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交平臺上,我們經常看到月入過萬的外賣小哥、快遞員、住家保姆、流水線廠妹、大廠應屆生、數字游民...曬著自己風平浪靜的小日子。
他們似乎用切身經歷告訴我們,月入過萬是打工人的秦嶺淮河分界線。
學歷與機遇加持的季風或許遲到,但大家都能迎來自己的春天——我,畢業x年,月入一萬。
今天,我們就一起看看月入一萬+到底難度幾何,他們都是誰,又在哪里過著怎么樣的生活。
月入過萬,是最容易實現的目標嗎?
放眼全國范圍的大數據,就會發現互聯網像個巨大的喇叭,讓人錯誤認為月入一萬早已一抓一大把,看完大數據就抓緊給自己夸,月入過萬就是雷霆嘎巴。
在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里,2021年城鎮私營的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在62884元,即便是平均收入最高的東部地區,21年平均年工資是69706元。這也就說明,如果你月入過萬,絕對超過了全國所有地區的平均數。
圖/國家統計局
當然,成年人的收入超過平均數,就跟小學生考了60分一樣,及格但未必能讓家人滿意。
于是,我又找到了這組數據,在CNNIC發布的第47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里,截至20年12月我國有9.89億網民,其中月收入在8000以上的僅有14.8%。
光是月薪八千就已經超過了85.2%的網民,月薪1萬那更是一騎絕塵!
如何給自己加月入一萬的buff?
月入過萬,真的是英雄不問出處,只憑業績高度嗎?
看多了招聘簡歷就不難發現,高薪+好福利的大廠往往都有“本科及以上學歷(學信網可查)”的門檻。這種情形下,大專及以下學歷職場人的薪資就格外具有參考意義。
在月入一萬職場人的學歷分布中,大專及以下學歷的職場人有23.75%。當月薪上升到2-3萬時,大專及以下學歷的僅有11.57%。而在月薪5萬的職場人中,大專及以下學歷的職場人僅有7.55%。
兩相對比之下,在月入一萬這個收入領域,英雄不問出處的概率確實更大一些。
當然,為了更加直觀驗證書中是否有黃金屋,我也在同一學歷的月薪一萬、兩三萬和五萬中做了數據對比,答案確實是肯定的。 (家中有不愛學習的孩子,建議截圖保存↓專科及以下的職場朋友也十分建議考慮下提升學歷或職業技能,沒有任何冒犯的意思)
博士學歷的職場人月薪2-3萬占比最大,其中6.24%拿到月薪五萬+,月薪兩三萬和五萬的占比也是所有學歷中最高的;
碩士學歷的職場人月薪一萬和2-3萬的占比都超過27%;
本科學歷的職場人收入一萬的有30.76%,也有17.94%的人已經月薪兩三萬;
大專及以下學歷中有21.38%的人拿到月薪一萬,但想在職場實現月薪兩三萬卻難得多,僅有10.1%的人實現,能月賺五萬的更是僅有0.46%;
除了學歷,還有工齡影響著職場人的收入水平。
在獵聘平臺的大數據中,剛畢業(工齡0-1年)就能拿到月薪一萬的職場人僅有3.74%,他們主要集中在互聯網與金融行業。
工齡8-10年是職場人的一個職場特別時刻,月薪一萬的僅占12.83%。而此段時刻也正是最容易出現職業危機的35歲,有人會選擇創業,有人升職加薪,有人被競爭激烈的一線公司淘汰,轉去二線。
盡管一萬塊錢的購買力旗鼓相當,一旦選錯行業再想拿高薪機會往往是癡心妄想。換句話說,選對行業的實習津貼,可能就遠超選錯行并工作了三四年的學姐。
在獵聘平臺大數據中,月薪一萬的職場人集中在互聯網和房地產行業。另外機械、科研、商務、零售、金融、通信/半導體、汽車、消費品、醫療健康行業也同樣有著更多機會。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不論是大學生就業,還是職場人打算跳槽換機會,都該多登陸獵聘App看看不同行業里自己工種的薪資水平,搞清楚自己專業的所有選擇中哪些崗位的未來收入預期更好,才好知道勁往哪使才能讓自己的青春不迷茫。
否則打拼幾年后參加同學聚會就會發現,別人買房的買房,生娃的生娃,只有自己還是畢業那年的模樣,永遠單身,永遠兜里沒錢。
遍地月薪過萬的故事只是神話傳說,只能說有些城市和行業工資高的機會確實多。但了解一下就會發現,這也不全是黃金遍地的安樂窩。
畢竟收入的高低也不僅有購買力這一個參照系,還有不同城市的房價高低與生活成本對比。 所以月薪過萬機會多的地方,不全是快樂星球,每月的房租都能讓你發愁。
在一線城市待得越久,痛點往往也越多。北上廣深的職場人,就是把奮斗、吃苦、搞錢寫進了個人原始程序里。
你問一個北漂人存了多少錢,得到的往往是這句調侃:“北京掙錢北京花,一分別想帶回家,臨走倒欠八萬八,路費還得靠爸媽!” 而這個段子甚至還沖破南北差異,高頻出現在北上廣深工作的朋友們嘴里。
可以說,如果沒有存錢或者薪資翻倍的本領,很快就會發現這城市的繁華與你無關。
這時候,一個亙古不變的話題又出現在眼前,我到底是該北漂還是該回老家。
飯是別人碗里的香,路是別人腳下的平,只要是選擇就意味著必然后悔。
回家還是繼續在一線城市漂,要你,你怎么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