥帶著大軍南征,宋朝被迫迎戰,原來是防御戰,結果被岳飛活活打成了反擊戰,打著打著還開始收復失地,先后收復建康、平定游寇、長驅洛伊等戰績。
若不是趙構連下12道金牌,讓他搬師回朝,估計奪回幽云十六州,把金人趕到長城之外都有可能。
為何岳飛節節勝利情況下,趙構非要阻止他繼續北伐,收復失地呢?
首先,岳飛隨著戰績越多,在民間的威望也越來越高,甚至遠遠超過了趙構,讓他可望而不可及,這讓趙構有忌憚心理。
其次,岳飛一心精忠報國,心心念念主張迎徽、欽二帝回南宋,這讓趙構有苦說不出,他留戀皇權,壓根就不想迎舊主,讓皇位。
最后,岳家軍治軍嚴明,人數龐大,戰無不勝,因是岳飛一手帶出的,兵士對其極其崇拜和敬仰,兵符都沒有岳飛的號令管用,兵權如此集中,趙構擔心他功高震主。
所以,基于以上分析,即使岳飛忠義兩全,有志向與能力,宋高宗趙構也無法容忍岳飛的存在。
寵臣秦檜猜中了趙構的心思,自然會盡心盡力為趙構分憂解難,想盡辦法除去岳飛。
可惜一代忠臣,年僅39周歲,含怨而去。
雖然岳飛壯志未酬,身先死,雖然他直搗黃龍,夢不成,但他身上的那種精忠之志,浩然之氣,卻從此與天地兮比,壽與日月兮齊光。
即便歷經長河洗禮,縱然穿越千年時光,他依然璀璨如珠,這就是岳飛的價值和意義所在。
關注@我心已悠然 把舊時光的故事慢慢講給你聽。
作者簡介:心然,曾經沙場秋點兵,如今我手寫我心,從此一手抱娃一手種花,在人間煙火中,細嗅詩和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