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國內汽車市場卷的到底有多厲害,你可能不知道,四月份汽車的整體銷量是最差的,數據顯示,上汽大眾和一汽大眾分別下跌66%和64%。而豐田和本田銷量同比下降了42%和50%。其他品牌更不用說了,四月份的銷量幾乎都是被腰斬,成為了最近十年以來銷量最慘的四月份。就算進入第三季度(7、8、9月份)銷量有所好轉,但也只是提升了20%左右,從這三年國內的汽車整體銷售來看,呈現逐年下降的趨勢。
面對這種情況,國內相關部門都推出了鼓勵汽車消費的利好政策,比如四月份發布的《關于進一步釋放消費潛力促進消費持續恢復的意見》,強調各地區不得新增汽車限購措施,全面取消二手車限遷政策。還有六月份購置稅減半政策實施,有些地區甚至推出了發放購車券補貼方案,可以看出,汽車行業促進消費的政策不斷推出,很明顯目的就是為了搞活經濟促進消費。
即便是這么多利好的政策前提下,很多人還是不敢消費不愿意消費,這到底是為什么?
一方面,疫情之下很多人的收入來源并不如以前穩定,放眼房地產、制造業、餐飲業、旅游業等行業受疫情沖擊最為嚴重,收入下滑未來不確定性太多,普通人收入降低制約了大多數人的消費欲望,有些企業微薄的工資只能保證基本的生活。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現在錢越來越不好掙,而消費和物價反而越來越高,收支不平衡造成購買力下降,生活成本的提高使得我們必須重新規劃一下,像買車這類的大件消費品。
另一方面,養車成本進一步上漲,今年燃油價格漲到了歷史新高進入十元時代,雖說這一段時間有所下調,但是下調的力度也是非常的小。另外,新車買回家后需要加油、保養、買保險、停車費等等一大筆費用,一輛普通的十萬元家用轎車,每年的養車用車費用大約要一萬元左右,算下來差不多是普通人正常兩個月工資了,所以說,今年準備買車的朋友需要慎重考慮,汽車作為第二大消費品,如果他不能給你創造價值,反而會給你經濟上造成一定的壓力。
最后一點,舉個簡單的例子,比如前幾年買臺新車哪怕是分期,月供2000左右也不需要擔心,因為那時候收入穩定工資高,還一部分貸款很正常,影響不到正常的生活,而這幾年現實復雜多變,未來發展前景不明確,普通老百姓買車顯然不太合適,即便手頭比較寬裕,像買車這種大額的消費品也要三思而后行,也許最難熬的時間點還沒有來,對我們普通老百姓來說,一定要保存經濟實力以備不時之需,盡量把錢花在刀刃上。
換句話說,即便是今年剛需買車,最好是放低購車標準,在不影響正常開支的前提下進行。